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权论与海陆关系.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6575187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42.2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6 Pacific Journal 2006.3海洋发展研究海权论与海陆关系□ 李义虎内容提要 马汉从海洋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海权的重要性,认为海权具有毋庸置疑的国际政治权力价值, 而陆权则很难成为权力政治中的支配势力 他的著名观点是: 谁能有效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与海峡 ,从而取得海权, 谁就能成为世界大国 在这方面 ,英国和美国的实例是马汉海权论的重要依据但是, 马汉在论述海权论的同时 ,也关注到陆权的存在及其与海权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揭示的海陆关系是地缘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内容 在这方面 ,亚洲的实例是马汉论述海陆关系的重要根据 关键词 海权论 马汉 海陆关系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美国的阿尔弗雷德 塞耶 马汉 (Alfred ThayerM ahan) 以其所著 《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7— 1783》 , 首先提出海权论 这一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地理大发现已经大大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西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蒸汽机车和铁路将少数欧洲最发达的国家联系起来 , 但在世界性范围的联系方面 ,海上交通起着无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 马汉阐述了一个与陆权论完全不同的看法 ,即海洋这条 “伟大的公路 ”一直是历史的主导成份 , 而且是国家富强和实力地位的基本决定因素 这一事实扩展到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上 , 就是海权 (sea power) 成为拥有国际政治权力的关键: 谁能有效控制海洋 , 特别是控制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与海峡 , 从而取得海权 , 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正是根据海权论 , 马汉曾预言一战中德奥匈必败 这一点被后来的事实所证实 , 但一战爆发那一年恰好马汉逝世 , 他自己没能看到协约国对同盟国的胜利 尽管如此 , 马汉的著作在其身后“几乎已经被认定是走向康庄大道的天赐良缘海权论与海陆关系Pacific Journal 2006.317 的指路标”①一、海权的重要性马汉的分析是以海洋历史的发展为依据的, 他认为 ,在历史上, 海洋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通衢大道 , 其作用无法用陆路取代 相对于大陆自然条件的破坏性和严酷性 ,海洋是创造性的和进取性的, 具有人类善用的便利之处特别是在近代 ,蒸汽动力的使用增加了海上交通的通达性和机动性 ,使人类在利用海洋方面具备了更好的手段正因为如此 ,海洋的重要性随之增加, 它就象一条四通八达的宽阔通道 ,人们在选取行动的方向上不仅不会遇到任何障碍物, 而且是完全自由的。

      尽管人们也许会意识到海洋的风险, 但由于海运比铁路占有优势, 它对各国间贸易、交通和政治联系的价值很难被人怀疑与海洋相比,依托陆地的 “心脏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其庞大的版图增加了行动的困难例如 ,即使俄国接近海洋或取得出海口 ,由于这些地带与其核心部分相距甚远 ,其间又需经过充满自然障碍的广阔的陆路地带, 因而它无法克服自身所具有的地缘局限性无论怎样, 在历史上, 海洋曾经充当着权力政治中的支配势力, 海洋国家是人类的先驱和不断产生进化活力的所在 例如 ,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战争就说明海洋的天然便利之处使海权容易获取战略上的优势 ,海权在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因此 ,“当海洋不仅成为边界 ,或者四面环海, 而且还将一个国家隔开成两个或更多的部分 ,那么对于它的控制就不再仅仅是众望所归, 而且也是绝对必需的了这样一种自然状况要么产生和增强海上霸权 ,要么就使得国家变得软弱无力 ”②马汉认为 ,海权拥有毋庸质疑的国际政治权力价值 虽然长期以来占据陆地空间和掠取陆地资源被视为国家权力和声望的象征 ,但在海洋国家看来, 这与占据海洋空间和获得海上利益相比要逊色得多 它们所得到的历史告诫是 ,衡量国家的繁荣与强大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获得海权 。

