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商务办公楼设计【开题报告】.doc
5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建筑学高层商务办公楼设计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人类自古以来就冇登高通天的欲望,希望能够建造出可以上达天际的建筑,圣经中冇关“通天 塔”的记载,就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而在古代,由于选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局限,建筑 物不可能建造得很高小国古代的建筑虽然多采川木结构,但是也不乏高耸入云之作汉武帝时建 造“井干楼,高五十丈”,北魏时期著名的永宁寺高度更是达到了“举高九十丈”的高度现存最高 的木结构建筑,则是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实高67米然而这些架空百尺的古代建筑,都不是实用性的,真正进入普通人牛:活的实用性髙层建筑,还 是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出现的随着钢铁和电梯在建筑中得以广泛的使用,现代的高层建筑 很快就在世界各地发展起來,建筑高度也被一再刷新而美国由于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美国高层建筑的建设很快就处于领先地位,成为现在高层建筑的发源地和高度记录的长期保持者在各个国家的高层建筑拥有不同的风格和造型,有口己独特的“精神”我偏爱以精致和人性化 见称的H本式的髙层建筑,在开题报告的准备中,我比较关注于FI本的髙层建筑的发展与特点,打 算从LI木高层建筑的一些方面来思考我的设计人意。
20世纪70年代,由于核心筒概念的出现,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开始出现一种强调抽象性的墙 血与积木式的体块效果的设计于•法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高层建筑以结构为主,在结构允许的条件 下进行体块的拼搭和加减这种处理手法突出雕塑感和空间块面的效果,虽然加于国际式的范畴, 但是却很冇日本特点,冇别于美国的高层建筑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影 响到了日本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和铝板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不再强调建筑的外观一定耍与结构相 结合,开始能够追求形式和文化的特征了,因此在立面处理上更加活泼和现代了自这个时候开始, FI本的高层建筑开始能够发挥口本人梢致和认真的风格了从20世纪90年代起,口本的高层建筑 的设计重心,已经明显的趋向丁•侧重细部的处理和追求表现技术了通过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各种材 料的结合,使得简单的体块变得生动起来利用透明玻璃幕所持冇的透明感和轻盈感制造出通体透 明的时代感觉总之,H本的高层建筑就如同它的电子产品一般,走的是精致取胜的路线,从一开始的学习欧 美高层的立面处理,慢慢开拓了自己的道路,它们造型简洁、施工梢细、风格典雅,已与欧美的常 见立面风格迥然不同LI木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口本人在哪里创造出这些财富?要说LI木高层建筑中什么类 型的建筑占主要数屋,那无非是办公类型的建筑了。
作为高层建筑的主耍类型,tl本人在办公建筑 的设计上必须别冇一套优质的高层建筑不仅需要造型独特引人注目的外立面造型,更要营造出一个舒适、方便、高效 的内部空间人们常说建筑师就是空间设计师,如何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内部办公空间,这并完全 不是室内设计师的责任,而是建筑师在英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整个大楼的空间意识所以,一个好的 建筑师必然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办公建筑的概念应该是西方社会的独特产物其最早的雏形多为行政、商业等建筑中的办公空 间相对于其他一些充满牛机趣味、元索丰富多变的建筑來讲,办公建筑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容易 被人忽视的角色其较为单一的使用功能,还有人们长久以來形成的那些陈旧观念,例如办公作为 i种工作状态,应该是严肃紧张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办公建筑的发展于是整齐划i的空间分割, —•成不变的家貝陈设,单调无趣的色彩装饰似乎成为办公建筑恒久不变的形象虽然不断的技术革 命已经极人地改变了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外面的办公空间却仍然保持着两个 卅:纪以前的样子当忙完一犬回到家中,或是收工之后结伴小聚的时候,也许会深深体会到办公空 间的呆板无趣,更加深刻了解办公建筑和英他建筑之间的巨大差界。
粗观FI本各种办公空间的设计 中,往往可以发现以下的特点:1、 根据办公机构与人员配备的情况来合理划分、布置平而功能形成了-•种空间共享的设计模 式,也就是按功能、机构等特点划分,形成个人与集体结合的形式这是一种先进的办公室设计形 式,兼顾集体空间乂重视个人坏境,避免了集体办公室容易使人注意力分散的缺陷,乂解决了现代 办公室工作时必须的灵活性2、 拥有合理的人流活动的设计导向也就是说,交通导向明确,人流动到空间时流量平均,方 向明确不曲折,各个空间与连接的交通系统密而不乱设计师在设计初期一定模拟了每个座位中人 的流向,避免出现步行死角3、 室内的色彩搭配充满现代感这虽然与我们传统的建筑设计有些无关,但是这却是日本的建 筑师十分重视的一点他们相信室内空间不仅仅是山3D元素构成的,同时也涵盖着丰富的2D元素 因此色彩的重要不言而喻4、 我常常可以看到口本的办公室设计与亚洲其他国家乃至欧美的风格大冇不同的一个特点,就 是日本设计师笔下的空间总是曲折丰富又不失秩序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材料来围合成各种别出心裁 令人出乎意料的小空间,他们总是能把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设计得妙不町言不是做不到,只是想不 到用精致和巧妙来形容高层建筑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看似有些不搭,其实耍做到这一步是和当讲究 的。
