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派悄诗的古典底蕴.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4432586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派悄诗的古典底蕴【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派诗人受泽西方,但精神结构中,传统诗歌文化的元素格外丰盈情诗创作的 意绪、意象、意境、意蕴逐层展现出“古典”对于“现代”的覆盖因Z,突破现代派情诗研究 中专执于西方横向影响的思维定势,在传统、两方、现代互动贯通的立体视域里,纵向论析 其藉情抒慨的意绪、缘情“原型”的意彖、朦胧虚幻的意境、幽凄婉约的意蕴丿®是一个方向 从古典底蕴及其美学质性切入,更可以探寻古今诗歌间的渊源承衍在中国诗歌绵久的历史里,情诗的文化存在和古典内质已成为超越时空的艺术心理积淀, 在现代诗人的悄爱体验中得到深层共鸣,古典情诗的备种艺术形态亦在现代情诗的文木中透 溢着潜在的“原型”力量,使Z与西方现代诗潮会涌的行稈中,充盈着清越的古典韶音30 年代现代派情诗,以整体性深在的唐风宋韵成为中国现代情诗史上最可怀念的繁华,木文略 论其古典底蕴一意绪:黯淡生命的历史憩园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何其芳、卞Z琳、李广田、梁宗岱、曹葆华、金克木、林 庚、徐迟、路易士等均创作岀成熟形态的情诗历时性追溯,其鼎盛潜在源自一种恒长的文 化心理背景:藉言情抒人生之慨和沧桑Z感,这一主流意绪也决定了各代情诗的美学风貌。

      从先秦就有对人生悲僦的倾述,但使Z与言情交融可寻踪至东汉末世文人于乱离中叹息人 生易逝、节序如流《占诗十九首》就一再弹奏出“人生夭地问,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生年不满百,常怀T•岁忧"(《生年不满百》)这种力•绪悲凉的主旋律而慰藉与解脱的路径 便是“及时行乐J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厂 (《生年不满百》)遂产生许多描绘女性美乃至带明显情欲倾向的诗歌,《古诗1-九首》中即 有半数以上,如《冉冉孤生竹》、《青青园中柳》等,借男女Z爱写人生感慨,暂忘零落飘蓬, 诗风怅怀隐忧中唐大乱初平,诗人喟叹人生困顿与世事兴衰,司空曙《独游寄一卫长林》:“身 外惟须醉,人间尽是愁"李贺《开愁歌》:“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在这种精 神分裂的文化转折期,诗歌亦发生变异,文人再度倚重绮香翠软来抚平孤寂彷徨Z痛,出现 了中唐艳情诗的勃兴,诗人夸示艳遇,寄寓颓放以元片为代表的中唐著名诗人很少不涉足 这一领域,如元稹的《会真诗》、《月临花》、《红芍药》等,另外施肩吾、刘禹锡、李贺、李 绅、王建、王涯、马戴、沈下贤、李涉均有此类诗作但中唐艳情诗犹存浮靡的诗风,猥亵 直嘉,如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元稹《会真诗》、施肩吾《夜宴曲》等,此期言情Z诗,远 未达沉蕴。

