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主报告.docx
28页《弘扬“三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主报告历史进入了21世纪,新世纪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作为一所已经跨越了百年历史的名校,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通过弘扬传统,改革创新,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特征的学校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学校起实验与示范作用正是在这种历史使命感的召唤下,我校于XX7月提出了“弘扬‘三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课题,是中学整体改革的综合性课题,也是学校创建素质教育品牌一一“三自”教育的主要载体,XX12月底该课题被批准为省级教育研究项目一、弘扬“三自”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1、历史的经验(1) “三自”的由来“三自”、即“自律、自立、自强”的简称,为我国教育革新先驱者、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于1923-1925年担任立四中(中学前身)校长时倡导的校训经先生主张实施“人格教育”,目标在于培养正直、坚强、学识兼备的人才他认为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出发,应强调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在训练方法上主张“自动、自由、自治、自律”,即要使学生有自发之活动、自由之服从、自治之能力、自律之行为为尊重学生人格,养成他们的自治能力和自律习惯,经先生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成立学生自治机构,自己管理自己,学校负劝导扶护之责,教师则须在一旁起指导和陶冶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与人相处时做到诚信待人、严已恕人,对待学习、生活做到勤奋、勤学、勤俭,说话做事做到慎思、慎言、慎行,对待国家、事业要有赤诚之心,即让学生通过自律,尽早自立、自强,报效祖国。
其后历任校长如沈其达、赵仲苏、钱念文等发扬学校办学传统,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三自”校风沐浴了一代代新人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继承“三自”精华,赋予其新的内涵以中学“自律、自立、自强”的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点,通过以学生“自觉约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为抓手的“自律”教育,改革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与教育管理,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让学生达到言以律己、善于合作、态度积极、充满自信、从容步入成人世界的“自立”境界,实现积极创新、勇于实践、追求卓越、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的人生旅程,争做优秀的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三自”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教学工作的作用及成绩经亨颐先生倡导“三自”校风,吸引了一大批思想进步,学有专长的国内一流名师如夏丐尊、朱自清、方光清、刘延陵、钱南杨、许杰、刘质平来校任教,允许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公开活动,并经常邀请革命家和文化名人如恽代英、陈望道、沈雁冰、杨贤江、胡汉民、吴稚晖、戴季陶、施存统、沈秀中(沈定一)等相继来校作讲演和讲学,允许学生读新文化运动的书刊,兼容各种思想流派,科学民主气氛浓郁,学校重视体育、音乐、图画、手工等各科教学,主张教授不仅要注重智力训练,也应注意感性陶治和意志培养。
他的“三自”思想不仅在当时培养了一批富有个性,为国奋斗的人才,而且奠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其后,沈其达效法经校长办学策略,邀请名人来校讲演,开设商业常识、银行簿记、商业应用文、教育概论等职业选修课,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扩大学生见识,改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施,为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能力,模仿社会机构设置,使教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确立了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八年抗战期间,赵仲苏校长临危受命,七年间四度易地,辗转千里,仍然坚持“三自”,激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教育学生砥砺意志,勤奋学习学校经常组织学习竞赛,开展正常文体活动,高唱抗日歌曲早晨、处处是琅琅的读书声,晚上则在桐油灯下挑灯夜读,形成学业竞赛与切磋砥砺相结合的学风,成绩斐然者比比皆是,当时报考中大、武大、浙大、西南联大等校的学生录取比例很高,学校成为当时青年向往的殿堂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在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新的教学理念被不断引进,“三自”获得了新的发展提倡让学生自发自动,少作消极禁止,多作积极引导提倡学生个人学习,注重集体互助,建立正确的民主关系,强调生活,明确“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这期间,培育了大批建设祖国的英才,其中如两院院士石钟慈、王阳元、贺贤土、庄辉,中华书局总编傅璇琮,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和祺、上海市原副市长倪天增等。
在中学中百年历史上写下了又一页光辉灿烂的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三自”传统又一次焕发青春,学生自主发展、自律成长,自立成人,自强成才的领域更为宽广,“金帆杯”艺术节活动,“三课三活动”计划,丰富多采的课余兴趣小组等等,为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良好条件在此期间学校重点进行了课程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1989年,高三学生吕捷编制的计算机线切割程控软件,获首届青少年亿利达科技发明最高奖,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亲自为他颁奖1992年,高二学生童一颖、俞浩波和高三学生瞿鹰获高中物理竞赛(赛区)一等奖,其中童一颖同学获全省第一名1994年王俊苏获全省高考文科类第二名、杨琴获全省外语类第三名1995年学校被授予首批一级重点中学2、弘扬“三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1)“三自”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主流是一致的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全面改革。
