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课时北宋的统治.ppt

41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605697760
  • 上传时间:2025-05-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89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第,4,单元,首页,上页,下页,末页,复习定位,考点梳理,热点展望,课后强化作业,高考演练,资料卡片,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课时北宋的统治,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2),中央集权的强化;,(3),科举制的发展,1.,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理解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2.,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掌握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准确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陈桥兵变,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基本消灭了南方割据势力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中央集权的强化,(1),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把他们调到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设枢密院,使禁军的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实行更戍法把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2),集中行政权,中央:宰相之下增设参加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管理军事;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把宰相职权一分为三地方:派文官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3),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大部分运送中央4),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必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5),改革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对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1),目的:宋太祖为巩固君主地位和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君弱臣强和兵变割据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特点:,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这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有利于巩固统一,但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这能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庞大,造成冗官现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造成边防空虚,产生冗兵现象3),影响:北宋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冗兵现象的出现,北宋边防空虚,时常遭到辽和西夏的进攻;由于冗官和冗费的出现,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例,1,】,(2009,北京海淀区期中,),北宋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创新之处包括,(,),明确分为三级考试,实行糊名法密封试卷,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比较能力注意题干要求的,“,创新之处,”,和,是北宋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和,始于唐朝答案,】,A,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2),冗兵、冗官、冗费北宋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形成了冗官局面;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冗兵现象,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的局面;冗兵、冗官和每年送给辽、西夏的银绢,形成冗费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的局面3),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4),辽、西夏的威胁2,庆历新政,(1),目的: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2),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3),结果: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强烈反对,改革措施被废止3,王安石变法,(1),目的:增加国家收入,增强军队力量;缓和矛盾,富国强兵2),内容,变法措施,具体内容,作用,理财方面,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了生产,方田均税法,按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肥瘠收取赋税,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市易法,设立市易务,调节市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国家收入,军事方面,保甲法,把农民组织起来,平时种田,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可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将兵法,由固定的将官训练禁军,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等,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整顿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受官,(3),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4),结果:新法最终被废除,变法失败5),失败原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特权和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和攻击变法中任用小人,一些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出现了新法害民的现象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不时动摇妥协最根本的原因是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6),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的最终失败说明封建社会中晚期的封建王朝,无法通过改革来挽救其政治危机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2),革除社会弊端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4),改革必然触及某些阶层的特权与私利,因此改革是有阻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例,2,】,(2010,银川一中一模,),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A,寓兵于农,兵农合一,B,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C,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D,士兵定期更换驻地,【,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规定,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这借鉴了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特点。

      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热点北宋中央集权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北宋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转折点,即中央集权制由形成、发展、完善转为产生明显的弊端,这表明中央集权制已经开始影响封建经济的发展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秦朝建立、西汉时经过曲折的发展得到巩固到隋唐时趋于完备,对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北宋开始,由于强化君主专制,使中央和地方权力分散,虽然避免了割据局面的产生,但是却出现了冗官、冗费、冗兵的现象,导致社会危机到明清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开始走向腐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考点链接,本部分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北宋中央集权制的措施、特点及产生的影响,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原因、目的等样题,】,宋太祖与唐太宗在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中,最大的区别是,(,),A,分化相权,B,改变、分散地方权力机构,C,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D,设军机处,【,解析,】,宋代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中最突出的是注重分化和削弱地方权力,从而强化中央集权A,、,C,两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唐宋两朝都是通过分化相权加强专制的,也都是以科举制来作为主要的选拔官吏的方法;,D,项中军机处在清朝时设立。

      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答案,】,B,变式,预测,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解析,】,解题时注意打破思维定势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所造成的影响来看,,A,、,C,、,D,三项是积极作用但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最终造成积贫积弱局面,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2007,广东文综卷,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解析,】,题干中朱熹所议是说宋太祖政治改革收归三权的史实,这段话说明宋朝,“,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A,2,(2009,广东单科,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据,王安石变法简论,问题:,(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解析,】,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回答如: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第,(2),问两则材料都从王安石的阶级出身入手分析,都使用批判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可结合材料中的阶级出身和相左观点总结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分析:材料一基本肯定王安石变法,材料二基本否定第,(3),问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辩证地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件,对变法运动的认识同样需历史地看问题。

      答案,】,(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2),方法:阶级,(,阶层,),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影响,北宋初期的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从中央官制到地方官制,甚至科举制度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把对皇权容易造成威胁的朝中大将、宰相和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层层削弱,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北宋政权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无疑是一柄,“,双刃剑,”,,这些措施的实施,给北宋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一方面,北宋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虽然外患不断,但其内部始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