      晚唐忧乱凋敝,诗作多灰色低抑的“末世”悲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 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 《长安秋望》)因Z晚唐诗歌的审美価韵即呈凄艳,它瑟动着诗人灵心,在幻灭的生命里涌 动出唯美言情的诗潮,恋情诗极盛极妍,如李商隐《无题》、《碧城三首》、《圣女祠》,杜牧 《赠别》、《叹花》、《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温庭筠《博山》、《七夕》、《经I口游》,李群玉《赠 魏十四》,韩《荐福寺讲筵偶见又别》、《偶见背面,是夕兼梦》,吴融《情》,王涣《惆怅诗 十二首》,唐彦谦《无题》,张曙《浣溪沙》,崔珏《美人尝茶行》,罗虬《比红儿诗》,张祜《赠柘妓》等清代学者叶燮在《原诗》中说:“晚唐Z诗,秋花也:江上Z芙蓉,篱边Z 丛菊,极幽艳晚香Z韵,可不为美乎?"①五代惶悚与苟安并在,文人笙歌消愁,如韦庄《菩 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顾 《更漏了》:“歌满耳,酒盈樽,前非不 要论五代深咏情爱的《花间词》,缓奏着锁雾含烟的人生锦瑟,“忧患意识向闺情词的渗 入,也使其呈现出独具魅力的绮怨的美学特质②两宋理学行世、党争时起、边乱频仍, 士了偃蹇的人生幽困不展,如秦观:“春去也,飞红力点愁如海”(《千秋岁》),“便做春江都 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而“宋人之看破红尘与前人大抵隐入泉林渔樵、隐入 诗酒醉乡不同,宋人往往隐入珠歌翠舞、隐入儿女温柔Z乡北宋艳情词,便是宋人审美 价值取向向人情美、女性美倾斜的表征③文人“将身世Z感,打并入艳情④使词这一 文体真正成为“心绪文学”⑤,其内质承续晚唐情诗深秀抉微Z韵,兼融花间婉丽,渐凝为语 雅情伤的一代Z风,如北宋柳永《南霖铃》、《风栖梧》,秦观《满庭芳》、《水龙吟》,贺铸《石 州引》、《鹤冲天》,南宋姜夔《一萼红》、《琵琶仙》、《长亭怨慢》,吴文英《极相思》、《踏莎 行》等,此外晏殊、张先、欧阳修、晏几道、苏轼、黄庭坚、张耒、周邦彦、辛弃疾、刘过、 张炎均多情词,千枝竞茂30年代现代派诗人亦处在忧患波荡的黯淡时期,启蒙理想失落,政治漩流激荡,四顾迷 茫,笔下显现着风悲U嚏,盘绪纠纷的乱世Z声:“从黑茫茫的雾/到黑茫茫的雾"(戴望舒 《夜行者》)“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汽车寂寞,/大街寂寞,/人类寂寞"(废名《街头》) “二十世纪的悲愤,/像硬石在泥坑黑底林庚《二|-世纪的悲愤》)“一个新的神秘的桥 洞显现了,/于是,我们又给忧郁病侵入了施蛰存《桥洞》)“虚无者底心是一粒/往深海 里沉落的小小的砂”(路易士《虚无者Z歌》)。

      这内心苍老的悲观浑暝使他们白然地倾向于 向“辽远的国土"隐逸,从“乌烟瘴气的社会现实中逃避过来,低低地念着'我是比天风更轻, 更轻/是你永远追随不到的”(《林下的小语》),这样的抒写,想象自己是世俗所网罗不到的, 而身形“借此以忘记二⑥那潺的爱河,即是灵魂逋逃之所,是历史憩园情诗与诗人的生存 状态和生存心理“异质同构”,成为其生命存在的表征,以情绪、感觉和潜意识作为诗的主要 表现内容而文学长河中以微致的心灵低语、柔性色调与他们谐和的畛域就是上述落霞如染 的晚唐、五代、宋代诗词,在基于文化血缘的意绪共知中,沉潜作现代派情诗的氤氤底色, 使之在精神贵族式的纯粹明净里澈酒着感伤忧郁的波光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中国以言情抒伤慨的创作呈由外向内,由表层到深层的演进随 着感慨的内涵由最初的叹人生Z短促到继而伤人生Z坎坷,再到思命运Z悲剧和人生的孤 独、间阻、幻火,表现手法也由育抒渐转为象征的意象、意境,以协合深邃的灵魂感知在 现代派诗人这里,则与“纯诗”的艺术追求相调谐,因此他们的言情又具有了美学上的现代品 格二意象:缘情空灵的审美显现1.诗论祈向的溯源20世纪初英美诗坛盛极一时的意彖派诗歌运动((helmagis(Movcmenl), 一革新源泉东自中 国。

      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徳(EzraPound, 1885J972)推崇中国古诗意象表达的简约,1914 年译出中国诗集《神州集》(Cathay),他说:“中国诗人们把诗质呈现出来便很满足,他们 不说教,不见陈述⑦认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⑧ 可见“意彖”这一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具有惊人潜远的艺术生命30年代施蛰存、徐迟等开 始对意象派进行译介,受世界文学思潮的影响,现代派诗人有意识地向着古典意象I叫望和趋 归在传统、西方、现代互动贯通的立体视域里,东西诗论出现了跨时空的遇合,但中西诗 学中的“意象”蕴涵实有很大相异:一、意象的产生内质上,西晋陆机《文赋》提岀“诗缘情 而绮靡”,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者,吟咏情性也因Z“中国古代意象诗以 个体主体性为内核,以主观化抒情性意象为表征,所以'缘情'就成为它的本体价值取向" ⑨而英美意象派代表庞徳《关于意象主义》虽说“情感力量产生意象"⑩,却强调“意象都 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它是融合在一起的一连串思想或思想的漩涡,充满着活力"II认为情 感只用于缘起和联结意象,而真正凝铸意彖的是思想,偏重客观性中国现代派诗人则倾向 于古诗中的主情意象,戴望舒《诗论零札》的核心思想即情:“诗当将H己的情绪表现出来, 而使人感到-•种东西。

