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_(1).pdf

35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9990079
  • 上传时间:2019-10-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30.46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 第 1 章 观念改造——实用的道德理论 杜威是一位新型的伦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所以称他为新型的,在于他顺 应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新型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理论,并将其作 为他整个“哲学的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杜威的 道德理论明显地表现出实用特征考察实用道德理论的特征首先要厘清实用道 德理论的基础、内容和方法杜威之所以提出实用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理论是与 他主张哲学与道德观念的改造密切相关的他看到以往的道德观念都是在寻找 某种不可改变的终极的东西,这样的倾向必然使得人类的道德陷入僵死、呆板 的境地,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他抛弃那种寻求确定的、普遍的道德法 则之传统,力求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之中寻找道德学说的生长点 1.1 实用道德理论的内容 1.1.1 实用的道德概念 理解实用的道德概念,首先要考察杜威所理解的道德究竟是怎样的道德, 也就是要厘清杜威实用道德概念的内涵关于“道德”的概念,杜威进行过比 较集中的论述,但是他并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他认为,我们通常把“道德” 看得太狭隘了,“一方面,给道德一种感情用事的伪善特色,不顾实行社会所 需要的事情的有效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习惯和传统,把道德限于一 些明确规定的行为。

      ” ①他所提出的这两种倾向产生了道德教育上各种割裂的学 说这些学说或把道德看成是主观随意、难以控制的情绪冲动,或把道德看作 是呆板、孤立的道德戒律和教条之所以产生这些割裂,就像杜威所指出的那 样,是因为人们把道德看得太狭窄了实际上,道德是潜在地包含在人的一切 行为之中的由于个体的每次行为都会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发生变化,这样就会 引起某种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交往所以, 道德潜在地与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关的,与此同时,道德还是与人的整个性格 有关的,而一个人的整个性格又是与他的全部具体特征和表现相关的,所以道 ① 王承绪等译: 《道德教育原理》 ,第 211 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12 德就体现在人的全部具体特性和表现之中作一个比方,诚实、正直、贞操、 温和等品质之所以具有道德上的核心特征,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孤立的、不与其 他态度和倾向相联系的品质,而恰是因为这些品质与一个人整个性格之中其他 态度和倾向有着密切联系一个人具备某一方面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并不是 孤立的、排他的,而是与他性格之中所有的态度和倾向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 一个人所具有的某种道德品质是与他的整个性格、全部具体特性和表现紧密相 关的。

      这就是个体的道德也体现在“人的全部具体特性和表现”的涵义可见, 杜威眼中的道德最突出地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它是个体的具体行为,而不 是一种对观念的冥思苦想,或者对原则的反复演练同时,道德又是与人的整 个性格有关的它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特性和表现,而不是偶尔的少 数的表现所以,一个人有德行,并不意味着他培养了少数优良的道德品质, 而是潜在地表现在他的一切行为和性格之中德行就是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 职务以及同他人的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以贯之的行为 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杜威所理解的道德延续了西方伦理思想史在“道 德”概念认识上的传统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他们 之间的很多西方伦理学家,大都把“道德”理解为个体的德性、德行、品德 杜威继承了这个传统,他所理解的道德也主要是指个体的德行、德性或品德,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美德 ②但是杜威并没有完全将道德放在个体的行为之中,他 认为个体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因而道德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杜威的实用道德是以行为为核心的,但这种行为并不完全是孤立的个体行 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道德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都生 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可能摆脱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在道德上的认 知与行动都要受到他人的影响和制约当个体预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他 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行为方式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时,也就形成了行 为判断的起点 而当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作为一定的伦理关系 ③出现 时,这种预先的认知就构成道德行为判断的起点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与 ① 这里的“行为”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个体的行为,也就是说,道德是体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 的另一方面是指一以贯之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个体的行为不是随意、任性的,而是长期的、稳定的 ② 杜威的道德思想很重视对于“善”的理解,他理解的善不是普遍的抽象的善,而是一个人在日常的道德 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善行” ,在这个意义上,他所理解的“道德”就是指个体的美德 ③ 伦理关系就是与经济、政治关系结合的,并有道德观念渗透其中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在现实的道德生活 中,实体性伦理关系表现为复杂的制度、组织系统和礼俗伦常,体现为现实的合理的社会秩序参见宋希 仁著:《伦理与人生》,第 42 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13 他人相关的,并相应地作出反应,就是杜威所理解的“良知” ①所以,不论人们 是否认识到这一事实,一个人的道德行为都要受到他人、社会的制约。

      既然人 的道德行为是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的,那么它就一定体现在具体的社会 关系之中在杜威看来,一个人的品德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表现为社会效率、 文化修养等方面所以,与社会相关的文化修养、社会效率、纪律、性格改善 等方面都是道德的特性,也都是一个有用的和良好的社会成员(公民)所必须 具备的杜威还指出,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与他人相关的社会环境之中,所以一 个人光做好人还不够,须做一个有用的好人他眼中所谓有用的好人就是一个 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和别人的共同生活中,要使自己给社会的好处 和自己所得到的好处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说,一个社会成员要成为有道德的 人就要使自己所做出的贡献与自己的索取保持一定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 道德的行为就是一种社会的行为,道德的目的就是社会的目的 杜威突出地强调个体行为尤其是个体的社会行为在道德概念组成中的核心 地位强调行为的核心作用是不是就忽视道德知识、道德情感的作用呢?通过 他的思想脉络可见,他并没有忽视知识和情感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他认为道 德的结构是一个混合体,它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一)知识;(二)感情;(三)能 力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道德行为从内到外付诸实践是这三个部分共同作用 的结果。

