
梆子腔的音乐学分析.docx
4页[内容提要] 梆子腔是我国戏曲中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分布广泛,影响很大的 声腔系统本文以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等曲种为例,对梆子腔的总体风格特征、 伴奏乐器、唱词、音阶、唱法等艺术特点加以分析[关键词] 梆子腔 艺术特征梆子腔是近现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梆子腔在各 地流传和衍变中名称不一,有称“桄桄”、“弹戏”的,也曾一度被称作“乱弹” 梆子腔源于明代的“西秦腔”,是戏曲最早创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西秦腔在 各地流传,与当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 ,又逐渐衍变派生为各地的梆子腔支 系梆子腔虽然支派繁多,还有一些共性的特点,而梆子腔有怎样的一般特征呢? 这些特征又是怎样在各地梆子腔支系里体现出来的呢?以下笔者对此进行阐释1、音乐风格梆子腔系统各剧种的总体风格特征为高亢、激越、悲壮、粗犷它高亢得近 乎呐喊;其旋律进行中强调四度以及四度以上的各种大幅度跌宕起落,表现的是 一种激越而又苍凉的情绪,那音调最能拨动人的心弦,让人血热如河南梆子《谁 说女子不如男》,是豫东调,其中常香玉所演唱:“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唱腔音域较宽,风格高 亢、活泼,曲调比较华丽。
2、板式变化体结构梆子腔所创用的戏曲唱腔板式变化体结构,板式变化体是以一个曲调为基 础,通过节拍节奏的整散,速度、力度的强弱快慢,音符字位的疏密繁简等变化, 派生出一系列不同板式的唱腔,如原版、慢板、散班、摇板等,并通过音区音域 的不同运用,调式、结构及润腔和发声方法的变化等,又可派生出反调及不同行 当的不同强调,用以上不同戏剧功能的版别及腔调来组成各种唱段,在梆子腔中, 原版是其基本板式,将原版曲调、拍子节奏、速度加以展衍,则成为慢板,加以 紧缩,则成为二六板梆子腔音乐则用不同的特性音来形成不同的腔调的感情色 彩的对比变化,如秦腔音乐的“花音”与“苦音”同一剧种中不同腔调的对比 运用,亦为板腔体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梆子腔各剧种的唱词,是以上下句为唱腔的基本结构单位上下句分别由 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构成,两个句子通常字数相同,一般为七字或十字句上下 句在音乐上明显的标志,就是乐句的落音这种唱词大都以两个音节组成一个单 位,节奏鲜明,容易上口例如秦腔的几句唱词:“出门无事半遮掩,四大金刚 站两边河北梆子中的:“帅爷休要怒冲冠,自有王法惩凶顽都是整齐的七 字句,上下对称3、音阶、旋法及调式梆子腔系各剧种以七声音阶为主,大部分梆子腔剧种均用七声音阶及徵调 式,例如河北梆子《谁说女子不如男》就有 sou、la、si、do、re、mi、fa 音的 运用,采用七声音阶。
另如山西上党梆子,则不用fa音而出现si音,具有向下 方四度临时移宫的特点,而音阶本质不变浙江绍剧的主要曲调〔二凡〕,也有 这种特点旋法多跳进,音程常用四、五度和六、七度的大跳,音域非常宽,常在两个八度左右,大多使用徵调式如河南梆子《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就用了 sol—re、la—do 的跳进,使梆子腔的女腔显得威武雄壮,尽显北方地域的阳刚 之气严f * 、 kf I二八连扳】LJ. 6 1( i_i 7_B I 1J1 5) | 0 2 I S_2 Z_« I Z_® I Z_L I新织 在 家 园. 白天去种2* 5 5 6 |5* 0出$IEI B B 2 | 5 0 I5* 2 5 |地’夜旄来紡不昼夜辛動把活干.将士们e 7 e5 |9・ % |5 01 «68 2 |■1_i料 I ^7 a 5 ^7 61 6 0 1才能有这吃和穿.你不粗9 晴牲这身上4 、节奏 梆子腔各剧种的整板类腔句,常常是在眼上起,如三眼板, 4/4 拍,从中眼 起唱,末击落板,俗称“中、中、板、头”,即第一词逗与第二词逗都起于中眼,第三词逗起与板,末字落于头眼;一板眼,2/4 拍,从眼上起唱,末音落板;无 眼板,1/4 拍,从板后,即“闪板”起唱,末字落板。
如河北梆子《谁说女子不 如男》【二八扳】刘大哥讲(轉话a I LZ £i I 0 I 2 Q | 2_2 5 1( I I理 太 偽 谁说 女子刘”、“理”字就是在眼上起唱,末音落板如秦腔5 | 5 5 | 2_5_ 5 | 5 一| 5 1_2 | 7—| 7出 门 无 事 半 遮 掩5 | 5 1 | 6_5 4 3 | 2 1 | 4 4_6 | 5—| 5四 大 金 刚 站 两 边“出”、“门”、“四”、“大”等字也是在从眼上起唱,末音落板5、 演唱方法梆子腔系各剧种的女腔都发展得很好,以“大本嗓”(真声)为主,声音结 实,有弹性,宏亮,不乏一些特殊的演唱法,其中对整体风格影响较大的是“夯 音”,这种像砸夯似的发声法产生的雄浑、猛烈的效果,使梆子腔的女腔显得威 武雄壮,尽显北方地域的阳刚之气河南梆子豫东调的唱腔较为高亢、激越、活 泼、跳动,调式主音为徵音,旋律多在sol-re音之间展开,俗称为“上五音”, 演唱多用二本腔(假声),花腔较多;豫西调的唱腔比较低回、婉转、哀怨、悲 壮,调式主音为宫音,旋律多在 do-sol 音之间展开,俗称为“下五音”,唱法采 用“大本腔”(真声),感情上比较朴实。
这两大类曲调在长期发展中,已有逐 步融合的趋势6、 伴奏乐器梆子腔系统各剧种的伴奏乐器中必有两件有代表性的乐器,一是硬木梆子, 一件打击乐,“梆子腔”因此而得名;二是作为主奏乐器的板胡,尽管在各剧种 里板胡的形制有差异,但都是属于板胡家族的乐器秦腔的伴奏乐器是秦胡或者 胡胡,定弦do, sol,五度关系,音色柔和明亮,配二胡、京胡演奏晋剧伴奏 乐器是呼胡,定弦la,mi,五度关系,音色清脆平和,配二股弦演奏豫剧伴奏 乐器俗称“瓢”定弦mi, la,四度关系,音色清脆瞭亮,配二胡演奏河北梆 子伴奏乐器俗称“大弦”定弦la,mi,五度关系,音色清脆高硬,配二胡演奏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体系的的声腔系统,它的基础深厚,遗产 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参考文献(1)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