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时代下连锁零售业规模发展实证研究.docx
11页新零售时代下连锁零售业规模发展实证研究 胡文静内容摘要: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为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我国连锁零售业规模总体上发展迅速,但是近年来表现出低迷状态;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营业面积以及门店总数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其中从业人员的影响最为明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是影响连锁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地方的城镇化发展,不斷提升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为新零售时代下连锁零售业的规模拓展提供坚实基础关键词:连锁零售业 新零售 从业人员 城镇化引言与文献综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了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和现代物流的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这对传统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为零售业的现代化改革、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新零售时代将线上数据优势与线下消费体验相结合,在更加全面、便利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为连锁零售业的规模拓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一般而言,零售业规模受到从业人员规模、地方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仲伟(2012)等人对我国不同时期零售业规模的集中度进行了分析,认为零售业的发展与从业人员数量、地方零售业店面数量等多种因素存在着密切关系湛泳、聂欣(2014)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市场集中度的视角分析了行业利润、零售业从业人数等因素对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性焦石、李晓东(2016)基于城市空间角度对零售业拓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零售业的发展除了受到零售业自身属性的影响外,还与地方经济、人口密集度以及土地因素相关张武康、郭立宏(2016)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网络零售的影响因素,认为网络零售的成功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得益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势、财力投入以及领导者的管理才能弭元英等人(2016)对我国电子零售业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人力资本、物流水平、地方开放程度等方面构建了电子零售业规模拓展的影响模型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品牌养成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影响连锁零售业的因素主要包括行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本文拟从宏观经济运行视角,探索内外因素对连锁零售业规模拓展的影响程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因素对连锁零售业影响的区域差异。
我国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变化趋势分析(一)我国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动态变化趋势图1反映的是我国各地区连锁零售业销售总额的变化情况,用于反映连锁零售业的规模变化,可以看出,2006-2016年间全国连锁零售业规模总体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不过具体来看,仅在在2006-2013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3年以后出现了小幅下降,2016年又有所回升,说明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并不稳定再来对比各地区的情况,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东部地区连锁零售业规模在各地区中居首,并且超出了中西部地区的总量之和,东部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上一致不过在2006-2016年间,东部连锁零售业规模占全国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占比在逐渐上升,这说明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差距在逐渐缩小二)我国连锁零售业与内部影响因素的协同变化图2反映的是连锁零售业规模与从业人数、营业面积、门店数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变化,2007-2009、2011-2012与2013-2015年间呈下降趋势,而2009-2011、2012-2013与2015-2016年间呈上升趋势,说明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并不平稳。
从业人数的变化也以2011年为节点分为两个变化阶段,2007-2011年呈上升趋势,2011-2016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营业面积的变化则以2009年为节点,分为前后两个变化期,2009年以后下降的非常明显门店数的变化与营业规模大致相同,以2011年为节点呈波动下降趋势,不过相对于营业规模而言,门店数增长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对比各内部因素与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从业人数、门店数与连锁零售业规模基本上呈协同变化趋势,大致以2011年前后均分为两个变化期,而零售总额的增长相对于营业面积的扩大有所滞后,这也符合一般的发展规律三)我国连锁零售业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协同变化图3反映的是外部因素与连锁零售业的协同变化趋势,可以看出,GDP增长率与连锁零售业规模增长率变化的趋同性最为明显,均在2011年前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城镇化与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协同性较微弱,在2007-2014年间,城镇化水平基本上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不过在2014年以后城镇化与连锁零售业规模均在小幅下降后出现了回升2007-2016年我国人口规模增长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基本上稳定在0.007左右,仅在2014年后出现了小幅波动,2014年人口规模出现了负增长,同期连锁零售业规模也出现了负增长。
对比外部因素与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变化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连锁零售业规模的扩展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在最近几年逐渐凸显,而人口规模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但是也要注意到,人口规模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从而间接影响零售业规模的进一步拓展总体来看,2006-2016年间我国连锁零售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零售规模、从业人数、门店数以及营业面积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近年来受到经济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连锁零售业的发展表现出低迷状态连锁零售业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连锁零售业规模不仅与从业人员等行业内部因素存在着密切关系,也受到地方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而我国地理经济差异非常明显,因此本文拟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不同地区连锁零售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内外因素对连锁零售业影响的区域差异一)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连锁零售业规模(size)采用连锁零售业销售总额衡量销售总额是连锁零售业产品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连锁零售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行业规模的重要指标解释变量(内部因素)从业人数(labor):采用连锁零售业从业人数衡量一般而言,随着从业人数的增长,连锁零售业规模也会表现出扩大趋势,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无人化销售方式的出现,从业人数对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影响也在受到削弱。