      先有了知识,知道其中的因果利害关系,才能见诸行为但是单有了 知识,而没有感情的推动,还是不行情感是实施行为的动力不过单有知识 和感情也还不够,还须有实行的能力知道做事的意义,也有了想去做的动力, 之后就是用实行的能力去对付它 ② 综上所述, 杜威所理解的道德, 就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其所处的环境 (个 人与他人的关系)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个体对具体的道德情境所作出的理 智判断它表现为个体理智的行为习惯,并贯穿于个体的整个性格和特性之中 在对杜威所理解的道德概念的内涵加以界定之后,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首先,杜威所理解的道德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实用道德理论的全部内容 都是建立在尊重人性这个基础之上的关于道德理论的基本性质杜威有一个基 ① 参见孙有中等译: 《新旧个人主义》 ,第 100 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年版 ② 杜威: 《教育哲学》 (北京),参见袁刚等编: 《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 ,第 478 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4 本的观点,这就是“道德学是人性的” ①他认为,道德学是一切学科中最具有 人性的学科由于道德学直接涉及人性,并产生于人的行为与经验之中,因此 它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学科,而是渗透在具体的学科之中。

      所以,在生理学、 医学、人类学和心理学里,凡是关于人类身心的一切知识,都是同道德研究有 关联的 ② 其次,杜威所理解的道德是与他的经验论紧密相连的前面说过,杜威所 理解的道德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其所处的环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 关系)作出的反应个体作出这种反应的过程就是获得道德经验的过程当个 体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地适应环境,对周围环境给自 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有足够的认识时,就构成了道德判断的起点,也就形成 了获致道德经验的起点 再次,杜威所理解的道德是一种反省的道德杜威明确地指出他的道德学 说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种反省的道德(Reflective Morality) 反省道德就是个 体在社会生活中对其所处的环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作 出的理智反应,这个理智反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一定的礼俗道德 ③的反省, 另一方面也是对个体在动机和行为上的反省这种理智反应具体地表现为之前 界定道德概念之时所提到的“对具体情境作出的理智判断” 在厘清杜威道德概念的内涵之基础上,还要专门对“实用”这个词作一下 分析 “实用”这个词并不是杜威独创的,最早明确提出“实用” ④一词的人是 詹姆士。

      在詹姆士那里, “实用”的意思是事实、行动的意思而事实和行动都 是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的 詹姆士之所以提出实用一词, 其意图是为了避开 “固 ① 杜威专门论述过人性的问题,并用很大的篇幅来讨论“道德是人性的”这个命题参见姜文彬译: 《人 性与行为》 , 《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八辑,第 82-86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6 年版 ② 在这里可以看到,杜威试图实现伦理学与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联姻他认为人们对人性缺乏 了解,是贬低人性的重要原因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为人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很多学者赞成 杜威的看法,法国学者莫兰就认为, “社会科学向生物学开放是一种新的较真实与深刻的倾向,已成为一 条重要的原则,人性研究亦如此 ”参见【法】莫兰著,陈一壮译: 《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 ,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9 年版 ③ 礼俗道德包括一切社会传统或民间习俗所遗留下来的道德信条和道德规范 至于礼俗道德与反省道德的 概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之后的篇幅将有详细论述 ④ 实用这个词是詹姆士在 《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一书中提出来的 “实用”(Pragmatic) , 从词源上说, 它与 “实践” (practice) 和 “实践的” (Practical) 这两个词同源出于希腊文 (πρα’γ/μα) 。

      由此可见,实用一词的本意中就包含着实践的意思 15 定的原则与封闭的体系,以及妄想出来的绝对与原始等等” ①观念,去关注人在 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事实以及所作出的行为杜威继承了詹姆士的观点,在他 那里, “实用” 这个概念的基本宗旨也是反对抽象空洞的原则, 千篇一律的教条, 强调人的具体行为、行动和活动,换句话说,就是强调现实生活中人的实践活 动这一点也是古典实用主义一贯所强调的根本意义古典实用主义的主要代 表人物皮尔斯、詹姆士,都指责以往的哲学脱离了人的生活,不重视人的实际 需要,造成精神与物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为的对立,所以他们强调哲学 应当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实践活动杜威赋予他的道德理论以实用的特征, 自然继承了古典实用主义的这种传统,他的道德学(伦理学)主旨就是要关注 现实的道德生活,关注个体在社会生活之中的具体德行他认为,道德学只有 舍弃对终极的绝对的目的的追求,才能推动人类道德的不断进步,让人们获得 “明哲的幸福” 道德学也只有关注个体的实际行动,才能妥善地处理人与人之 间以及人与其所面对的客观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的各种道德 困惑、疑难和障碍总之, “实用”道德的落脚点在于现实的道德生活和现实的 道德教育。

      现实的道德生活不是遥不可及、无从把握的,现实的道德教育也不 是高高在上、空洞无物的对个体而言,实用的道德是与个体在实际道德生活 中的具体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对社会而言,实用的道德表现在每个人脱离不开 的社会环境和道德教育之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