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方案.docx
23页第一章编制依据1.1设计图纸:五里坨建设组团01地块A区定向安置房项目工程图纸1.2现行的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1.2.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2.2《高层建筑箱型基础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1.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4《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01-64-2002)1.2.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2.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1.2.7《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1.2.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1.2.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2.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2.1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DBJ01-62-2002)1.2.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2.1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1.3《五里坨建设组团01地块A区定向安置房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工程概况五里坨建设组团01地块A区定向安置房项目场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 坨地区,石门路以南(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隔路相望),丰沙铁路以北,三 家店粮食收储库东侧。
该地块占地总面积约为 44494.00 m2,建筑面积约为 146174.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11235.00 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4939.00 m2拟建建筑物为住宅及配套用房,共计11栋高层住宅、1栋单层配套用房和 1个地下车库构成;住宅一般为地上16层、地下2层,最大建筑高度为45.0m, 地下车库1层,覆土厚度为3.0m本工程基础设计主楼为筏板基础,车库基础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基础底 板厚度有0.2m、0.5m、0.7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P6采用商品 混凝土整个基础分8个浇筑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段划分详见附图本工程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部分为大体积混凝土,独立基础下口尺寸4.2m X4.2m、4.5mX4.5m,高度1.55m,条形基础宽2.3m,高1.55m属大体积混 凝土施工范围,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施工方案,以资在施工中遵照执 行本工程分为南区、北区两大施工区域,南区暂不进行施工第三章施工难点3.1工期短、时间紧,底板混凝土总量大,承台较多,施工工艺必须全盘考虑、 精心按排、采取周密的技术措施保证质量3.2现场布置3台HBT85地泵,地泵位置见附图,汽车泵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随时调度插入。
第四章技术准备基础底板的施工,除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规定、标准的要求外, 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裂缝是施工技 术准备的关键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在抗裂验算的基础上从控制 原材料的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温差(入模温度、水化热温升)、控制降温速率以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特性、延长养护期、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综 合安排抗裂技术措施4.1对原材料的要求:拌制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除了必须满足相关国家规范和北京市地标外,还应 符合以下规定4.1.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严禁使 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品种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4.1.2粗骨料:宜采用5〜31.5mm级配均匀的机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 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4.1.3细骨料:为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3.0, 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不使用人工砂4.1.4外加剂:4.1.4.1 采用低碱、低水化热的外加剂4.1.4.2 不得具有早强性能4.1.4.3 使用高效减水剂4.2商品混凝土除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4.2.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为C45 (P8) R60和C35 (P8) R60。
4.2.2为保证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兼顾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宜控制 在160mm之内,误差上限+20mm,下限-40mm4.2.3缓凝时间宜为8〜10h4.2.4混凝土到工地的温度:4.2.4.1 混凝土到工地的温度不得超过25°C4.2.4.2 混凝土供应单位可参考以下措施,也可在保证上述温度指标的前提 下,根据企业特点采用其他措施1) 外加剂、砂石须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通风,在拌合前2d将碎石洒 水降温;2) 使用地下水作为拌合水;3) 散装水泥必须提前进料降温,保证拌合时的温度在35C以下;4) 混凝土运输罐车外罩保温套4.2.5为保证水化热不超过本方案抗裂计算的要求,施工前必须做试配试验, 试配时须对各试配配合比作混凝土或混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试验,并及时将试验 结果上报本项目部总工办4.3主要技术措施4.3.1采用60d混凝土的强度,同时,由项目技术部牵头会同业主、监理和有 关专家共同论证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水泥型号选用以及膨胀剂的选用4.3.2采用三掺法,即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加高炉磨细矿碴粉(S75)和粉煤灰,以 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4.3.3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条件下,降低砂率,防止混凝土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4.3.4浇筑时采取独立基础部分采用直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方式,条形基础斜 