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27课笔记:撇的写法.docx
11页黄简书法讲座第27课笔记:撇的写法 1.撇的中线 横竖怎样写,我已经讲过了今天开始讲撇捺 第一,撇的中线 1.1什么是撇 横竖是平和直两个方向的线条,撇捺是斜线一撇是从3号位写到7号位凡是这一方向的行笔,结果都是撇,这个方向特别容易引起偏锋为什么呢? 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手执笔手腕不够左,走7号位就会偏锋7号位中锋行笔,手腕要特别偏左才可以这大幅度的反手,姿势不大舒服因为不舒服,所以就会本能地缩短反手的距离,先写一段右,慢慢回到左这样一来,撇就包括两个动作,先右后左,成为一根曲线于是,撇就有两种了 两种撇,都是从3号位开始写向7号位一种是直的,行笔的时候手腕向左,一左到底只有一个动作,书法中称之为啄另一种是曲的,行笔中要扭动手腕一次,先右后左,两个动作,这一种撇书法中称之为掠 1.2掠 大多数的人,心中的一撇,都是掠,就是曲线因为掠有两个动作,所以通常都比较长,有些人称它为长撇不过,长撇不是书法的专用名称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天”字,你看这一掠,犹如弯月,弧度很漂亮 要注意,我现在讲撇的中线,只是行笔部分它还有一个起笔,一个收笔,这等下再讲。
这是《兰亭序》“大”字,掠笔和刚才一样是换手腕写出来的弧线此外,另有一个明显的起笔,一个锋利的收笔 1.3啄 啄的用处也很多,有些人把它叫做短撇、平撇我建议大家用书法术语,啄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的“永”字,右上角那一笔就是啄 王羲之《丧乱贴》“之”的啄,跟刚才那个“永”字的啄,是同一个类型 有时候,一啄很细很瘦,但粗细并不影响它的归类这是《阴符经》的“之”字,这一啄是用一分笔写的 文征明写的“公”字,啄笔很挺拔, “蟠”,虫字古写起手有一啄 “丘”字,起手第一笔,也是啄行笔中间没有换手腕 2.撇的起笔 第二,讲讲撇的起笔前面讲横竖的时候,我已经把主要起笔归纳为五种:露锋一面锋起笔、露锋两面换起笔、露锋三面换起笔、藏锋一圈起笔、藏锋两圈起笔 2.1一面锋起笔 一面锋起笔就是看得见一个尖,起笔中线和行笔中线之间无须扭手腕这是最简单的起笔 王羲之偶然也有一面锋起笔,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能”字,起手一撇就是用一面锋的 这个“外”字第一撇也是一面锋 2.2两面换起笔 两面锋起笔,起笔和行笔所用的侧面不同。
要扭动一次手腕来调整中轴两面锋起笔,可以从左起,也可以从右起,它会影响到行笔时手腕在左还是在右 右起笔,行笔手腕在左,近于写一竖左起笔,行笔手腕在右,近于写英文的S 这一撇是两面换,右起笔 这也是右起笔的两面换 2.3露锋三面换起笔,有竖起笔和横起笔之分横起笔的头,有点像一个天鹅的样子王羲之作品中经常有这样的起笔 这个“今”字,是三面换竖起笔这个“谢”字,是三面换横起笔 你看是不是有点像天鹅头的影子? 我们临贴的时候,要看清楚他是用什么方法起笔的 这个《兰亭序》中的“九”字一撇,这不是两面换,是三面换,是天鹅头随”字中间这一撇的起笔,也是三面换天鹅头 2.4藏锋起笔 藏锋起笔,前面讲过了,是反向起笔,绕一圈把尖锋痕迹抹掉转圈顺时针,反时针都可以 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故”字这一撇,就是藏锋起笔 2.5藏锋两圈起笔,其实是用了四个面这里是右左上下,写了两个圈 你看这个王羲之《兰亭序》“和”字,起手第一笔,究竟是一撇还是一横?这短短的一横,其实是一个放大的起笔也就是右左上下两圈起笔法 这是智永写的“秋”字,第一撇两圈起,他稍微露了一点尖锋。
