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教案.docx
21页《食用菌》教案 1、菌丝的形态 菌丝分类:菌丝按横隔的有无: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按细胞内核的个数划分: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多核菌丝、二倍体菌丝 按生长的空间划分:气生菌丝、基内菌丝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 初生菌丝:又称单核菌丝、一次菌丝:系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生长过程:纤细状多核细胞——隔膜——单核细胞;特点: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又名二次菌丝、双核菌丝:由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的菌丝,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 特征:多细胞双核菌丝,发生锁状联合;特点: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锁状联合:概述:该方式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担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目. 锁状联合过程:①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喙状突起②双核之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留在细胞下部③两异质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成为4个子核④2个子核在细胞的前部;另外2子核,1个进入喙突了中,1个留在细胞后部⑤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⑥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细胞下部成为双核⑦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锁状联合 锁状联合: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实质:有丝分裂;结果:菌丝伸长分支;痕迹:丝壁有突起 三生菌丝:又称三次菌丝、结实性双核菌丝:由二次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的已组织化了的双核菌丝。
包含于:菌索、菌根、菌核、子实体 菌丝的组织体——特殊的菌丝体 实质:菌丝体在环境条件不良或在繁殖时,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的一种休眠体,能行使繁殖功能 作用: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 常见类型: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子座 菌索: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表面常角质化,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发育成子实体 菌核:块状物休眠体(菌丝体+营养物质),具强再生能力、抵抗力,既是贮藏器官,又是菌丝组织体子座:容纳子实体的褥状结构;由菌丝体组成,或由菌丝体和部分营养基质相结合而形成;形态不一,多为棒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菌丝束:菌丝平行排列的束状结构;肉眼可见;具有输导作用;无顶端分生组织 菌膜:菌丝紧密交织成一层薄膜 子实体的形态: 概念: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大型菌丝组织体,由已分化的菌丝体组成,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即通常被人们称作“菇、菌、蘑、耳、蕈”的食用部分 来源: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作用: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繁殖器官、食用部分 形态:形状、大小、质地各异,丰富多彩 伞状子实体结构:都有菌盖、菌柄,部份有菌幕、菌环、菌托 概况:菌盖:是食用菌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多位于菌柄之上。
它是食用菌最明显的部分,是食用菌的主要繁殖器官,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组成:表皮(各色)菌肉:质地:肉质、胶质、革质等;组成:丝状菌丝或泡囊状菌丝;菌褶:菌盖下片状物、产担孢子部位、具子实层(产担孢子)菌管:辐射状排列、管状子实层(产担孢子) 菌柄:作用(支撑菌盖,输送养料次要食用部位)着生方式(中生、偏生、侧生) 菌幕:1.外菌幕:包被整个幼小子实体的膜;2.内菌幕:菌盖和菌柄间的连接膜 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撕裂方式不同,菌托的形状各异.(1苞状, 2.鞘状, 3.鳞茎状, 4.杯状, 5.杵状, 6.瓣裂, 7.菌托退化, 8.带状, 9.数圈颗粒状 菌环:内菌幕被撑破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 孢子:概述:是一种有繁殖功能的休眠细胞有性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无性孢子:节孢子、粉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特征 几种主要毒菌:多为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 已发现:世界:约250种;中国:约90种(30种剧毒);类型:胃肠型、致幻型、肝损型、 溶血型 中国菌业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传统品种,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
