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操作技术 18.doc
16页附件1: 云南省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序号管理内容管 理 规 范经理(厂长)设备管理职责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部门的有关 规定2. 承担包括设备在内的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保持设备完好、有效3. 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装备素质4. 在设备管理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与改造相结合,技术 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对设备进行综合管 理建立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5. 经理(厂长)任期责任目标中有设备管理的主要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 并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6. 根据企业长远和年度经营方针、目标,组织编制设备管理中长期规划和 年度实施计划,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有相应考核指标7. 对职工进行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教育及技术培训,专业培训率达到企 业的规定要求,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配置8. 设置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置适应企业设备管理与 维修工作需要,各项工作有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9. 有厂级领导主管设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通过岗位培训,有实践工作经验。
10. 设备管理部门及与设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对设备管理的职能与职责 明确11. 各级(工厂、车间、班组)设备管理网络健全,活动正常12. 设备维修组织健全,如本企业不设维修部门或不能检修的项目,须建 立稳定可靠的社会合作渠道,合作单位应具有一定技术和经济实力,并具 备与委托检修项目相应的资质证书设备管理规章制度13. 按照国家的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并及时修订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规 章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增减:(1)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下同)]管理制度;(2) .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3) .设备资产管理制度;(4) .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制度;(5)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6) .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7).自制设备设计、制造管理制度;(8) .设备档案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9) .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10) .闲置设备及设备租赁管理制度;(11) .生产用建筑物、构筑物管理制度;02).电气(动力)设备管理(含节能管理)制度;设备管理规章制度(13).仪器仪表管理、计量及计量器具管理制度;04).设备润滑管理制度;(15) .密封点管理制度;(16) .防腐、保温(绝热)管理制度;(17) .设备改造、更新、报废管理制度;08).设备技术管理制度;(19) .设备经济管理(包括经济责任制和定额管理)制度;(20) .设备管理工作检查评比、考核及奖惩管理制度。
14.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种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 养规程、检修规程、工作流程、基础表式、工作定额(工时、资金、消耗、 储备等)和技术文件齐全、正确、规范四技术经济 数据统计15. 根据企业的规定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按时、准确填报设备管理统计报 表并进行分析总结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行业或有关部门规定的 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见附录)包括:15-1.设备安全运行:(1) .特种设备定检率;(2) .设备事故频率;(3) .设备事故停机率;(4).设备事故统计(一般设备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15-2.设备技术指标:⑸.主要设备完好率、金部设备完好率;(6) .主要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利用率;(7) .设备综合效率;(8) .动、静密封点泄漏率;(9) .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10) .仪表〃三率〃:完好率、控制率、开表率;15-3.设备经济指标:(11) .设备新度系数;(⑵.设备固定资产利用率;(13) .设备维修费用率;(14) .备品配件资金占用率;(15).设备闲置率五设备前期管理16.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建项目、扩建工程、 n rb y设备及零星设备购置的规划制定及招标米购工作。
17. 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工作关键 设备应参与其技术经济分析论证18. 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定工作19.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进口设备的选型研究、制定招标文件等有关 工作,并提出对备品配件、润滑油品、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等所需的技术 资料等要求20. 设备管理部门应将新投用设备使用初期发现的质量、功能、效率等存 在的缺陷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发现进口设备存在问题,应在索赔期内及 时提出索赔21. 设备购置时,应掌握制造、销售单位的资质及业绩状况在特种设备 采购时,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 投标单位应具备的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制作资格以及产品出厂时应提供 的文件、资料,不得采购非法制作的产品22. 严禁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 备五 设备前期管理八设备技术基础管理23. 设备技术档案齐全、完整技术资料保管符合有关技术档案管理的规 定24. 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所需技术文件、 图纸、资料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收集齐全25. 设备的备品配件目录齐全,分类清楚;备品配件有采购(制造)计划 和储备定额;库存备品配件入库手续清楚,凭证齐金,账、卡、物相符; 库房整洁、备品配件无锈蚀损坏,保管以好。
