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节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0170615
  • 上传时间:2024-0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3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毕节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2)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梨花”“柳色”“柳絮”“鲜花”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这首诗,梨花满城本是精美绝伦的美景,偏偏伴着无处不飞的纷纷柳絮,这使绚烂的春阳成了一种伤感短暂的美丽柳青深”“柳絮飞”,既衬托出梨花素白晶莹漫城盛开的情状,又从侧面沉郁地引发出人生几何的追问,以至于下句的“惆怅”二字似乎已冲到了嘴边,不吐不快。

      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故答案为:(1) 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2) 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赏析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对诗眼的辨析能力《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艾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1)联系原著中整首诗歌,说说在这首诗歌中,“黎明”和“灯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请结合选文,分析艾青诗歌语言的特点 (3)结合“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等诗句,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案】 (1)“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2)①语言简洁明快,有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运用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真切感如: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两句诗,是诗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无掩饰,毫不掩饰地抒发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又如:两个“看”字:前一个“看”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看”字,则是一种感叹,份量很重,似乎有斩钉截铁之力②不拘形式,选词精心,诗句的层次感分明(诗中有画)如“紫蓝的”、“青灰的”、“绿的”等词的精心安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些有层次的诗句,展示了画面的层次感3)诗人通过抒写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和向往,借助歌颂黎明——光,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黎明”和“灯光”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写于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这也是黎明时的景色,但已不仅是景色,而有了更深刻的哲理性的含意灯光,在夜里是辉煌的,为田野照明,为行人指路但当黎明到来的时候,灯光已经黯然失色了黎明,以它辽阔的、无所不至的、清新的光,照向田野,使田野的美清晰地呈现出来灯光,与黎明之光无法比拟,也无法抵挡灯光显得窘迫,无论灯光怎样"挣扎",怎样不愿"让位",但已无济于事据此可知“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艾青诗歌的语言特点, ①如: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两句诗,是诗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无掩饰,毫不掩饰地抒发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又如:两个“看”字:前一个“看”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看”字,则是一种感叹,份量很重,似乎有斩钉截铁之力说明艾青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有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运用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真切感。

      ②如“紫蓝的”、“青灰的”、“绿的”等词的精心安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些有层次的诗句,展示了画面的层次感说明艾青诗歌的语言不拘形式,选词精心,诗句的层次感分明(诗中有画) (3)结合诗歌所描写的景色及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感情,《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写于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抒写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和向往,借助歌颂黎明——光,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⑴ “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 ⑵ ①语言简洁明快,有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运用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真切感如: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两句诗,是诗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无掩饰,毫不掩饰地抒发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又如:两个“看”字:前一个“看”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看”字,则是一种感叹,份量很重,似乎有斩钉截铁之力②不拘形式,选词精心,诗句的层次感分明(诗中有画)如“紫蓝的”、“青灰的”、“绿的”等词的精心安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些有层次的诗句,展示了画面的层次感 ⑶ 诗人通过抒写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和向往,借助歌颂黎明——光,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分析艾青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常见的语言风格有①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⑤含蓄(委婉)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⑦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 ⑶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注】①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②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案】 (1)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2)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分析】(1) “小桃无主自开花”: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反衬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凄凉,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2)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战争的厌恶。

      故答案为:⑴ 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 ⑵ 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整体感悟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环境等进行分析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诗选﹒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情绪 【答案】 (1)“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2)拟人、比喻、对偶3)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解析】【分析】(1)《礁石》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小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故象征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一切被压迫的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 (2)①它的脸上和身上——运用拟人,把礁石当成人写②含着微笑,看着海岸——运用对偶,对仗工整③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把浪打在礁石身上的状态比喻成刀砍一样④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无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移情”的作用 (3)①“海洋”:象征着各种困难的根本,象征着人类劣根性和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