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数学课的探究式教法.doc
5页浅谈数学课的探究式教法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教师传统的“灌输一一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构 建以促进学生探究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探究 式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 以教师向学生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导”, 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由教师问 学生答转变为学生质疑提问、探索解答,由单纯追求 书本知识转变为多渠道获取知识,并注重知识应用的 研究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基于对中学数学探 究式教学的含义及其目的的理解和对一则实施探究式 教学案例的分析,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实施中学数学探 究式教学必须关注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注 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 点粗浅认识和体会: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并不 意味着教师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让给学生,教师由教 学的“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退出教学的舞 台去当观众,相反,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共同研究者1. 创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 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 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 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投 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达到自主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 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并 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 存在,才能着手探索和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有启发 性、趣味性、探索性,要有思考余地,能让每个学生 都参与思考,使整个课堂沿着“无疑一一有疑一一无 疑”的波浪式路线前进2•进行适时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作为学 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在学生活动出 现问题或偏差时及时纠正、及时帮助以明确活动的目 标,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与学 生“合作交流”要抓住挈机,适时组织,引导学生小 组或同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 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亲身体验破疑后的快乐,激起 继续学习的愿望和热情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岀“问题” 的勇气,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不管学生提出的 问题多么的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要教给学 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如实验、观察、类比、分析、 归纳、猜想等。
3•对感性认识进行及时提炼、概括和总结教师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及时对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中所获取的感性认识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以 达到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而数学的本质在 于思想和方法,它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数学的 精髓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 发展,强化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而 且还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长期发挥作用,使之终 身受益;不仅让学生对问题有所感悟,而且还要能正 确表述出,说出所以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调节, 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互相质疑、争执的良好氛 围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 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者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 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 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学生自己来完 成;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 时实现其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识过程因此,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参与中学 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1. 诱导求知欲望,激发参与动机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巨大的内驱力。
学生对数学课的 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教 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诱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探索的欲望,主动参与学习的动 机,促使他们主动去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要利 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出现的新问题之间的矛盾,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探索问题解决的动机,促使学生 主动参与探究,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 的认知结构2. 运用激励评价,促使主动探究第斯多惠说:“教 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 鼓舞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尤其是课 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要总停留在“你回答得很 好”这样的口头表扬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 同的方式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鼓励者,更应该是学 生学习的欣赏者,通过教师的言语、神情、赞许的目 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 发展3. 挖掘认识潜能,促进思维发展学生原有的认 知结构是其主动完成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学生的认 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 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 经验,形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模糊的认知明朗化、 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 件。
总之,探究式教学具有启发性、导向性和寓意性, 本身就有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它可以指导学生预习, 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可以用于组织复习当然,笔者 通过在教学中的尝试实践觉得,对教师而言,设计和 使用探究式教学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 是需要有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和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 因而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合理使用我们不反对和 排斥其它学习途径,但是不同的学习途径方法只有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下优化组合,才能提 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