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模具专业全面改革的研究与思考.doc
7页高职模具专业全面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杨云龙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模具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装备, 为满足其发展水平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但目前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因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脱节, 致使部分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面临招生难、管理难、教学难和就业难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基于“职业、技术、素质”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全面课程改革, 分别从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改革推进等方面阐述改革经验和问题思考, 希望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借鉴关键词: 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模具设计与制造;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杨云龙, 1976 年生, 吉林舒兰人,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模具设计、职业教育基金:2015 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职业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5ZCY186) , 主持人:杨云龙The Study and Thinking on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Die & Mol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bstract: Die&mold, as an important equipmen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skilled workers to meet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However, at present, the specialty of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ut of line with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content and job requirements and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varying degrees.These things made mold specialty face on embarrassed exit of difficult enrollment and difficul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difficult employment.In order to solve this key problem, Jil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carries out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and quality.This pap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expounds the reform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ment to curriculum reform promotion.Keyword: education reform; quality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curriculum reform; 1 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伴随着改革开放, 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 这给被誉为“工业之母”的模具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统计, 我国现有模具生产企业已超过 30, 000 家, 近 5 年模具工业的年产值已突破 1, 800 亿元, 每年的增速约为 10%~15%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模具安装与调试、模具维修等技术技能和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 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2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但经过多年的努力, 发展迅速据 201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高职 (专科) 院校已达 1, 341 所, 在校生数 1, 048 万, 占高等教育的 41.2%, 几乎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设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简称模具专业) 的院校不在少数但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然脱离市场需求、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置依然追求教学内容的知识系统性, 与职业标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 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是“理论不足, 技能不熟”, 致使许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新技术和新技能不断涌现, 为了更好的发展, 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却不断提高。
每年春节后, 媒体上关于模具行业“技工荒”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甚至出现了年薪十万也难觅一个“数控模具技师”, 很多企业对从事模具设计和 CNC 数控加工人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5]这种相对的模具人才短缺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主要供求矛盾从而呈现许多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管理难、教学难和就业难的困境[6]近乎普及的高等教育致使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而各省高考考生数量却逐年递减, 结果就使高职教育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如图 1 所示,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生源所在省近 3 年录取分数逐年走低, 其中 2016 年在多数省的分数线已经跌至 200 分以下这一分数段的学生已经很难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和一定的实践锻炼来达到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 深入企业, 掌握模具专业相关岗位需求和职业技术标准, 重构教学内容, 建立新课程体系, 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全面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3 模具专业全面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图 1 近三年学院在各省录取最低分数线情况 下载原图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确立了“以职业需求为引领, 以技术技能为特长,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职业、技术、素质”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旨在加强内涵建设, 开展全面课程改革, 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等专门人才。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思想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以满足需求为标准的质量观、尊重与爱的教育的教育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观按照精简够用, 宜少不宜多的原则, 突出实践教学与行业企业高技能培训的衔接和教学对学生职业技术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公共素质等课程要依据专业课程改革要求开展课程改革, 具体实施路径如图 2 所示, 最后形成由公共素质课程、技术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图 2 模具专业改革思路 下载原图“职业、技术、素质”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全面课程改革是将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课程体系, 重新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体系, 以现行的模具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标准为主线确定具体的课程但为区别于研究机构、企业、培训机构, 要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 在技术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职业素质要求, 系统设计重构新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多次的企业岗位调研确立了如图 1 所示的模具专业改革思路, 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职业的吻合度, 从而使专业建设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职业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 并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形成新的专业职业技术技能教学标准, 同时, 将其纳入职业技术素质要求之中, 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共同形成专业培养 (毕业) 规格要求, 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公共素质等课程与专业培养规格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基本依据。
专业教学内容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 通过具体的课程体系实施达到获取职业资格证的教学要求, 最终, 实现学生职业、技术、素质全面养成的教学目标4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 中已经明确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2016 年 4 月,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基于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课程改革,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岗位分析, 确立了以模具工、模具制造工、模具设计师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工种, 以模具零件加工过程所需的钳工、车工、铣工、数控操作工和电切削工为辅助工种, 分析各工种的鉴定要求, 提取相应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根据认知规律重构项目内容, 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主体, 进一步将国际 3 年制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悉尼协议与专业建设实际相结合, 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在做好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 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忘记自己的首要功能是育人, 通过系列个性发展课程加强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实施责任关怀理念的教育, 使学生确立自律性的、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意识, 启动技术美学课程的研究立项工作, 紧密结合生产技术技能, 开展技术美学系列讲座, 形成学院的艺术教育特色。
此外, 高等职业教育还要通过职业拓展课程使受教育者在未来的人生中, 潜能得到有效发挥, 充分考虑学生能多次就业和转岗的需要最后, 兼顾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窗口[9]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又能实现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 是一个双赢的过程5 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5.1 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组织教学多以学科为本位, 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忽略了高职教育中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教学过程往往依据已经成形的教材, 其内容明显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脱节, 且部分课程之间知识重叠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基于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下的全面课程改革通过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岗位所需的模具工、模具制造工、模具设计师、钳工、车工、铣工、数控操作工和电切削工等国家职业标准, 将知识部分和职业能力分类提取, 根据认识机制及成长规律重构课程主体内容高职院校在对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 片面地将国家职业标准作为课程标准, 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 在重组课程内容过程中, 需纳入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同时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形成融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课程[10]。
5.2 教学模式改革针对目前学生的形象思维长于数理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抽象能力的学情和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为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比较好的选择, 教学过程中实施“做、学、教”的教学方式[11]以落料模为例, 首先进行模具拆装训练, 通过拆装训练让学生熟悉落料模具结构和各零件的名称及位置, 该环节熟练后进行模具结构零件测绘, 在测绘中培养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依据测绘结果分析模具各尺寸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解决模具设计的谜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