像这样的形状,我建议都归入蚕并没有 3.撇的收笔 第三,撇的收笔我们已经知道,线条的尾巴通常有三种:断尾,是用挫笔的结果,圆尾可以用顿笔写出来,还有一种尖尾,把尖锋拉到线条的最后这个动作叫什么呢?这是揭笔 你看,智永这一撇是断尾,用挫笔写的《真草千字文》“磐” 这是圆尾,可以用顿笔写出来王羲之《丧乱贴》 这是尖尾,但有点问题,你看这个“矣”字的一撇尾巴虽然是尖的,但是笔锋有点散了王羲之《兰亭序》 这个“左”字的一撇,尾巴也是这样 在行草书中,为了提高速度,有时候用侧锋直接拖出这个尾巴这是侧锋写的,不是尖锋写的 我们知道,行笔时因为中轴弯曲,尖锋总是落在后面当写到一根线尾巴的时候,整个笔锋往上而离开纸面结果收尾实际上是侧锋滑过尖锋没有写到尾部,造成尾巴松散 如果要用尖锋写出尾部,就要用到揭笔这个动作了 《玉堂禁经》说:“九曰揭笔,侧锋平发‘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也是三句话,我来给大家解释 第一句话:“九曰提笔”这里讲到的“揭”,是指揭腕古代书法论著中经常提到“揭”,都是指手腕动作 《玉堂禁经》有六次提到“揭”在:“结裹法”这一章中,又讲了“揭腕”这个术语的意思:“夫言左右揭腕之势者,“令”、“人”、“入”等字是也。
跟“九用"比较,都是指写撇捺的收笔动作而且有“左揭腕”和“右揭腕”之分再举个例子,传为元人所著《书法三昧》这样说:“左为左揭腕,右为右揭腕,皆不可无力 所谓左右揭腕,讲得浅折点,就是翻手掌左揭腕就是掌心向左,右揭腕就是掌心向右 第二句话定义:“侧锋平发”请大家注意,这里“侧锋”和“平发”是两个动作,不是“以侧锋平发”,这样变成只有一个动作了唐人讲的“侧锋”,是把笔锋倾侧过来,这个“侧”是动词,倾侧笔锋就是扭动手腕这样一来,就改变了原来的中线,你看行笔时笔心是弯曲的,6号侧面在纸上,如果这样结束,就是断笔当你倾侧笔锋,将笔心扭向新的9号方向,这一下原来的6号侧面就离开了纸面,断笔不会出现了然后你把尖锋沿着新的9号方向中线拉到尾,“平发”收笔,这样线条尾巴就会十分尖利 第三句话举例:“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 “人”、“天”两个字的脚,就是撇和捺的脚鸟爪形”,形容尖利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有一个“菜”字,很多人不理解这最后两笔撇捺的写法以前是看不清楚,现在放大了也不容易理解这两笔就是用揭笔写的,只不过写得明显了一点但给我们看清楚了他手腕的摇动的方向。
王羲之《兰亭序》中,写尖尾时有时用侧锋,有时用尖锋这个“不”字的一撇,就是尖锋尾巴 这是《兰亭序》中的“今”字,看清楚了,这一撇行笔是7号位,收笔是4号位他是换了方向的,而且是尖锋到尾这就是用了揭笔的结果 王羲之《得示贴》的“故”字有一个短撇,看有点像一竖,问题是为什么尾巴左边似乎缺了一块?其实就是揭笔时,笔锋向右倾侧的结果 揭笔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横的收笔如果你想收出一个尖利的尾巴,就可以用揭笔这个技法 两面锋:尖锋到尾 上一堂课讲到智永《真草千字文》这个“位”字,收9号位,一竖补了一个尖尾巴,所谓尖锋到尾,其实就是揭笔收尾 今天,讲了揭笔,“九”还剩两个已经讲过的这七个用法,希望大家多加练习 撇的起笔,跟一竖是差不多的一面锋起笔两面换起笔,三面换竖起笔,三面换横起笔,藏锋倒起笔,两圈起笔,右左前后这样几(6)种 今天另外一个练习,就是揭笔你可以选择简单的两面换起笔,拉下来,写完的时候毛笔侧,然后用尖锋出这样呢,这尾巴就比较实而你侧的方向呢,是可以控制的 比如说,两面换拉下来,你侧,然后拉,那么这个尖到了右面你也可以平出,两面换拉下来,侧,然后平出。
那么你可以看到,这个尖锋的方向,都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练习本节要点: 竖撇分两种:啄走直线,掠走曲线 撇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各种写法 揭笔是改变中线、尖锋收尾的方法 要点解读: 思考题: “揭笔”和“衄锋”都要扭动中轴,那么这二者有什么不同? 试写啄或掠,分别用侧锋和尖锋收尾,比较二者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