2.改良栽培方法、生产技艺,栽培方式向多样化、工厂化发展,开发多样性的培养基质,培育新品种3.生产向专业化、联户规模型发展4.开发野生菌类资源5.发展观赏真菌和家庭园艺. 发展趋势总况:1.突破气候及地理限制2.不断改良栽培方法、生产工艺3.增加栽培种类4.培养基质多样化 2、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营养: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化学物质,并加以利用,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及其结构物质的生理过程 营养物质:外界环境可为生物细胞提供结构组分、能量、代谢调节的化学物质,也称为养料 食用菌营养物质的功用:1)建造食用菌细胞的原料;(2)为食用菌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源 营养物质的基本种类: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水分 氮素水平对食用菌影响:只有无机氮,易生长慢、不结菇;无机氮源多,降低食用菌品质;菌丝体生长期:0.016~0.064%为宜,不宜低于0.016%;子实体发育期:0.016~0.032% 碳氮比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 概念:碳氮比(C/N)系指营养基质中的碳、氮元素浓度比值 影响:适宜(菌丝生长期:20~25:1;子实体生长期:30~40:1)太小::菌丝易徒长,不易结菇, 易引起杂菌污染;太大:生长慢,产量低 无机盐作用:细胞、酶的组成部分;维持酶的作用、控制原生质胶态。
调节:调节氧化还能电位、酶、细胞透性;培养基pH、渗透压等 种类:大量元素:P、S、Ca、Mg、K等;微量元素:Cu、Zn、Mn、B、Co等 来源:植物残体(木屑、作物秸秆等) 应用:一般只补充少量的大量元素(石膏粉、草木灰等) 生长因子: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微量有机物 作用:参与菌体代谢、酶的组成部分或活性基团刺激和调节菌体生长 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 来源:牛肉膏、酵母膏、马铃薯、麦麸、玉米粉等 水分比重:鲜重90%左右;作用:调解温度 二生理类型:腐生菌、寄生菌、共生菌 腐生菌:以从动植物尸体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为营养方式的食用菌 种类:木腐生菌,如香菇、平菇等;草腐生菌,如草菇等 寄生菌: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的寄主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进行生长繁殖的食用菌 种类:兼性寄生、兼性腐生 共生菌:与相应生物生活在一起,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关系的食用菌 种类:外生菌根,如牛肝菌属与栎属根;内生菌根,如天麻与蜜环菌 三理化环境:温度、水分和湿度、酸碱度、氧与二氧化碳、光照 温度: (1)对温度需求规律:(高——低)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子实体发育 (2)几个重要的温度指标: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常见菌的生长温度指标: 生长范围最适温度分化发育 ?蘑菇6~33 22~24 8~18 13~16 ?香菇3~33 22~26 7~21 18~28 ?平菇5~35 24~38 7~22 13~17 ?金针7~32 22~25 5~19 8~14 ?猴头12~33 21~24 12~24 15~22 ?黑耳5~38 24~32 15~30 20~28 ?银耳6~30 22~25 18~26 20~25 ?草菇12~45 32~35 22~42 30~32 (3)菌丝体对温度的需求:耐低温(在0℃不死亡(除草菇)、喜适温(多数在25℃左右)怕高温(多数在40℃以上死亡) (4)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需求: 类型:低温型13~18 ℃、中温型20~24 ℃、高温型24~30 ℃ 温度反应:分化时(恒温结实菌类:不需要温差刺激,如木耳、灵芝、草菇等。
变温结实菌类:需要温差刺激(昼夜温差8~10 ℃),如平菇、香菇等 (5)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需求: 菌丝体生长、子实体形成主要靠料温;子实体生长主要靠气温;(皆兼顾) 注意: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水分和湿度 水分:功能(基本物质、调节温度、基质养分介质)培养料含水量(60%~65%) 影响(含水量少:菌丝生长受阻,不能吃透培养基;含水量多:培养料腐烂发臭、影响堆温上升、菌丝生长减慢、引发菇蚊、螨滋生,危害菌丝) 湿度:需求规律,由低到高(菌丝体阶段:60%~70%;子实体阶段:85%~90%)影响(太低:阻碍生长;太高:阻碍生长;易染病虫害)类型(喜湿性菌类:木耳、银耳等;厌湿性菌类:香菇、双孢菇等) 酸碱度:影响(细胞透性、酶活性、代谢活动);需求(范围:3.0~8.0;最适pH:喜酸性:5.0~6.5(多);喜碱性:7.5)调节:10%NaoH、石灰、磷酸二氢钾等;保持:喷1%~2%石灰水 空气(O2与CO2)(需求规律:少——多) 影响:通气好:长得快、壮、不易生病虫害;通气差:菌丝弱,菇体畸形,易生病虫害 需求:菌丝体生长:O2较少,对CO2不敏感,但高CO2抑制生长;子实体分化:对CO2敏感,适当CO2有利于导子实体分化;子实体发育:需要充足O2 调节:通风换气;通风、温度、湿度相互矛盾,需兼顾 光照 规律:菌丝体生长:黑暗;子实体分化:散射光;子实体生长:多数:7分阴3分光;喜光型:5分阴5分光,如香菇;厌光型:无光或微光,如金针菇 影响:散光是分化的必要因素;直射光对菌丝体生长有害(含紫外线;降低湿度);光照足:颜色深,健壮;光照弱:色浅,弱,畸形或不分化 食用菌与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制作发酵料、提供营养物质、与食用菌伴生、刺激出菇)有害微生物(污染培养料,争夺生长条件,如青霉、酵母菌等、侵染食用菌,致其各种病害,如木霉、头孢霉等)食用菌与动物:有益动物(共生,如白蚁与鸡枞菌;孢子传播媒介,如蝇)有害动物(传播杂菌的媒介,如甲虫、咬食培养料及食用菌,如昆虫) 食用菌与植物:植物(提供养料、营养源;提供生态环境)食用菌(益:提供C02,分解转化复杂有机物;害:腐解木料、致树木病害);共生:形成菌根 4、食用菌菌种生产 菌种概述:系指在适宜基质上生长良好并已充分蔓延,可用作食用菌生产的种源菌丝体。
种类:野(担孢子或子囊孢子)栽(扩大繁殖后的纯次生菌丝) 1. 菌种概述 1.1 概念(二) 来野生菌驯化---优良菌株-------扩繁----用生 原菌株改良 生物技术创新 基要------实行纯培养不含任何杂 1.2 菌种类 根据目的;保藏用种,实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