26. 各动力站房(供电、水、气、汽等)有平面布置竣工图,工艺流程图, 电力系统图等,图纸与实际相符27. 传导设施(包括电缆、架空线、埋地线、蒸汽、上下水、压缩空气、 煤气、乙快气等动力管线)总布置图(或空视图)齐全,图面表达符合国 标,图纸与实际相符28. 制定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对操作人员进 行设备操作知识方面的培训、考核,记录齐全29. 国家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的有关法规,规程和规定齐 全,并经常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宣贯,其操作人员应具备有关 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操作证书,持证上岗30. 特种设备应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进行注册登记,并按规定 进行定期检测、预防性试验和检验,及时排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在 检验有效期内使用31. 特种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建立专 门的档案,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经常 性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正常运转32. 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 理,经常进行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记录应存档33. 变配电所的高压电器设施、线路绝缘器材和用具应按规定进行预防性 试验。
34. 执行动能计量管理,广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35. 设备事故应本着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 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与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 原则,遵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设备现代化管理设备现代化管理36. 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设备状况、润滑管理、技术经济指 标、报表、信息以及编制大修理计划等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37. 加强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逐步实 行以状态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式38. 动力设备应用微电子技术对动力运行、技术状态进行集中(或自控) 监控39. 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了解同行业设备状态,在设备制造、改造和维 修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设备和装置的出力40. 在设备大修中应用网络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41 .设备管理现代化有规划和实施计划对已推行的现代化管理项目,要 认真总结、推广、提高42. 在设备更新改造和寿命周期费用评价中应用价值工程,能用数据对比 说明运行价值工程方法后取得的经济效益43. 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方法对各种润滑油(包括液压油)的状态进行监测 或采用现场快速分析方法,掌握油质情况,以此作为做好润滑计划的依据。
八设备经济管理44. 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购置新设备和设备重大改造应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45. 按规定足额提取折III,折1日费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46. 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同时编制设备检修费用预算计划修理费用 经核算落实后方能进入生产成本47. 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检修费用进行考核和统计管 理,并进行检修成本审查、分析48. 开展设备运行效能分析,及动能的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降低能耗水平,做好动能控制和节能工作49. 设备报废、有偿转让和处理按有关规定,先进行资产评估,并办理产 权变动手续50. 设备资产分类、编号符合行业标准,设备台账、原始数据完整正确, 账、物相符51 .设备资产的投用验收、移交、移装、停用、租赁、有偿转让、抵押、 改造、更新、报废符合制度规定,凭证齐全52.设备技术改造后应按规定办理设备增值手续53 .建立闲置设备台账,做好闲置设备的上报、调剂与租赁工作54. 设备产权转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关键设备、成套设备 的产权转移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董事会)批准九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55. 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岗位操作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
56. 操作人员应掌握〃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 (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线,实行机长负责制57.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参数要符合规定指 标(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操作 记录清晰、完整、真实,锅炉及炉窑不得烧正压58. 操作人员要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并参与设备点检工作 设备维护保养应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标准,符合清洁文明生产 的要求59. 对关键和主要生产设备要定人、定机、定职责;执行交接班记录制度, 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维护60. 设备维修人员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定期巡检、保养,巡检和保养 记录清晰、完整、真实61. 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经常进行维护、 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有记录,记录真实、完整62. 闲置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十设备检修、改造与更新63. 设备检修计划编制有依据,调整有手续设备大、中修计划纳入企业 生产计划同时下达,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按期完成并总结和考 核;设备小修或故障检修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由车间自行安排、检查、 总结和考核;外修设备按企业规定执行。
64. 设备大、中修应下任务书,内容包括修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安全 防范措施、工时、需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和修理费用等内容65. 特种设备检修时,检修单位要提供相应级别的维修资质证书和特种作 业人员资格证书才能进行检修在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提出对检修单位 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等级要求66. 特种设备检修必须与该设备的定期检测项目同时进行检测工作必须 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规定对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