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个性弱化现象及其对策.doc
8页浅谈小学生作文中个性弱化现象及其对策作者: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吕纪强内容摘要:小学生作文中的个性,指的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个性化视角中的事物, 表达个性化的感情和见解个性弱化现象,指的是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题材单一,内 容空洞,缺乏主见,语言贫乏的现象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生活时空窄化,个性体验匮 乏;二、阅读量小,精神缺少滋养,思维浅表化,缺乏个性化的见解和情感;三、缺乏安 全感,封闭自我,抑制个性相应对策有1、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参加实践活 动;2、应消除顾忌,让学生说出真心话3、给作文减负,放低作文的门槛,让更多的学 生敢说话;4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所谓小学生作文中的个性,指的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个性化视角中的 事物,表达个性化的感情和见解个性弱化现象,指的是小学生习作中普遍 存在的题材单一,内容空洞,缺乏主见,语言贫乏的现象有的学生为了交 差,闭门造车,东拼西凑;有的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故作粉饰,言不由衷 同一题材的文章甚至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属于“这一个”的独有体验、独 到见解、独具匠心日渐稀有,一句话“个性弱化” 了。
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根源,是我们力图改变的起点笔者通过问 卷调查,实验对照和个案追踪,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生活时空窄化,个性体验匮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文章倒语〉序》)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然 而,审视当今学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忧虑重重笔者以本班49名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往返家校间的方式人数比例家长用摩托或自行车接送4082%口己坐汽车回家510%步行冋家48%分析:学生的生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两点一线,往返于两点之间的路 程原本是学生自由的接触社会,亲近自然的机会,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坐在 父母亲背后的车座上一闪而过,他们因此失去了感受周围变化的机会,不能 自由地观察身边的草木、景致,没有机会体察人情世俗,生活的空间无意中 缩小为家庭和学校两点笔者曾经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沿着学校附近的小河 漫步沿河马路是许多学生每日上学的必经之路一路上,学生走走停停, 有的兴致勃勃地拾着各式落叶,惊叹于它们的多姿多彩;有的打量着建筑物 上的各式广告,评头论足;……在一处绿树成阴的路边附近,有一个小女生 提醒大家:“听,好像有鸟叫!”全班竟然都悄然驻足。
笔者也随着他们侧耳 倾听果真,不知林中何处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当时,笔者感动莫名,看 看身边的学生,这些天性好奇的孩子,眼里也都亮闪闪的如果他们每天都 有一段自己步行的时间,他们将会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发现和感动呀,被家长 接送使孩子在接受关爱的同时失去了很多表二:休闲方式调查节假日休闲方式人数比例看电视3265%玩游戏36%找伙伴玩612%看书817%分析:学生的休闲方式单一,由于长期缺乏自主安排闲暇时间的锻炼机会,学生甚至丧失了主动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即使拥有难得的闲暇,也只 会选择看电视来打发时间,积累生活经验,获得切身体会的途径更窄了,生 活的源泉不丰盈,作文的溪水面临着断流,更谈不上有个性了作为学生主要生活时空的学校和家庭,也因种种原因,使得学生的生活贫 乏前者,因学科本位的影响,升学阴影的威慑,不能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 后者,因家庭规模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家庭是三口之家,父母又忙于工作), 孩子生活的圈子也缩小了,这一切都加剧了孩子个性生活的贫乏,个性体验 的匮乏对策:1、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 的素材春天,让学生尽情去春游,去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情趣。
那争奇斗 艳的鲜花,令人陶醉的芳香,那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涓涓流水之中的蝌蚪…… 五彩缤纷,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文字2、 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让他们投入地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3、 让学生尽情地游戏喜欢参加游戏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 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这样积累的作 文素材也就别具一•格二、阅读量小,精神缺少滋养,思维浅表化,缺乏个性化的见解和情感 场景:在一次活动作文课上,笔者组织学生分成四小组,按分好的小组 每人写一个词或词组,分别满足“谁” “在哪里”“干什么”“怎么样”的条件, 写好后按顺序组合成一句话因为事先耍求对自己所写的内容保密,所以重 组以后的句子笑话百出,有“阎王爷在落满雪的校园里往返跑,惨不忍睹 的,有“萨达姆在马路上抢鸡腿愁眉苦脸的,有“杨心仪在花生壳里吃面 条,难过极了……活动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以本次活动为材料,自由发挥,写一写自己 的所见所闻所感。
许多孩子在习作时满足于记叙当时的有趣情境,边写边嘻 嘻哈哈乐不可支只有一个孩子表达了这样的思考:“四个人四个脑袋,四种 思维,组合成的句子当然不合情理看来耍知道别人的心思真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所以,就是被别人误解了也没有必要生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來,让 别人了解才是最重要的背景:这个孩子平时很爱看书,而且阅读的面很宽,涉及少年百科类, 小说,散文等,有写随笔的习惯,经常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分析:小学生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语言文字表 达自己主观见解的直接方式个性飞扬的习作无一不体现着学生深刻的主见, 独有的丰富情感但是,许多学生不善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 去体会我们不难发现,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习作无从下笔的并不是少数, 然而,一旦指导,习作中充斥的大多是教师的见解,教师的情感,学生只是 简单接受而已,个性的鲜花总是难以展刃哋美丽的笑颜究其原因,是学生 阅读生活贫乏,精神缺乏滋养,心不够敏感细腻叶圣陶认为:文学作品直 接触着人生,它所表现的境界是个有机体,以整个人生为它的范围阅读能 吸收了许多好的意思,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不仅调节了学生的大脑,还成了 学生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