望能在今次的设计中很好的深入并fl•解决这个问题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前期调研以及思考,决定深化以下内容:1、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良好的高层建筑呆观氛围:高层建筑的外形和体型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如何能够设计出一个简洁的、 高雅的、精致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高层建筑造型,以及如何能够很好的将公共空间和办公、商业空 间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将地块的整体景观气氛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值得深思建筑的立而的设计将被重视起来外墙的材料选择,包括幕墙形式的选择和与建筑石材、钢材 的搭配,屋顶的造型选择,建筑细部的造型设计,建筑体块的空间纽合,这些都是营造高层建筑呆 观氛围的元素,需要细细思考2、 如何将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立面设计很好的结合:从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考虑,需要对建筑进行节能处理而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可以从幕墙的 节能入手幕墙的节能有许多方式,其中玻璃幕墙的外遮阳、使用双层玻璃等方式都会对立面的造 型产牛影响,我们可以利川这些构造节能的方法,结合我们的建筑细部处理,顺势雕刻建筑的立面 造型,使得这些节能处理和谐而不突儿也可以使用垂直绿化,创造建筑立血的生态感,亦可以达 到同吋解决立面设计与节能设计的问题。
节能的建筑立而根据不同的气候区应具有一定的热阻值和蓄热能力夏季防止人阳得热、冬季 充分利用太阳能,综合考虑室内各区域的冷热均衡,同时保证窗户的气密性;节能的建筑立面M恰 当的选择窗户的位置与可见光透射率,整合室内人工照明,防止眩光,充分利川自然光线,加强室 内外环境的视线联系;节能的建筑立血充分利用山风压、热压和太阳辐射等引起的自然通风,涉及 到空调系统、开窗比率、开窗位置、高度及开口形式等诸多因素为节约能源在设计中将室内温度 控制与通风分开设计;节能的建筑立面设计考虑室外环境的可达性,与建筑室内、外空间进行整合 设计,对室内空间功能的改变、调整具有一定的可适应性3、 营造独特的办公空间:解决完建筑外型的设计后,紧接着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而良好舒适的办公空间可以带给用 户特别的享受,那么如何进行?传统的办公楼标准层虽然简洁、经济、实用,但是设计感不强我 打算设计出一个高档、趣味、独特的办公空间,人们在办公室里办公,可以享受到与传统办公室不 同的感觉这是一个跃层的、生态性的、指向性强的、分区明确的高层中的独栋式办公室我打算 把办公室的两层并作一层,这样减少了平面的空间,增加了垂直方向的设计,使得功能上分区明确, 并且整体空间感得到增强,在独立楼梯交接处还可以进行各种趣味室内设计,也可以结合室内小中 庭,从而使得办公室的氛围和谐而不死板。
办公空间的设计亦是这次设计的重耍元素三、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首先是做好前期的调研准备万事开头难,调研是整个设计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对于整个过程相当重要在调研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现场的悄况分析透彻,便于后期方案的开展;同时在资料 的收集小,也需要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学习,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对高层建筑的各方面设计规范、 设计习惯等知识需要认真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头脑中可以对白己的设计有一个抽象的规划,形 成一个初步的设计意识2. 在设计的初期,可以通过Z前总结的设计意识,进行多个方案的设计和考虑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对比和进行冷静的思考,从而能够选择出一个适宜的方案,然示再深化下去3. 设计中期,需要严谨和认真的态度來对待设计这个时期是一个最繁琐,最需要耐心的过程,我们需要把概念性的东西转化为准确的图纸和数据,所以这个时期必须认真严谨,坚定不移的完成4. 设计的最后,我们需要对设计进行完善,补齐缺失的元素,不吝修改只有严谨到底,我们才能避免虎头蛇尾的结果,在这最后的时刻也不能松懈,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认真判断并果断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9 R〜12月10 F1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4日--1月14日实地踏勘及资料收集21u --3刀4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及交流7日-丿3月18日一草21H --4月1H二草4H〜丿4月15日工貝草图18日--4月29日正图2日-~ 5n6口打印、修改、文本装订、答辩准备9日-〜5月13日答辩参考文献:川村卓《超超高层未來都市》[J] —•桥书店1997日本建筑学会编《高层建筑技术指针》[J]丸善株式会社1976村尾成文《复栋化七复合化》[J]《建筑文化》1991黑川纪章《新J-、超高层时代入①幕开》[J]《新建筑》1996.11半野三千良《高层化七都市景观》[J]《近代建筑》1996.12鹿岛建设编《建设博物志——超高层、大空间、桥》[J]《讲谈社》1988 张雪松《高性能建筑立面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5》2009谷口帆帮总编辑《超高层办公大楼》[J]詹氏书局出版1988[09]月尾嘉男《超高层建筑的挑战》[J] GAJapan》1993.2[10] 高梨晃一《20世纪的高层建设》[J]《建筑杂志》1999.6[11] 村尾成文《超高层建筑》[J]《新建筑》2000. 6[12] 建筑思潮研究所编《新》[J]建筑资料社1994[13] 《中国现代建筑集成办公》[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3年版)GB50045-95》[17] 《人民防空地卜•室设计规范(2001年版)GB50038-94》[18] 《高技术生态建筑》[J].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09[19]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1, 2, 4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新建筑社编《现代建筑的轨迹》[J]《新建筑》1995.12刀创刊70周年纪念号.[21] Thomas c. Kavanagh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all building》 [M] Joint Committee Report[22] Roy L. Diez. Sealing the Envelope [J] . ^Architectural Products》2007(11)[23] Myron Goldsmith. fazlur khan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