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高专生网络使用程度影响因素研究.pdf
75页中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职高专生网络使用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姓名:黄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邓云龙 20090501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摘要 目的:了解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比较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 成瘾者在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探讨的神经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自尊等因素与学生网络使用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7 4 0 名在校高职生施测了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 《网络成瘾问卷》、《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神经质维度》、《自尊量表》、( 9 0 项症状自评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 持评定量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其 中用《网络成瘾问卷》进行了4 次追踪调查 结果:( 1 ) 本研究四次调查的网瘾检出率分别为为3 .2 %、2 .3 %、3 .1 %、 3 .0 %,平均为2 .9 % 2 ) S C I .9 0 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学生在躯体化、强迫、 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9 个因子分得分上显著高于 正常组学生( P 0 .0 5 ) .( 3 ) 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神经质( P O .0 5 ) ,见表3 —1 6 。
表3 —1 6 成瘾组与正常组自尊量表得分差异( i 占) 3 .3 .8 网络成瘾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学生家庭情况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家庭氛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在儿童心理虐 待和忽视情况中,成瘾学生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总分、虐待责骂、虐待恐吓、 虐待干涉、教育忽视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在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中,成瘾学生的父亲惩罚严厉、 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分 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O .0 5 ) 见表3 —1 7 、1 8 、1 9 表3 —1 7 网络成癌组与正常组家庭氛围比较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结果 注:P O .0 5 ,P O .0 1 表3 —1 8 成瘾组与正常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各因素评分比较( i 5 ) 注:P O .0 5 ,..P O .0 1 表3 —1 9 成瘾组与正常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素评分比较( i ,) 注:P 0 .0 5 P O .0 1 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讨论 第四章讨论 4 .1 高职高专学生网络使用的生长分析 本研究显示,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存在的网络使用并没有确定的生长轨迹,即 它不像人类的语音意识等会逐步的增长,而是有其阶段性的特征。
网络使用程度 的变化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影响因素有很多 网络只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工具,虽然在今天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它 已经成为趋势,但终究不是人生活的充分必要因素,因此不会说一旦沾染到网络, 就会导致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4 .2 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率 本研究四次调查的网瘾检出率分别为为3 .2 %、2 .3 %、3 .1 %、3 .0 %,平 均为2 .9 %,与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网瘾检出率的报道差异较大峨一1 ,可部分解 释为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不同其次,本研究采用的是实名调查, 不排除学生的保守作答可能性,前文提到的4 0 - 5 0 群体与5 0 - 7 0 群体间无显著 差异( 为分析方便,以4 0 分为界做两类划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这点此 外,还有如下因素需考虑:①本研究和以往研究都显示成瘾者中城市、男性特 征者居多,而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护理和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职生,女生( 占8 1 .9 %) 和农村生( 占7 7 .7 %) 比例高,即样本偏差影响了结果②高中阶段管理严,尽 管经历高考后暑假,但假期时间短,娱乐方式选择多,且有等待高考结果的压 力,入学后又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医学生考试科目多、学习压力大,被试缺少 时间和精力沉迷网络。
③被试所在高职院校为半封闭式管理,要求周日到周五 晚自习,晚自习2 1 点2 0 下课,2 2 点半要求回寝室,每天都有学生管理员清查 人数,学生的教室和寝室都没有接网线物理条件影响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4 .3 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成瘾者网络行为特点 本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组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和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即网络 成瘾青少年的上网时间更长、次数更多许多相关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果呻儿矧 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对于“如果网络消失“ 的反应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如果网络消失,大部分的网络成瘾者觉得很可惜对于网络对自身造成的影响是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方面,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大部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讨论 分的网瘾者不能确定网络的利弊 在成瘾组与正常组的网络动机比较中,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对是否感觉交往 更安全、更平等、专业满意度三项无明显差别,其余都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说明高职高专新生们无论是否网络成瘾,都不觉得网络中的交往会比现实生活 更安全,也不觉得网络上更显得人人平等,他们对于网络的认识还是带有一定 的理智性的,但大部分成瘾者认为在网络中可以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网络相比 现实世界感觉更加放松兴奋、能得到更多理解、更受他人尊重、自由、欢迎、 更成功,觉得网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所以才会引起更加频繁的网络使用 活动网络成瘾青少年对新学校的环境适应要困难一些,这个可能和网瘾少年 的个性以及应对方式有关系 本次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网络使用目的的比较上差异显著, 成瘾者更倾向以“休闲娱乐“ 和“满足爱好以及特殊需要“ 为上网的最主要 目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该结论㈣正如前面己经提及的网络的诸多特点,特 别是网络身份的隐匿性、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广泛性,再加上网络的自由开 放使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呈现出不可控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 一些平时很难得到的信息,满足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做一些自己想做但平时又 不敢或不方便做的事情,而且不用担心泄露自己的身份,既方便又相对安全 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对网络产生依赖具体的网络行为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4 .4 成瘾组与正常组的S cl - 9 0 结果比较 S C L - 9 0 调查结果显示成瘾组的S C L - 9 0 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 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附} J 1 1 1 0 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组,提示 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负性影响, 与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口1 ’铂’5 刀。
