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强烈推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1395907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4.9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发布人: gr00016 查看次数: 3558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07-11-02 16:00:17在心理学的眼中主要对爱情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心理学范畴,有关爱情的理论;另一个是 人格心理学范畴谈到个人生命成长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也会提到,这里归为人格心 理学,是因为更重视「人格」所蕴含的稳定、不变的意涵,也就是强调个人生命线的持久、稳定的方 向,而较不着重在强调这理论的普遍性发展过程而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在“社会心理学家眼中如何去定 义什麽是爱情爱情态度理论Rubin (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爱情得以并入 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 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 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 包含叁种成份:1. 亲和和依赖需求2. 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 排他性与独占性。

      Lee 的爱情观类型理论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 (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 爱情分成六种形态: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 (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 是过程而非结果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者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利他 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 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 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 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 日後,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爱情成份理论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叁类之外,Sternberg (1986)爱情叁角理论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叁种成份:亲密(Int 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於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 的动机驱力,属於爱情的动机成份;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 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於爱情的认知成份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叁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叁角形会因其中所 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叁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 nberg( 1986 )的说法:「叁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叁种成份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份;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份;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份;4. 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7•无爱:叁种成份俱无;8•完整的爱:叁种成份其急於一个关系当中。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此类的研究取向也不脱将爱情分类,但多了将爱情关系与依附关系做了一个连结,这些研究者(H azan&Shever, 1987; Bartholomew&Horowitz, 1991)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 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 们认为小时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对後来的爱情互动型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以下介绍两种爱情 依附风格理论一) 叁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Hazan和Shaver (1987)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附的过程, 即伴侣间建立爱情连结的过程,就如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附性情感连结的过程一般,他们 根据Bowlby (【1969】,引自Hazan&Shaver, 1987)的依附理论和Ainsworth等人(【1978】, 引自 Hazan&Shaver, 1987)的叁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叁种「依附风格」:*「安全依附(secure style)」: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逃避依附(avoidant style)」:与会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

      「焦虑〖矛盾依附(anxious 〖ambivalentstyle)」: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 现象,善於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在Hazan和Shaver (1987)的研究中发现,叁种不同爱情依附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安全依 附约占56%,逃避依附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附约占19%),与婴儿依附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 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附风格,可以从他们对其与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 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附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二) 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Bartholomew和Horowitz (1991 )以上述爱情依附风格理论的概 念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四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理论,他们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像」和「正向或负 向的他人意像」两个不同的向度来分析,得到四种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焦虑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逃避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Murstein 的 SVR 理论这个理论与下一个要介绍的理论一样,主要是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属於阶 段论,後者则属於社会交换论。

      首先先介绍Murstein (1987)所提出的SVR理论,他认为亲密关系 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来看,可分为「刺激(stimulus)」、「价值(value)」、和「角色 (role )」叁阶段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於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於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 * 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 後的接触,便开始属於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 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虽然 Murstein 认为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和角色叁阶段,但其实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 这叁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整个关系发 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依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後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 度很小,最後会趋於一个平稳的水准;至於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 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於平稳,且最後 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後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 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Rusbult 的投资模式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亲密关系的发展,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 并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付出与收获,再以此评估为基准,决定其对关 系的应对方式;在这类理论中,Rusbult (1980, 1983)的投资模式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Rusbult(1980, 1983)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commitment)」,是由满意度(satisfacti on)、替带性(alternatives )、及投资量(investments)等因素所共同决定根据投资模式的预 测,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 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也就是较不易离开此关系简单来看,可用一个 方程式加以说明:满意度一替代性+投资量=承诺满意度: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於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後 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 的结果也并入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

      此外,个体也会 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 目前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後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 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 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或是选择保持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单身状态等个体对於此关 系外可替代关系内伴侣的可能对象,其考虑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欢对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对象, 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离开此关系的能力的主观知觉与客观评估此外,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 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觉得有自信、有价值、有高自尊、及有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时,通 常会知觉自己有较佳的替代性品质,而较容易离开此亲密关系投资量:「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 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 「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并消失因此投资会增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 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的投入、情绪能量的 释放、个人隐私的想法与幻想的揭露、以及为伴侣所作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 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以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 形成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讯 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即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愈广、重要性愈高、数量愈多,则 表示其投资量愈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愈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愈强承诺: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去设法维持这份关系、以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 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份: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当个体对一份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後,不仅代表他想维持这份关系并依附关系下,也会促使个体做 出种种有助於维持此关系的行为:例如与他人作一些适应性的社会比较,并选择性地加以解释,以便 得到此关系是「很好」的知觉;对於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坏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