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集体备课资料(部编版).pdf
82页1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内部备课资料统编教材编委:按小组顺序王淑云彭刚冯继菊段会春隋晓硕赵天凤方春梅许长清高建方春梅彭立新王新阁沈宏阅丁淑荣杜军华郑亚文王雪齐瑞霞邵旭李晓斌张一高丽莉张清平赵江梅曹艳娟董汉良高光荣董小林卜素华史俊宇杨珊珊王雅男梁风春2 目录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 3 页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 6 页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9 页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 12 页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第一框维护秩序. 16 页第二框遵守规则. 19 页第 四 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框尊重他人. 23 页第二框以礼待人. 26 页第三框诚实守信. 30 页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 34 页第二框预防犯罪. 37 页第三框善用法律. 42 页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46 页第二框做负责任的人. 49 页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一框关爱他人. 52 页第二框服务社会. 55 页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57 页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60 页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63 页第二框维护国家安全. 67 页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第一框关心国家发展. 71 页第二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5 页3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步骤具体内容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培养主动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做合格的社会成员。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通过不同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主动认识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学习、成长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发展的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社会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第二部分:学科内容第一课思维导图4 具体知识点:1. 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2. 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3. 如何融入社会?4.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 “大网”上的一个“结点”5.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第 6课展开学习)6社会关系按照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重、难点知识分析: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第三部分: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一)总体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环节一:感受社会生活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成长体验和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环节二:我们是社会的一员设计意图: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明确个人的身份,为后面亲社会行为、角色与责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具体环节的活动、问题设计及目的环节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情境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说下来,与同学分享情境 2:展示生活中几个情境情境 3:展示 2018 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问 1:结合以上的分享和你的经验,请你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问 2:说说我们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问 3:结合以上分享和你的经验,说说和小时候相比,我们的生活空间有什么变化?未来我们还会有什么变化?问 4:结合以上分享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成长体验和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环节二: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活动:老师带着学生,在黑板上绘制“我的关系网”根据关系网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5 (第 6课展开学习)3社会关系按照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能够举例)设计意图: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明确个人的身份,为后面亲社会行为、角色与责任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总结提升1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知识点2 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这个大网中的一个“结点”,这只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步骤具体内容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能力目标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第二部分:学科内容思维导图具体知识点1、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重、难点知识分析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7 第三部分: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一)总体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环节一:故事引入引入新课环节二:情感体验、探究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环节三:结合案例,体验探究养成亲社会行为环节四:总结强调知识点(二)具体环节的活动、问题设计及目的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 年多照片) 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 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想一想:为什么6 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1.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1. 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提示:图1 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 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 是老师在教学;图4 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2. 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 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提示: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取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2. 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提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引导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深刻理解社会对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可以选择恰当的名言提升学生对探究成果的认识 )教师总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8 和精神滋养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目标导学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 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活动一:视频欣赏(多媒体链接视频支月英的故事)1. 分析山村教师支月英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提示:一种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 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支月英老师学习?(学生讨论回答)提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的互帮互助中,向社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我们感受到快乐,体会到社会温暖。
我们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二) 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 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图片)2. 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引导学生把探究成果归类、总结提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挥指导行动的作用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四部分:总结提升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9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步骤具体内容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网络,树立遵守网络规则的责任意识,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能力目标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提高媒介素养,善用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正向价值。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辨认网络是把双刃剑,懂得合理利用网络的要求第二部分:学科内容思维导图具体知识点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信息检索渠道2)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3.网络是把双刃剑(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改变世界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方便了信息传递和交流促进了人际交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10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重、难点知识分析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初中生对互联网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但在“ 第四次科技浪潮” 到来的今天,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应提升到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层面其中,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这一要点,一是要肯定网络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民意表达渠道,为民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同时,网络舆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是民主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在充分展现了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上, 通过 “ 网络是把双刃剑” 引导学生辩证认识网络作为工具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形成辩证思维教学难点 :对“网络弊端”的准确理解以及使用网络时的自控力与辨识力中学生作为网络参与者,既参与建构网络文化,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