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增强文化自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5647966
  • 上传时间:2021-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增强文化自信[摘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于我们努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 实践意义,而且其提出的许多命题本身,在我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史上,也具有 极为深刻的长远理论意义基于张岱年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入理解这一意义,我 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是以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为根基的;只有热爱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可能真正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前提 确立之后,文化自信就更为重要[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岱年文化 哲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当 下实践意义,而且其提出的许多命题木身,在我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史上,也具 有极为深刻的长远理论意义本文拟基于对张岱年文化哲学的简要概括和阐发, 从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民族命运与文化自信、综合创新与文化根基三方而,对 当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的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以 就教于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张岱年(1909-2004),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对中国哲学与文化问题研究 的造诣极高、建树广泛他早年以《中国哲学大纲》(1937)确立了其在中国现 代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晩年则以《中国文化精神》(2015)彰显了新时期中国 文化研究与普及的最高水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自20世纪30年代从事哲学研 究开始,张岱年就始终以会通“中西马”的思想架构,从30年代的“文化创造 主义”,经40年代的“文化均衡创造”论,直到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综合创新 论”,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体系建构作出 了最为突出的贡献”,[1]成为当前我们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 化自强的一种宝贵思想资源例如,对于“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 题,张岱年一直强调:“在现今时代,做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具有爱国意识 而爱国意识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必须感到祖国的可爱,才可能具有爱国意识而 要感到祖国的可爱,又必须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正确的理解[2]在当 代文化和学术发展空前丰富多元的条件下,这段话显得太普通,似乎没有什么“学术含量”,“卑之无甚高论” o但实际上,“必须感到祖国的可爱,才可能 具有爱国意识”这一朴素的命题,在近百年來中国文化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不仅体现了张岱年作为一个哲学家个人的强烈爱国情怀,而且具有普遍的文化哲 学意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么说的根据在于,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的 最强烈夙愿,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梦想就客观基础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条件,而且在为实现这一 廿标而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些条件中的焦点和重点也会随之发生相对和特定 的变化令人欣慰的是,在经过了漫长的艰难曲折之后,当今中国在政治上已经 稳步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中国也已经成为卅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 贸易国这样,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比较确定和明显之后,进一步 创造其社会条件特别是文化条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日益凸显了出来而所谓“文化条件”的实质,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至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其中爱国 主义为改革开放奠定文化土壤和道徳根基,改革开放赋予爱国主义以致力方向和 实践活力如果上述理解能够得到确认的话,那么也就可以说已经初步揭示了张 岱年关于“在现今时代,做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具有爱国意识”命题的文化 哲学意义,它要求我们努力去探寻确实能够培育广大公民爱国意识的思想基础,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祖国的 可爱。

      实际上,对于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这种深刻和内在联系,许多著名学 者也持类似观点例如,季羡林就认为:“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这两件事看起來 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别的国家我先不谈,专就中国而论,二者是有极其密切 的联系的这里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把范围缩小一 点,在中国传统的伦理中,爱国主义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层是,唯其因为我 国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这个国家才更值得爱,更必须爱 [3]由此可 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实是中国人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情感基础,那么我们如何 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理解”呢?笔者认为,在此我们可以从张岱 年关于“文化发展的辩证法”的思想中获得进一步的启示他认为,文化发展过 程包含一系列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主要有:文化的变革性与连续性、 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文化的交融性与独创性、文化的整体性与可分性上述 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和偏废,在差别和对立的同时,有一 种相辅相济的关系;但是在其辩证运动中,基于实践的需要,往往有一个方而被 作为重点从而,在当代中国,强调文化发展的变革性、时代性、交融性、整体 性,有助于我们弘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调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民 族性、独创性、可分性,有助于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文化发展的辩证法,并由此阐发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以下对张岱年关于“文化的交融性与独 创性”的论述作一简要探讨他认为,由于世界的文化中心不止一个,因此“从 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交流是必要的文化交流有益于文化的健康发展必 须虚心吸收外来的文化的成就,藉以丰富自己同时又应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藉以保持民族的主体性一方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所必需,这可谓文化的交 融性;另一方面,又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这可以称为文化的独创性既要 重视交融性,也要发扬独创性,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4]这里提出的 “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命题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例如,中国古 代的佛教中国化过程,实现了吸收外来文化异质性和保持本土文化主体性的统 在新的层次上重建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与此不同,近代以來西学东渐,守I口派的盲目排斥和西化派的全盘接受,特别是 老调重弹的“全盘西化”思潮,都无助于丰富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的爱 国主义奠定必要的文化前提因此,在当今口益复朵的文化发展中,在坚持文化 交融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O否则,“那就真正要 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