      法国人曾经迷恋于聚敛大陆上的财富而轻视海洋的价值 ,这不仅使它难于取得海上强国的地位,而且使它逐渐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强势而具有利用海洋能力的国家比大陆型国家更有潜力获得大国地位 ,例如那些岛国比内陆国家就处在更优越的战略地位上由于大陆地块都被海洋所包围 ,由于海上活动针对陆上活动的固有优势 ,海权比陆权更便于控制世界 ③海权论刻意说明 ,海权在地缘政治中拥有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包括海洋上的军事力量 ,也包括和平时期的贸易与航运能力但要取得海权必须首先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马汉认为 ,海上力量曾经对于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决定性影响 ,在现实中要控制辽阔的海洋,就必须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强大的海军并以海军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主要军种,以海军发展为决胜之本 与陆上力量相比,海上力量具备更强的机动性 , 它不仅可以在国家本土和周边发挥作用 ,而且可①②③杰弗里 帕克: 《 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 ,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2年, 第 15— 16页马汉: 《 海权论》 ,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7年, 第 25、40页《 海权论》 , 第 29— 58页18 Pacific Journal 2006.3以把影响扩展到世界的其他地区;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从事战争行动 ,而且还能够达到商业控制的目的。

      因此 ,海上力量发挥作用的范围比陆上力量更广泛 , 也更有效, 其影响甚至可能跨越洲际和涵盖全球就此, 马汉认为, 凭借海洋商业和海军优势控制海洋意味着在世界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不管陆地能产出多么丰厚的财富和强势的权力 ,都不足以产生象海洋那样的巨大效果 ①在终极意义上,夺取海权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致胜的必要条件, 它也是和平年代一个国家成为大国的必要条件 二、海权论的实例论证: 英国与美国马汉海权论的分析基础是英国的实例 作为欧洲岛国的英国, 控制海洋霸权和欧洲霸权分别长达 2个世纪和 100多年, 并且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世界帝国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它具备六个成为海权强国的条件: 第一 ,是岛国这一点与法国不同, 保卫国土不需要维持强大的陆军力量,因此能够集中国力建设海军力量第二 ,拥有良港 与荷兰一样 ,英国国内资源匮乏, 但有许多良港 ,这些良港培育了船员、商人和殖民者第三 ,拥有与海岸线的长度成正比的人口 第四 ,有大量从事海上工作的人民 第五, 人民定居于殖民地, 并开发其资源 第六, 政府一贯坚持建设海上力量的政策②虽然英国与荷兰和西班牙相比是后起的大国, 在地缘政治竞争的初期处于劣势; 但相对于西班牙的雄厚力量 ,护国主克伦威尔的海洋政策十分重视海军力量 , 并将之视为长期的国策。

      马汉认为 ,英国的崛起是以它成为海军强国和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为前提的 ,地理位置有助于它扩充力量 ,它曾经控制了除巴拿马运河之外几乎所有的世界重要海道, 范围上涵盖欧洲西端、地中海 、 西非与中东、南非乃至东南亚 这意味着, 世界的主要航道成了其“内部交通线 ” “可以指出的是,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这样一个位置上, 既用不着被迫在陆地上奋起自卫 ,也不会被引诱通过陆地进行领土扩张, 那么, 由于其面向大海的目的的单一性,与一个其四周边界皆为大陆的民族相比 ,它就具备了一种优势这一点,作为一个海洋强国, 英国就拥有对于法国与荷兰的巨大优势就其自身而言 , 地理位置可能会达到提升或分散海上军事力量的地步 在这一点上, 英伦三岛再度拥有法国的优势, 后者的位置, 除了濒临大西洋以外 ,也伸向了地中海尽管这有其长处,然而 ,总体上而言, 却是海上军事力量薄弱的症结所在 ”同所有欧洲国家不同,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距离适中 ,这样它既可以对陆上潜在的敌人实施有效的攻击 ,又可以使自己免于入侵的威胁,英国的舰队还可以从其战略基地方便地集结以进行防御或对大陆港口实施封锁在马汉的分析中, 一个优势强国的地理位置需要兼具政治 、 军事和地理各个方面的优点 , “英国的状况就每每与此相符”。

