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1 现代诗情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学生版 人教版.doc
6页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第一单元之能力提升卷(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积累(36分)79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襁褓(qiǎng) 沉浸(qìn) 丝缕(lǚ) 分外妖娆(fēn)B、承蜩(chóu) 田圃(fǔ) 喑哑(yīn) 恪尽职守(kè)C、颤动(zhàn) 静谧(mì) 憧憬(chōng) 强聒不舍(guā)D、骈进(pián) 栖息(qī) 佝偻(gōu) 稍逊风骚(s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旁骛 亵渎 刻骨铭心 重蹈覆辙 B、凭吊 谀词 理至易明 一抷黄土C、孺家 赦免 怒不可遏 无与轮比 D、喧嚷 深邃 媚上欺下 段章取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B.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B.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C.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D.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5、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音符”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A. 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③⑥⑤①⑦②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②①⑤⑥③⑦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江西四季,风情万种:似锦繁花,如蓝绿水,这是春的明秀景致; , ,这是夏的繁盛气象;丹桂飘香,金风送爽,这是秋的丰硕; , ,这是冬的洒脱。
A.丰茂林木,葱茏草色; 白雪皑皑,梅香阵阵B.林木丰茂,草色葱茏;白雪皑皑,梅香阵阵C.林木丰茂,草色葱茏;皑皑白雪,阵阵梅香D.丰茂林木,葱茏草色;皑皑白雪,阵阵梅香7、解释下列诗句中的词语5分)(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真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9、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字母即可)(3分)有人说:“智者无言的确,大智之人,总是淡淡地 ,静静地 ,孜孜地 ,直到进入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右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A. 思考 B. 追求 C. 生活 10、填写古诗(10分)① ,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② ,单于夜遁逃《塞下曲》)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④晓战随金鼓, 《塞下曲六首》其一)⑤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⑥且壮士不死即已, , !(《陈涉世家》)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⑧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11、阅读《水浒》片段,回答文后问题4分) 那汉提着朴刀,走到面前,唱个大喏,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
那汉道:“可借一步说话宋江便和那汉入一条僻静小巷那汉道:“这个酒店里好说话两个上到酒楼,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选文中刘唐为什么要冒险来找宋江?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100字左右)二、综合实践(13分)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3分)13、在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4分)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③ ④ 14、活动中,小明拟写了一幅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一下3分)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志留取丹心文天祥下联修改为: 15、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当今的时代和社会 ,你心中的风流人物是什么样?能举例说说吗?(3分)三、阅读理解(一)阅读现代文(18分)大风 莫言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爷爷,那是什么?”“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16、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1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2分)18、阅读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19、文中画直线的段落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20、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二)欣赏下面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