营业面积(area):采用连锁零售业营业面积衡量连锁零售业一般具有自身的产业品牌,对零售店面的营业面积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随着营业面积的扩大,连锁零售业规模也会表现出扩大趋势门店总数(store):采用连锁零售业的门店总个数衡量门店个数的多少对连锁零售业利润的形成具有乘数效应;但是也要注意到,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门店个数的增长反而会对连锁零售业销售额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解释变量(外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gdp):采用GDP总额衡量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GDP总量的多少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判断地区社会产品吸纳能力的重要依据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明显,不同地区在GDP总量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具有明显差距,这必然导致连锁零售业规模扩展区域差异的形成人口规模(people):采用年末总人口数衡量通常情况下,人口规模决定着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又影响着社会供给能力,从而影响着连锁零售业的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urb):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类型,城镇化水平越高意味着城市人口越多,即市场对粮食、日用产品等商品的需求也就越多,从而推动着零售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展;与此相反,在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可以实现自给,对零售业的需求也就相对较小。
此外,对连锁零售业规模、从业人数、营业面积、门店总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均进行对数化处理,城镇化水平采用原序列二)研究方法连锁零售业是依托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漸形成的,受到地缘政治经济的影响表现出区域差异考虑到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区域的影响,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的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如下:sizeit=c+eXit+μit其中,size代表连锁零售业规模,X代表解释变量,c为截距项,μ为残差项,i和t分别代表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三)模型实证分析平稳性和协整检验为保障数据结果有效性,采用ADF和LLC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原序列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一阶差分形式下,所有变量均在1%或5%水平上显著,即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I(1),可以做进一步分析继而对变量的长期协整性进行分析,采用Kao方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Kao检验在1%水平下拒绝了面板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此变量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适合面板回归分析模型选择形式确定表3反映了模型的形式检验结果,通过Hausman检验和F检验对模型的形式进行选择和判断。
由表3可知,在Hausman检验中模型显著拒接了原假设,即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理,而F检验中仅有F1拒绝了原假设,即不同地区的模型构建在截面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模型的截距项进行控制因此,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全国层面连锁零售业影响因素分析表4给出了全国层面连锁零售业规模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结果及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由表4可知,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较为理想,模型拟合优度R2为0.965,调整后的R2为0.961,解释了模型解释力度的96.1%,F=230.426,P=0.000,说明各解释变量对连锁零售业规模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可得连锁零售业规模预测模型表达式:具体来看各解释变量对连锁零售业的影响作用从内部因素来看,从业人数、营业面积、门店总数对连锁零售业规模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从业人数对连锁零售业规模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营业面积,门店总数的影响作用最小,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从业人数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带动连锁零售业规模拓展1.109个百分点从外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连锁零售业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这符合连锁零售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口规模对连锁零售业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规模对社会消费总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是,不同地区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存在着极大差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普遍较高,社会消费对连锁零售业的需求也相对较高;而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尽管社会消费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低端消费品也具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因此在分析人口规模对连锁零售业的影响作用时,仍然需要考虑到地方差异,这一点将在后续实证过程中得以证实城镇化水平对连锁零售业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并且影响效应最大近年来很多地区在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速度很快,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整个社会消费结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从而带动了连锁零售业规模的逐渐拓展分地区连锁零售业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表5反映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连锁零售业影响因素的回归估计结果,鉴于篇幅原因,表中仅给出了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值及其显著性结果,以便各地区进行相互比较由表5可知,内外因素对连锁零售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按照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大小排序,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从业人员与人口规模对连锁零售业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对于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从业人员和门店总数对连锁零售业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对于西部地区,内外因素各变量对连锁零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