本课题以弘扬“三自”为主题,涉及以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增强“自立、自强”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改革,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程度为标志的“主体性”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自治自理、自我约束能力为主的学校管理模式改革,以及创建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设计的指导体系,鼓励创新、有利冒尖的学生评价制度与有利于学生“自律、自立、自强”的新师生关系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与推广,正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2)、当代高中生的特点要求加强“三自”教育知识经济需要开拓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主体意识与奋斗精神弘扬“三自”,通过“自律”,达到“自立”,实现“自强”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我奋斗的创业型人才,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经得起风浪,这是现代人才观的基本特征当代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自身的思考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自主意识在苏醒,自我意识在强化但是,自主与依赖,自我与社会等一系列因素还处在矛盾之中、混沌之中,需要学校引导和教育调查研究表明:当代高中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重视国家和社会利益,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也有相当部分人,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兴趣、利益冲突时,会首先考虑自己的需要,把关心自己的前途、发展放在首位。
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能认同或崇尚某一道德观念或行为,但不一定能够亲身实践,说明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脱节调查中许多学生对“大学毕业后为了实现理想自愿去艰苦地区工作”的做法深表敬佩,但自己却不会那么做,反映了当代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意识的淡薄当代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但有近半数的学生自律能力不强,行为规范不良也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还未能学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他们的自我控制、理智处事能力还不强;他们缺乏冒险开拓的自强精神,普遍不太愿意面对挑战,他们普遍不做或少做家务,普遍不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弃个人的利益和追求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相应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帮助学生积极成才,快速成才我们的“三自”教育,也正是从这个现实调查中引出的思考3、弘扬“三自”是推动学校跨越发展的历史选择作为百年名校,长期的办学经验已经使学校积淀出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与经验做法,并且已经溶化成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每个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校风,时刻都在有形、无形地影响、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使许多新来的教师、学生很快被同化,打上“宁中人”的烙印,这是老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但假如把这一稳定态看作是学校一成不变的宗旨,刻意固守,那也会阻碍学校的持续发展尤其在当今,处在中国教育大改革的时代,许多早期以培养学术精英人才为特征的学校教育传统,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教育的普及化要求学校教育要更加有效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开发其潜能,使其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的现代化则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责任心与使命感,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与合作的一代新人与教育的这种时代性要求相比,每一所老学校都会发现传统的不足与无奈,都会唤醒一种需要改革的欲望三自”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核心内涵,自经先生提出至今在我校的教育中渗透实施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对于处在新世纪开端的宁中学子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1世纪作为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更加需要强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这种高要求除了靠学校教育改革,通过教育现代化去争取之外,还需要依靠人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确立“三自”教育的课题,既体现了时代要求,又很好地实现了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结合历史与未来的极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必将对宁中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弘扬“三自”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1、主体性教学思想通过对“三自”教育的学校教育内涵的理性思辨,我们认为“三自”教育的核心即为主体性教育,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可持续地发展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包含了“主动性”、“差异性”、“潜在性”三个认识学生应强调和确立的观念三自”教育要求把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定在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即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差异性”要求教育者承认差异、关注差异,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潜在性”针对教育中往往只注意学生现有状态,局限于对现有状态作出判断,并以此作为学生好差分级的标准和进一步教育的依据这一弊端,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以上三个观念整合到一点,那就是为了使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必须重新确立学生观,还学生以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生命体的真相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现今的教学中,一些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老师满足于用考试、灌输等手段强迫学生读书的现象还有市场,学生被动应付,缺乏主动精神,失去主体意识的顽症并未被消除,学生失去愉悦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受到抑制的现象仍然存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仍是当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2、开放性教学思想开放教学是时代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开放的中国迫切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特征之一便是开放式教学它是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有着本质不同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我们认为,培养参与未来社会建设者和竞争者,必须具有高强的适应未来社会游戏规则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冲破有形无形的“围墙”,让学生把眼光投向广泛的社会生活、投向对未来的关注,把视线由课本延伸到更多的信息媒体,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张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