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认知.docx
7页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认知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认知 2016/02/23 《山东外语教学杂志》2015年第六期[摘要]前人对网络缩略语的研究多采取描写性方法,就语言本体进行研究,割裂了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本研究运用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对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生成动因主要有语言内部因素,如汉语的对称机制、双音节化趋势,以及语言外部因素,如认知因素、语用因素和心理因素;其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有概念转喻、概念隐喻和重新分析[关键词]网格四字格缩略语;生成动因;语义建构;认知机制1.引言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各类网络缩略语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其中以形式上貌似汉语成语的四字格缩略语尤为显著例如:“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男默女泪”、“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等Gibbs(2001:25)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时代文化特色和奇特逻辑的新型语言,其发展速度之快和变体形式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Crystal(2001:6-14)探讨了因特网对语言的重大影响,并将网络语言分为电子邮件语言、聊天组语言、虚拟世界语言、万维网语言、博客语言和即时信息传输语言等六种类型;于根元(2001)系统探讨了网络语言的性质、网络词语的属性特征及构词方式、网络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赵华伦(2005)对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语言的修辞主要有比喻、借代、谐音和缩略等;Crystal(2009:92-95)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四个突出特征:文本数量巨大、变体众多、文本可及性较差和网络词语出现时间的确定性;白解红(2009:82)根据网络语言的构词方式将其分为网络复合词、网络缩略词、网络谐音词;白解红、陈敏哲(2010)以“X客”为例研究了该类汉语网络词语的意义建构;蒋向勇、白解红(2013)对汉语ABB式网络重叠词语进行了认知研究。
上述研究丰富了网络词语的研究,但对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及其生成动因与意义建构背后的认知机制缺乏研究基于此,本文拟运用认知语义理论,对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进行研究2.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2.1界定汉语四字格缩略词语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其构成形式与已有的缩略词语相似王吉辉(2001:40)认为缩略词语是指音节较长的组合形式通过缩略而形成的音节较短的形式周荐(2004:212)指出四字格结构是汉语中数量庞大的一类语言单位,包括属于词和固定语中的所有四字组合以及存在于现代汉语中的专有词语我们认为,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模仿现有缩略语的形式,不断生成新的缩略词语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指汉语中音节较长的组合形式通过截取其代表性语素或词重新组合而形成的由四个语素或词构成的常用于网络中的缩略语或缩略形式从意义上看,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其整体意义不等于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从使用效果来看,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具有幽默、委婉、调侃、讽刺、自嘲等语用效果,是人们追求语言交际的省时省力和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化的结果2.2类型本研究收集了300条来自主要网络媒体(搜狐、网易、腾讯等)的四字格缩略语,按照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构成方式,我们将其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缩合式四字格缩略语、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和旧形新义式四字格缩略语。
2.2.1缩合式四字格缩略语缩合式四字格缩略语是指通过截取原来表达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字或词或语素重新组合构成的缩略语或缩略形式缩合式四字格缩略语通常是缩略自词语单位和句子单位,通过重新组合构成缩略语或缩略形式,前者如“喜大普奔”,缩略自“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后者如“男默女泪”,缩略自句子单位“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不动然泼”缩略自句子单位“不为其所动,然后泼了对方一盆冷水”经统计,缩合式四字格缩略语总数为101个,占所收集语料总数的33.67%缩合式四字格缩略语构成遵循了经济和省时省力原则缩合前的语言形式多复杂繁琐,缩合后的语言形式简洁明了,结合一定的语境,人们就能清楚地了解缩略形式所表征的概念意义2.2.2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是指利用谐音机制构成的缩略语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又可分为两种:构成成分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和整体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构成成分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是指缩略语中的部分构成成分是利用谐音机制构成的,例如:“十面霾伏”(“十面埋伏”)、“前腐后继”(“前赴后继”)、“酒精考验”(“久经考验”)、“提钱释放”(“提前释放”)、“检查宴收”(“检查验收”)、“火钳刘明”(“火前留名”)、“山前刘明”(“删前留名”)等。
整体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是指缩略语中所有构成成分均是利用谐音机制构成的,例如:“飞蝗芜湖”(“非黄勿护”)、“西斯空寂”(“细思恐极”)等经统计,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总数为168个,占所收集语料总数的56%我们认为,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的形成和大量使用原因有二:一是和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紧密相关由于汉字属于音节文字,一个字由一个音节表征,因此,同音字词现象非常普遍;二是和输入法软件有关,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的产生多是由于利用输入法软件有意或无意地错误选择字词的结果由于网络交际的随意性和人们追求交流的经济性,以及追求最大限度的省时省力,有时默认输入法的首选匹配词项,造成误选字词(如“火钳刘明”),或者人们为了制造新奇化的效果或出于其他的语用目的故意为之(如“前腐后继”),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语网络谐音式四字格缩略语2.2.3旧形新义式四字格缩略语旧形新义式四字格缩略语指的是通过赋予原有的语言形式以新的概念意义而形成的缩略语,此概念意义与原来该语言单位所承载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不约而同”(原义为“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意见或想法一致”,在网络语言中被赋予了“很久没有和异性约会而成了同性恋”的意义。