对策:1、应消除顾忌,让学生说出真心话当前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应付的,老师要求写什么,我就得写什么 因此,作文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忌:怕离题, 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总 之,学生是在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是真心话很少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必须做到“我手写我心”如周盛的《我 是毕业生》这篇文章就写出了真心话:“喂,作业怎么还没交齐? 那谁你怎么还没做好? ”教室里课代表催促同学交作业的声音不绝于耳对于即 将升入中学的我们來说,这样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2、应打开心扉,让学生说出真感觉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可在作文时,却表现为思路狭 窄,作“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状即使写出来,往往也是如 出一辙,千人一面,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学生走 出“与众不同会遭人讥笑”的心理误区,耍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 的奇谈怪想、异想天开,不能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前卫想法一 概否定,视为异端,从而一棍子打死,我们应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 我们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走出人为的误区,摒 弃那些陈词滥调,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以下是王森同学写的《说说咱们班的头号特色菜》中的一个片段:说起咱们 班,值得骄傲的就是头号特色菜一一“螃蟹”螃蟹”的大名叫尚鹏,这只 “螃蟹”走路虽不“横行霸道”,但两脚八字成80度行走,旁人很难模仿, 颇有“螃蟹风范”螃蟹”很怪,这是大家公认的他的自创防盗笔盒里有 许多收藏品:羽毛笔、空笔芯盒……应有尽有但是收藏最多的还是螃蟹的 小图片笔盒上、本子上、书的封而上,“爬”满了螃蟹只要他人有螃蟹图 片,他就使尽浑身解数,“软硬兼施”,非把“战利品”搞到手不可他对螃 蟹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要是有十三生肖的话,我想他肯定改属螃蟹了三、缺乏安全感,封闭自我,抑制个性 场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讲过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北大研究生卢迪给一个小学生当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 你的作文是不是抄來的? ”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 于是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 ”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说:“你想听真的? ”卢迪说:“对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 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岀国留学,最后 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
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 ”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 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那里过不了关,同学会笑话分析: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尽管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还不 够充分,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有着很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 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炫目的美丽令人惊叹我11抒我心, 我手书我口”(叶圣陶)式的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供学生展露心灵的渠道然 而,大多数的孩子并没有幸运地找到让内心袒露出来的途径写作文时,不 是考虑我想说什么,而是思量我该说什么,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关在 心的最深处,还在出口落下了重重心锁,唯恐他们一不小心溜出来,被老师 和同学笑话、指责这样一来,作文中的个性自然无从寻觅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与教师对作文的认识和态度有关,许多教师认为,语 文教学的一切成果都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对作文寄予的期望太高,作文承 载了太多的东西,孩子的作文背负了太多,以至于许多孩子在一开始就对作 文敬畏三分,甚至怕得要命加上作文的评价历来要求偏高,即使很出色的 作文,也只能获得80、90的高分,永远有20分左右被扣除,被否定,孩子 对自己的习作缺乏自信。
总而言之,学生对袒露心灵缺乏安全的认可,必然带来封闭自我,淡化 个性的结果,作文的个性就在其间弱化了对策:1、给作文减负,放低作文的门槛,让更多的学生敢说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 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实,孩子的作文只是孩子生活 的反映,是简简单单的“用笔说话”尤其是在小学习作起步阶段,孩子的只 要写了就是好的,哪怕写的是流水帐,也是值得表扬和保护的有的孩子在 最初的作文中,难免有些不合语法,有的甚至不乏土语,那也无关紧要,随 着语文知识的壇长,孩子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想说的话说得更明白至于写 作的技巧之类,那是以后的事,是在当孩子有了大量的写作尝试之后,才能, 才有可能提及的,早了,难免拔苗助长,吓倒了孩子教者不妨唱一唱这样 的作文教学三步曲:启蒙一一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让孩子敢写;提高一一 引导孩子观照自身,关注生活,使孩子有得写;深入一一启迪孩子对现实生 活的现象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感受……2、 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是显得你水平低, 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教者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