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方式4.3.5混凝土入槽前,对槽内四壁及槽底洒水降温4.3.6浇筑前一天,用毡布覆盖底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时随浇筑进度逐步揭开4.3.7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用平板振捣器做两次振捣,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 两次振捣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做两遍压实抹平,最后表面扫毛4.3.8加强养护,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松弛特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 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及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可控制在20°C以内降温速 率宜控制在1.5〜2°C/d养护方式采用塑料膜加草袋的方式,即一层湿草袋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应先 铺草袋再洒水保温保湿养护至少14d养护至第15d时,根据测温情况和当时 天气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养护4.4混凝土测温4.4.1测温仪器采用JM2221便捷式数字温度计仪表为手持式数字显示仪, 具备高低温报警功能4.4.2测温点布置:4.4.2.1 距混凝土表面1.5m高度、露天、不易破坏处设三个普通温度计测量 大气温度,气温取读数的平均值4.4.2.2 在每个混凝土泵口用测温探头、测温线固定在木棍上制成的探杆测 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4.4.2.3 混凝土浇筑前在选定的测温点上预埋测温线和测温探头,测温线和 探头用胶带固定在0 12的钢筋上,探头用塑料布包裹,与钢筋之间用绝缘胶布隔 离测温线另一端的插头依据编号贴上标签,插头在浇筑混凝土前要用塑料布包 裹好,防止被污染或破坏4.4.3测温时间4.4.3.1 混凝土浇筑开始起测温,第1〜4d每1h测温1次4.4.3.2 第5〜15d每2h测温1次4.4.3.3 第16〜30d每4h测温1次4.4.3.4 第31〜60d每12h测温1次4.4.3.5 原则上,在混凝土中心温度低于入模温度后可停止测温4.4.4测温数据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对测温数据进行信息化实时管理及时整理录入测温数据,描绘出温度曲线、计算出累加温度应力,与浇筑前 的估计情况进行比较,推断下一时段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趋势,根据计算结果决定 是否调整保温方式和保温层厚度4.4.5在施工前由测温总负责人对测温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保证所采集数据 的准确性4.4.6测温注意事项4.4.6.1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支撑钢筋是否牢固,测温点标高是否准确,探 头、插头是否包严4.4.6.2 使用探头测混凝土入模温度时,不得在流动的混凝土中探测。
探头 插入混凝土约一分钟左右后读数,每次使用完毕应将探头擦试干净4.4.6.3 测温仪主机为精密仪表,使用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摔碰,使用完毕 及时关机4.4.6.4 严密监测混凝土的升温情况,根据温度记录,增减保温材料厚度或 层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 于25°C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C时,可增加保温材 料厚度或层数;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超过25C,可适当减少保温材料厚度 或层数,反之亦然4.4.6.5 是否停止保温、测温,必须听从本项目技术部门指令,不得擅自停 止测温第五章施工部署5.1商品混凝土5.1.1供应商的确定要求在签订商品混凝土供应协议时,必须申明使用部位混凝土的性能与数 量原则上框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坍落度、浇筑时间和工程部位等数 据,工程质量在材料保证上首先得以落实5.1.2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相关国家规范、北京市地标和本方案第 2章的规定针对本工程施工的季节、气候、运距以及工程特点等多方面因素, 在常规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有针对性的试配,根据试验结 果确定施工配合比。
原材料及混凝土的检验试验报告必须在施工前报交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查 验,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认可后,方允许投入施工外加剂、砂石等必须覆盖,不得露天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并在拌合前2d将 碎石洒水降温;拌合水应使用地下水;散装水泥的出场温度较高(可达75oC), 因此,散装水泥必须提前进料降温,保证拌合时的温度在35oC以下无论采取 何种措施,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到工地温度不超过本方案第4章4.2.4条的规定 5.1.3商品混凝土供货5.1.3.1 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及时运送到工地,工程部与混凝土供应商对运 输线路进行考察确定搅拌站到工地的线路,同时对运输线路上的车流量高峰时 间进行分析,准备应急预案,确保混凝土及时送到现场混凝土浇筑前2d,会同 混凝土供应商对选定的路线要再次进行详细考察,根据当时的交通状况和现场条 件,调整交通方案和制定应急方案,完善混凝土供应方案5.1.3.2 为预防底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停、断混凝土的情况,浇筑 前与两家租赁公司联系好混凝土运输车,作为备用车辆5.1.3.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加盖保温套,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冷量损失5.1.3.4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需将拌筒中积水排净。
运输途中,拌筒以1〜3r/min运行,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罐车到工地现场卸料前,应使拌筒 以8〜12r/min速度转运1〜2min,然后再反向转动卸料5.1.3.5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量大,混凝土供应商随供货派出现场调度、技 术人员各一名驻场,随时反馈工地混凝土的质量并及时调整5.1.4商品混凝土试验商品混凝土应提供商品混凝土书面资料,即提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 报告、含碱量报告、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申请通知单、商品混凝土开盘鉴定书、商 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商品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和抗渗试验报告等5.1.4.1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方式5.1.4.2 现场取样时,以搅拌车卸料1/4后至3/4前混凝土为代表5.1.4.3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测试5.1.4.4 交货地点的坍落度与出站前坍落度允许偏差W20mm浇筑现场每5 车检查一次坍落度5.1.4.5 每车混凝土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