成瘾者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 并且处于同一种姿势,时间过久就会引起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 乏无力以及颈椎和眼部疾病,长时间使用电脑甚至还可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 成瘾者由于整日沉浸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而对周围的事物渐渐失去 兴趣,并且无法从过去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愉快一旦不上网他们就会变得情 绪低落,长此以往,抑郁症状便会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自杀,这类极端事 件国内已有报道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成瘾和赌瘾、酒瘾是相似的,成瘾者对网 络己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一旦失去这种依赖就会出现一些戒断症状,如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讨论 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等焦虑表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人际关系状况明显差于非成瘾者人际关系 敏感的人容易被大家孤立和排挤,因此,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集体 归属感,人类的群居本性会驱使他们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寻找新的社会支持, 而网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他们来说,在网上更容易找 到和自己有共同特点的群体,只有通过网络才能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 感正是这种网上和网下体验的强烈反差使那些人际关系差的学生越来越讨厌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而更愿意到网上和他人交往,长此以往,就会对网络逐 渐产成依赖。
对于某些人来说,网络甚至像是一种毒品,可以起到麻醉自己、 让自己忘却现实烦恼与痛苦的作用,通过上网他们可以求得暂时的安宁和超 脱,但是,一旦离开网络,他们的抑郁感、焦虑感、孤独感就会增强然而, 网络的这种缓解作用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网络依赖程度的增 加,负面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直至引发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网 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关注 4 .5 影响网络使用程度的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网络使用程度的因素研究有很多,大部分都是比较网络成瘾者与 非成瘾者之间的因素差异而得出结论,本研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本研究结果显 示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神经质( P 0 .0 1 ) 、社会支持( P o .0 5 ) 、青少 年生活事件( P O .0 5 ) 、消极应对方式( P 0 .0 5 ) 、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 P O .0 5 ) 、 父母养育方式( P 0 .0 5 ) 比较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还采用了二层线性模型 中的发展模型对影响网络使用程度的因素进行探索,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重合 的,也有不同 4 .5 .1 对网络使用程度有预期性的因素 4 .5 .1 .1 青少年生活事件对于学生而言,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会影响他们 的认知,进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受挫折多的学生内心伤害很明显,不愿意与周 围打交道,进而把注意力转向网络有研究嘲1 对网瘾者的生活事件调查结果显示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一方面,生活经历多的学生成长 的快,相比其他学生要更理智,因此与同学交往时就会觉得没有共同语言,而网 络有无尽的资源另一方面,虽然经历的多,但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消化这些事件, 而表现得更懦弱,这样的学生在环境中也会表现得难以与同学沟通为了逃避学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讨论 习或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困扰、环境适应不良、等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负性情 绪而他们选择沉溺于虚拟的网络活动中而网络成瘾进一步造成学习或工作受到 影响、家庭关系恶化、现实人际交往缺少或缺失等,这些社会功能的损害又加重 了他们原有的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4 .5 .1 .2 不稳定情绪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容易出现焦虑、 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有时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特点情绪调控能力不足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上也有劣势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正 处于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期,如果自我调适不当,未经学校和家庭支持系统的关注 和正确引导,更由于网络和游戏的特殊性质( 易获得性、虚拟性、匿名性) ,易 于使他在网络和游戏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造成呆在网络上的时间更长。
4 .5 .1 .3 儿童期虐待和忽视经历本研究调查显示心理虐待阳性者6 5 7 人, 占总人数8 8 .8 %;忽视阳性者6 8 0 人,占总人数9 1 .9 %;同时遭受有儿童期心 理虐待和忽视( 两因子均分同时≥1 ) 者6 3 0 人,占总人数8 5 .1 %成瘾学生的 心理虐待和忽视总分、虐待责骂、虐待恐吓、虐待干涉、教育忽视分均明显高于 正常组,而情感忽视和监督忽视分无明显差异说明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教育忽视 对于受试者网络成瘾的发生有影响责骂、恐吓和干涉等虐待形式给孩子打击将 使其与社会的交往质量下降,尤其可能会与父母关系紧张:教育忽视是不能提供 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尤其易于缺乏使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的理想、是非等价值观、 世界观教育因此,在心理虐待和忽视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可能由于缺乏家庭温 暖、情感交流和必要的教育,易于迷失自我,渴望通过某种方式减轻内心痛苦 网络使用具有交互性、匿名性、便捷性及逃避性嘲,这些儿童可在网上通过各种 方式获得满足和认同感,因此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可能性增加 家庭虐待带给个体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身体上的伤痕,更严重也最主要的是 精神上的创伤不论是经受一次虐待,还是经受长期虐待,都会使个体出现对受 虐情景的自发性回忆,而且经常出现在不太紧张的时候,情节严重的,在回忆时 言语的成份减少,而是以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