      ③这些优越的条件使英国在处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时占尽了上风 除了以保持一支强大海军保全自己外 ,英国还绝对①②③《 海权论》 , 第 375页伊藤宪一: 《 国家与战略》 ,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第 64页《 海权论》 , 第 29— 30页海权论与海陆关系Pacific Journal 2006.319 不会放弃海上的主宰地位, 这也是 “生死攸关的事情”因为英国和其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使它必须保卫后者不过英国不需要在其殖民地所处的海域都保持海军优势, 只要将这种优势集中于欧洲地区即可, 因为针对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而言 ,欧洲依然是采取攻守行动的基地所在在这样的国家战略之下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权国家 , “在蒸汽与钢铁的时代中, 它保持在风帆与木材的日子里所拥有的那种优势 ”①虽然英国的历史记录不免被后人戴上了一顶 “海上帝国主义 ”的帽子, 而且其欧洲霸权在地缘政治上的主要表现被认为是谋取海上霸权, 但它至少给人们带来三个启示 : 一是海洋这块世界的公共地带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和生命线,谁离开了海洋这块公共地带 ,谁就会丧失国家权力和强国地位, 包括英国这样的帝国也会退缩为撒在地球上的“列岛的粉碴 ”; 二是谁能够保持强大的海权, 谁就能掌握和控制大陆地区内部的均势 ,从而对陆权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 ;三是强大的海军力量、便捷的商业和航运能力以及遍布世界的殖民地, 是保证海权的基本条件 。

      值得注意的是,与对英国的看法大为不同 ,马汉对美国运用地缘政治的能力评价并不太高 但马汉有关美国的论述重点在于以海权论警示当时的美国人要增强地缘政治的观念, 这也是美国后来成为主要海权国家的历史注脚马汉总结说, 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弱点在于 : 第一, 当时它不具备十分接近海外贸易中心的港口,更谈不上控制世界上的主要航道,因而它没能够实际利用海洋的商业价值 虽然美国在面临敌手的贸易时并不见得脆弱 ,但无法成功地抵御别人的商业破袭 第二 ,美国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沿海军事防御的能力很低两相对比 ,美国在一段时间之内甚至可以说处于地缘政治上的 “空防 ”状态 第三, 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没有明确意识来建立和发展与海洋相关的职业部门 ,因而缺乏建立和谋求发达海权的一个重要基础第四, 更为重要的是 ,美国缺乏谋求海权的战略意识和国民性格 对多数美国人而言, 长期以来他们的眼界并未因面临海洋而伸展到海洋 ,因而并没有产生过多少关于海洋和海权的意识, 甚至他们对国际问题都抱以无人理睬的态度这是导致美国在外交上采取孤立主义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在地缘政治上忽视海权的重要原因 第五, 美国的海军力量尚不够强大。

      马汉抱怨 ,美国所具有的优势来自于天然的禀赋而不是睿智的准备 美国无法在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发挥与其利益相匹配的影响 ,没有足以在该地区冲突中发挥作用的海军 ,甚至没有如许多其他强国所拥有的地盘尽管美国有着大量的收入盈余 ,但对应于海岸长度和暴露地带, 它依然显得贫穷②基于以上几点 ,美国尽管有着天赋的地缘政治之利,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 , 美国很难高枕无忧 ,因为它存在着地缘政治方面的显著问题,尤其是对海陆关系还缺乏必要的应对战略这就给美国造成了很不利的结果,即很难说美国是北美大陆的陆上强国 ( 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流国家 ), 也很难说它是一个①②《 海权论》 , 第 48、150页《 海权论》 , 第 301页20 Pacific Journal 2006.3海洋强国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 ,如果其他拥有优势海军的国家控制了加勒比海、特别是在地峡之间 ,就会给美国带来安全上的致命威胁 ,其太平洋沿岸地区显然将遭到更大的灾难 就此, 马汉提倡文明代表者的尚武精神 ,把海军力量看成是决定政策效果的最重要前提 鉴于当时美国还缺乏一支足以肩负起重任的海军力量, 它需要把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潜力转化为现实。

      “要显示强大的实力, 必须建立一支相当力量的海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