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质量与密度课件5篇.docx
17页中考物理质量与密度课件5篇 中考物理质量与密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a.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b.在条件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过例题写出放热公式,加深学生对物质比热的理解 分析二:本节内容突出体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学重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复习比热的知识 二、物体吸热的计算 Q吸=cm(t-t0) 例题1: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铝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三、物体放热的计算 Q放=cm(t0-t) 例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克,温度降低到20℃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铁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四、比热的计算 例题3;某物质吸收4.2×104焦耳的热量后,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的比热为多少已知该物质共2千克。
解:已知m=2kg,Δt=5℃, Q=4.2×104J 所以 五、作业 课本P27第7、8题 提出问题: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 引导学生解题 指导学生 引导学生 学生回忆 思考计算吸热、放方法 学生自己解题 总结比热的计算方法 学生板书 探究活动 调查北方冬天有关取暖的问题,用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中考物理质量与密度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
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 (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60.0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中考物理质量与密度课件篇3 一、 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物质的世界指的是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等,其核心内容是对宏观的物质和微观的物质世界有所认识,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经历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的研究过程。
学生以前原子的组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由于它与以后的质量、密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本学科力学的基础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区分物质的微观与宏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多从生活入手,从生活中认识物质的概念 二、目标及其分析 1、 目标 (1) 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目标分析: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就是指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且能形象的描述固态、液态、气态的结构,并且说出各自的性质 (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就是指让学生知道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 (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就是指让学生知道纳米是个长度单位,而且是现在物理学得尖端科学 三、问题诊断分析 这一节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学生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只能借助借助多媒体,通过目前科学界的仅有的一些照片来让学生感受到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
另外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学生也很难想象只能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上课的学生还有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