      如果没有自己的 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二、民族命运与文化自信做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国意识,爱国意识的基础在于感到祖国 的可爱,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正确理解的人才会感到祖国的可爱;而要能 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辩证法,“保持民族文化 的独立性”张岱年之所以能够提出上述朴素而乂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是与其 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始终抱有的强烈文化自信密切相关民 族自大狂是应该反对的,同时民族自卑心也是应该努力克服的一个民族应该具 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如何才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呢?那就必须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 [6]张岱年成长于20 世纪上半叶多灾多难的中国,但并没有因此丧失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自信心,而是对民族危机感受极深,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20世纪 下半叶虽然也有曲折,但“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国文化的昌盛,充满希望” [7]因此,针对“1988年前后,反传统的思潮风起云涌,黄河长城都成为诅咒的 对象,不少人丧失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有人愿当外国殖民地的顺 民” [8]的全盘西化现象,张岱年从“民族命运与文化自信”的角度,多方面论 证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对提高中国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强 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民族自尊心的依据, 也是中国文化自我更新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

      ……几千年來延续发展的中国文化 必将显示出新的生命力”[9]具体来说,对于“民族命运与文化自信”关系问题的理解,张岱年是从概括 分析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着手的他认为,中国文化,从传说中的伏 羲、神农、黄帝以来,不间断地发展了 5000年,直到15世纪以前,始终居于世 界文化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之后,促进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此 后西方文化开始突飞猛进,而中国则落后了19世纪40年代之后,中国受到东 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中国各界志士仁人,还有广大民众,奋起抗争,努力 寻求救国的道路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以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为标志,终于 取得了确定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延续发展, 虽然曾经一度落后,但又能奋发图强,大步前进,这不是偶然的,必有其内在的 思想基础 [10]这里,张岱年概括了 5000年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其论述即 使从当下的视角来看,仍然是十分合理的民族和文化的命运不是一条直线,而 是充满曲折的身为中国人,既要对民族文化的消极衰朽方面有清醒的认识,坚 决地加以改革;更要对其辉煌成就而自豪,使其发扬光大如果中国文化仅仅 是一些缺点、病态的堆积,那么,中华民族就只有衰亡之一途了。

      过去,一些帝 国主义者正是以此对中国进行恶毒的攻击我们在严正地予以反驳的同时,应当 注意考察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积极的健康的要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力量 [11]至于这种使中国文化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虽饱受磨难、多经曲折,但仍然 能够发展更新的思想慕础,“就是中国文化的慕本精神何谓精神?精神即是运 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 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 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四项基本观念,即:(1)天人合一;(2)以人为本;(3)刚健有为;(4)以和为贵” o [12] “天人合一”指人与 自然界既有区别乂有统一的关系人生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可以认识自 然并加以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以人为本”则是相对于宗教以神为本而言的, 认为人牛最重要的是提高道德觉悟,这构成了中国文化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独 特传统刚健自强”即不懈努力、积极进取,坚持人格尊严,成为中国文化思 想的主旋律以和为贵”表明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包括肯定多样 性之统一的“和而不同”,主张人民的团结是胜利决定性条件的“人和”等,对 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从以上的概括来看,张岱年以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精湛研究,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等方面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作了深刻的解读;虽然只是一家 之言,但确实给予我们正确地把握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 粘神以独特的启发以上概括的张岱年探讨“民族命运与文化自信”问题之论述,使我们在理解 《意见》关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 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13]的重要论断时,有了系统和深刻 的学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使我国思想界和学术 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