      "12何其芳说:“我不是从一个概念的闪动去寻找它的形体,浮现在 我心灵里的原来就是一些颜色,一些图案"13二、意象的择取上,中国古典诗词多从白然 界取象,但也川非自然性意象,如李商隐情诗中就大量运川神天仙道的意彖:玉女窗虚、楚 宫云雨,绛河仙圃,尽I」灵风,沧海珠泪,蓝田玉烟,庄生梦蝶,望帝托鹃……这些意彖隐 喻了离实超诣的心灵世界而庞徳主张仅从白然物取象,提出“象征:我认为确切完美的象 征是H然的事物 14现代派情诗除白然意象外,戴望舒的《南巷》、卞Z琳的《圆宝盒》、 《半岛》、金克木的《肖像》等运用非白然意象,扩延诗的喻指空间,增强了言情的张力三、意彖的呈现上,中国传统诗学的“意象”容涉深远,司空图《与极浦书》中说:“戴容州 云:'诗家Z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Z前也’象外Z象,景外Z 岂容易可谭哉7T5意象虚实相生,幽微空灵庞徳却说:“至于20世纪的诗歌以及我 在今后十年所希望看到的诗歌,我想它一定会反对废话连篇,一定会变得较为坚实,较为清 醉也就是休利特先生所谓的'更接近骨头'它将尽可能变得像岩石那样,它的力量在它 的真实和阐释的力量(历来诗的魅力就在于此)。

      16力求意象清晰质实而现代派诗人李 广田《秋的味》、《窗》中“秋”以及卞之琳《无题?一》、《白螺壳》中“水”等,均似李商隐笔 下“WT的意象,虚涵了白然Z变、恋情Z幻、生命Z叹由上可见:在中外诗论交接处,现代派诗人因其白身的古典诗词及诗论造诣深厚,他们 对“意彖”的创构,育接汲取了古典诗学的深层内蕴因此,卞Z琳说现代派要“无所顾虑的 有意接通我国诗的长期传统”17废名说:“现代派是温、李这一派的发展 182.“原型”意象的承衍中国现代派情诗延承了诸多古典诗词言情的“原型憶象:除上论“秋”、“水"外,“明月" (徐迟《小月亮》、《月明之村》、何其芳《月下》、林庚《想起你来》、《黄月之夜》)、“枫叶” (戴望舒《款步(二)》)、“雨”(金克木《南雪》、卞Z琳《雨同我》)、“梦”(金克木《抒情 诗》、林庚《有一首歌》)、“鱼"(卞之琳《鱼化石》)、“杜鹃”(林庚《五月》)、“嫦娥"(废 名《诗情》)、“蝴蝶"(林庚《五月》)、“眼睛”(路易士《恋人之目》、梁宗岱《商籁五》、何 其芳《季候病》)等等英美新批评派(NewCriticism)认为文学研究必以作品评论为中心 韦勒克和沃伦指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木身。

      19此依细读 (closereading)方式,择析现代派情诗意象的幽约古韵戴望舒的冠冕Z作《雨巷》曾受马拉美音乐美诗学主张的影响《雨巷》的风神在于烟雨 迷离的巷陌、悲凉幻梦色彩的丁香般的姑娘、低徊往复的音韵和清愁丁香是历代诗人写爱 情的隐语,如李商隐《代赠》、五代花间词人毛文锡《更漏子》、南唐中主李《摊破浣溪沙》、 近代王国维《点绛唇》丁香的凄芙含情恰如美人憔悴的红颜、寂寞的幽馨,是形神合一的 喻设,这一意象在诗中构成了理想Z爱的氛围:“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 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南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杳远叹惋、恋慕纤郁,冋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更传达出一种浮动着的意绪,一种迷离恍 惚的感觉,极富古典婉约的情致戴望舒《我的恋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 色的嘴廉,和一颗天青色的心"人面桃花的粉色象喻与中国文人对女性的传统审美心态一 脉相承,如《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五代韦庄《女冠了》:“依I口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有东方的空灵 淡雅Z风西方情诗则多色泽浓艳,如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烦恼》:“玫塊花一片深红,/长 春藤一片墨黑。

      /亲爱的,你若一动,/我又将陷入绝域"意象派诗人庞徳《少女》:“你是树, 你是苔蘇,/你是轻风吹拂的紫罗兰"攻瑰、紫罗兰意象显出西方言情热烈、奔放的格调, 迥异于中国现代派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