)杯水车薪”(原义为“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网络语境下的新义为发泄对部分社会现象的不满,表示“领导们每天在办公室喝着茶水,月底就能拿到买一辆汽车的薪水”)等经过统计发现,旧形新义式四字格缩略语总数为31个,占所收集语料总数的10.33%旧形新义式的缩略语是利用汉语中原有的且已固化的四字格成语的形式,网民认为原有成语形式更易于记忆和使用,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同时意义的反差更容易制造陌生化效果,符合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原有形式及其规约意义已固化在人们的心理词库中,二者构成形意配对体(form-meaningpairings),而旧形新义式四字格缩略语欲将其配对关系打破,赋予其原有形式以新意义,必然会增加人们的识解负担,甚至会造成交际失败,这是该类缩略词语所占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3.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生成动因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生成动因可分为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语言内部因素包括汉语的对称机制和双音节化趋势;语言外部因素包括认知因素、语用因素和心理因素3.1语言内部因素3.1.1汉语的对称机制汉语中的“2+2”对称式的四字格在汉族人心理中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语言定势(武占坤、王勤,1983:356)。
对称式的四字格结构的形成受《诗经》语言的很大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被儒家尊为经典,位列五经之首《诗经》中的语言多为四字格结构,对汉语的语言结构的形成(特别是成语)和修辞手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或促进了汉文化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追求和谐、均衡、对称的审美习惯,这一审美习惯反过来又会加强人们对四字格语言结构的喜爱四音节的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结构”这一事实(吕叔湘,1963)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形成和流行正是汉语的对称机制和汉民族追求对称和谐的审美观的体现,例如:“人艰不拆”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缩略形式,“社病我药”是“社会病了,为什么要我吃药”的缩略形式,缩略前后意义相同,但缩略前的原表达形式较为繁琐,缩略之后,形式仿拟汉语成语,意义和原来不变,形式简洁且对称(“人艰”和“不拆”互相对称;“社病”和“我药”互相对称),符合汉语的对称机制和汉民族追求均衡和谐的审美观3.1.2双音节化趋势双音节化趋势是现代汉语词汇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吕叔湘,1963;孙维张,1989)。
汉语的对称机制极大的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顺应了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因而受到人们欢迎和追捧,成为网民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汉语双音节化趋势的语言发展规律促成了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产生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大都可以分为二二韵步结构,由两个双音节构成的复合语言单位,例如“累觉不爱”由两个双音节部分组成:“累觉”和“不爱”;“说闹觉余”由“说闹”和“觉余”两部分构成,体现了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3.2语言外部因素3.2.1认知因素人类的记忆和处理信息能力具有局限性人们的记忆容量,特别是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保存时间短,这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巨大的影响(McGaugh,1973)因此,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客观上使人们删繁就简使用缩略语可以节省短时记忆容量,便于人们记忆和认知加工处理心理学界认为,人脑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是以组块(chunk)为单位的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在其《神奇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论文中证明了就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来说,正常成年人都是在72,即是5-9个组块之间波动,5个组块是最易被处理和记忆的(杨治良,1994:73)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本身是四个音节,也就是四个汉字,再加上整体结构一起,刚好构成5个组块,最大程度地符合了人们信息加工的特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例如:“细思恐极”是“仔细思考觉得恐怖至极”的缩略形式,前者相对于后者形式更加简洁,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前者是由5个组块构成的,便于人们进行认知处理和记忆,减轻了人们记忆的负担,更符合认知的经济性和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理,也更利于传播和广泛使用3.2.2语用因素经济原则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一条基本原则,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总是试图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人们为了提高语言的交际效率,在表意清晰明确的前提下,倾向于采用简洁、经济的语言符号(Haiman,1985:195)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言使用者为满足表达和交际的需要总是倾向于“尽量减缩”来实现表达方式的经济简洁,从而达到省时、省力、高效的目的(Leech,1983:67)因此,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是汉语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生成的重要语用动因现代社会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追求效率和速度,“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观念空前加强这就客观上要求人们在语言交际时也更加注重语言表达的经济性缩略语形式简洁,表意丰富,其大量生成和使用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缩略语“喜大普奔”代表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并列语言单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符合人们追求省时省力的目的,极大地实现了语言表达经济性,增强了语言交际效率。
3.2.3心理因素现代社会崇尚多元化和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是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方式之一网络缩略语形式新颖、结构独特、高度概括、表意丰富,体现了人们求新猎奇、追求新鲜感的心理需求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借语言结构的个性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网络四字格缩略语的大行其道体现了人们的这一心理例如,网络情感类文章中多以“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作为标题,制造噱头,以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