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石家庄市大枣产业发展的探讨.doc
3页关于石家庄市大枣产业发展的探讨 徐立新 冯叶 亢希然 大枣是石家庄市的传统优势产品, 大枣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石家庄市的大枣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阶段、新形势, 如何转变观念、创新发展, 做大做强石家庄市大枣产业, 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一、基本概况截至 2016年底, 石家庄市现有大枣种植面积 116万亩, 产量 2.75亿公斤, 主要集中在赞皇、行唐等 7个山区县 (市) , 其中, 行唐 60万亩, 占全市 51.7%, 赞皇 45万亩, 占 38.8%在产地建成大枣烘房 1000余间, 为大枣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蜜枣为主的加工企业 465家 (户) , 年加工能力 4500万公斤;产地建有青枣收购、红枣交易专业市场 20座, 年成交额超亿元赞皇金丝大枣、行唐大枣均是省名牌产品, 同获昆明世博会金奖, 其中赞皇大枣是省重点名牌赞皇、行唐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行唐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 并成立了“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
石家庄市的太行山大枣区已建成为全国红枣生产和蜜枣加工重要基地二、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近年来, 随着退耕还林、酸枣接大枣、太行山综合开发等工程的实施, 石家庄市的大枣面积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统计, 2009 至 2013年间石家庄市大枣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由 110万亩发展到 119万亩呈历史最高之后呈现缩减趋势, 至 2016年缩减到 116万亩这也切实反映了当前大枣生产中存在的枣贱伤农从而导致一些果农砍树的实际问题据调查分析, 导致大枣种植面积下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病虫害严重, 留红枣困难石家庄雨热同季且雨量集中于夏秋季的气候特点, 以及果农过度利用开甲技术造成树势普遍偏弱等原因, 导致枣树病虫害日益加重, 特别是留红枣的关键季节秋季, 阴雨天气引发枣裂果病、缩果病等大面积发生, 枣园落果、裂果严重, 枣果失去商品价值因此, 一些重点枣区果农不敢留红枣, 大部分枣园提前采青枣加工蜜枣, 比较效益大幅降低二是生产方式单一, 市场风险大目前, 石家庄市大枣除少部分制干卖原产品外, 主要是采青加工蜜枣, 生产方式相对单一, 市场风险不可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 营养丰富的红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 蜜枣销售渠道受阻, 青枣价格下滑。
据调查, 今年最好的赞皇青枣也只卖到了每公斤 1.6元, 差的甚至降到了每公斤 0.4元, 效益抵不过成本, 有些果园干脆弃之不收, 果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砍树毁园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龙头企业少, 产业化程度不高石家庄市大枣加工主要是分散经营小作坊式的蜜枣加工, 产品附加值低, 市场风险大缺乏科技含量高、市场认可度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 就像“小马拉大车”, 与石家庄市大枣生产规模不相匹配, 没有真正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新疆枣异军突起, 市场竞争加剧新疆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 而天山山脉的雪水又能为枣树生长提供充足的灌溉条件, 得天独厚的气候因素造就了新疆枣结果早、产量高、病虫少、品质好的特点近年来, 新疆枣发展迅猛, 其面积和产量一举跃为全国第一, 对石家庄市大枣产业带来巨大挑战三、建议与对策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确保生态效益枣树耐旱、抗寒、耐瘠薄、抗逆性强, 富有“铁杆庄稼”的美誉, 因此, 枣树不仅仅是优良的经济树种, 也是常用的绿化树种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 一片林就是一座“制氧站”, 100 多万亩枣林在优化省会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发生大面积砍树毁园, 将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 也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道而驰因此, 要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实际出发, 对枣树种植予以一定的生产扶持和生态补偿, 减轻果农负担, 留住枣树, 确保生态效益二是加强科技攻关, 破解发展瓶颈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高端人才, 为大枣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针对当前生产上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绿盲蝽蟓、采前落果等突出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研发、引进新技术, 制定出切实有效、易于推广的防治措施, 研发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 延长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围绕当前制约石家庄市大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把脉会诊, 提出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举措, 巩固石家庄市大枣产业的传统优势三是加快供给侧改革, 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品种结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单一的采青枣加工蜜枣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形势因此, 要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供给侧改革, 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引进、推广抗病品种, 如曙光、紫圆、紫珠等, 满足生产需要适当发展一些营养丰富、脆甜可口、受消费者欢迎的鲜食品种, 如冬枣、月光枣、七月鲜、马牙枣等, 丰富品种结构, 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调整, 最终实现早、中、晚, 鲜食、制干、加工型品种合理搭配的良好局面。
四是满足多元化需求, 提高大枣产业化水平一是制定宽松政策、扩大招商引资, 采取引、借、扶等多种手段发展大枣加工龙头企业, 培育大龙头、强龙头,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通过引导、招商、扶持、扩容完善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打造大型大枣专业市场同时鼓励发展电商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拓网上销售渠道三是提高大枣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 推广适时采摘、清洗、抛光、分级、烘干、包装等提质实用技术, 实现增值增收四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产业各环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提高枣农组织化程度, 增强驾驭市场能力, 推动建设利益共同体五是满足多元需求, 发展大枣观光采摘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 以创建观光采摘园为契机, 进一步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挖掘和弘扬大枣文化, 通过举办大枣节、大枣生态采摘、发展休闲观光等推动大枣文化经济发展, 促进枣产业多元化发展不仅扩大枣产业的影响, 同时满足不同游客求知、求美、求新的心理, 以及休闲观光、亲近自然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