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3000人计划”简介概况.doc
45页南京“3000 人计划”简介概况一、工作目标二、引进对象三、创业方式四、扶持政策五、组织保障六、其他扶持政策一、工作目标一、工作目标::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又称南京“3000 人计划”)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为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关键举措,大力集聚一大批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制定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计划从 2011 年起,用 5 年时间,引进 3000 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南京三”政策的制定本着与其它城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以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创业项目为目标二、引进对象二、引进对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国际国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二)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技术成果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具有市场潜力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三)具有海内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能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在)宁创业其中,下列人员可直接列入引进对象:(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江苏省“双创计划”入选者;(二)在世界 500 强企业担任中级以上职务或中国 500 强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四)全国“985”、“211”高校和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
特别优秀的,一事一议三、创业方式三、创业方式在我市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科技园、创新街区)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创业,主要创业方式为:(一)初创式由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来(在)宁自主创办企业,或以技术成果作价和自带资金入股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股共同创办企业;(二)嫁接式由本地企业引进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受聘担任引进项目负责人以上职务,且持有股份或享有期权四、扶持政策四、扶持政策(一)企业初创扶持经评审入选的创业项目,分为重点扶持项目和扶持项目1、入选重点扶持项目的,给予 200 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 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 100 平方米人才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根据项目需求,提供不低于 300 万元的创业投资和不低于 300 万元的融资担保2、入选扶持项目的,给予 100 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 100 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 100 平方米人才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根据项目需求,提供不低于 150 万元的创业投资和不低于 150 万元的融资担保3、技术成果入股投资的,可按不高于注册资本 70%作价入股;增资时,技术成果入股投资比例不作限制。
申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时,企业法人资格和企业经营资格登记可相对分离二)科教特色扶持4、高校、科研院所领军型科技人才离岗来(在)宁创业的,三年内保留个人身份和职称,三年后可在我市作相应安排,或协调回原单位工作5、协调在宁高校、科研院所每年拿出 50 个教授、研究员岗位,定向提供有意向且符合条件的入选者6、整合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图书资料、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入选者开放,相关费用给予补贴7、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团,由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创新导师团,由成功企业家和科技创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三)金融财税扶持8、社会创投机构投资期限超过 2 年的,按其投资总额的 1%给予奖励投资发生损失的,按实际投资损失的 30%给予风险补偿9、给予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的社会担保机构年累计担保额 2.5%的补贴10、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依据知识产权的评定,分别给予 50 万元、100 万元、200 万元的贷款11、推行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给予 30%—50%的保费补贴12、企业获利之日起三年内,企业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给予全额奖励13、入选者首次在我市购买自住商品房的,视同南京户籍市民,不受有关限购政策限制,并按企业注册之日起五年内,个人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补贴。
14、符合有关政策规定进境的部分科研设备和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用物品,免征进口税收,或给予全额补贴四)生活配套服务15、为入选者及配偶、子女办理“南京蓝卡”,给予相关市民待遇及特殊政策,其中:①港澳台及外籍入选者,直接办理相应期限的居留签注或许可;符合条件的外籍入选者,直接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②为入选者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及免费健康体检和疗养;入选者及配偶、子女在指定医院享受医疗绿色通道服务③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免试免费就近安排公办学校入学;确需跨学区的,由教育主管部门妥善安排,免收相关费用接受学前教育的,在公办幼儿园就近优先安排接受高中教育的,减免学杂费就读国际学校或国际班的,按公办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给予补贴④凭有效期内的本人国(境)外机动车驾驶证件,可直接申领国内机动车驾驶证五、组织保障五、组织保障(一)在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负责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二)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区县、部门和园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三)建立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网站,实行常年申报、定期集中评审。
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增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创业服务中心牌子,提供一站式、零收费服务四)实行市、区县和部门领导与本计划入选者挂钩服务制度五)本计划由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此前规定与本计划精神不一致的,以本计划为准六)本计划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六、其他扶持政策六、其他扶持政策(一)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二) 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计划(三) 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四) 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五) 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计划(六) 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共建计划(七) 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八) 高端研发机构集聚(世界 500 强和中国 500 强企业研发机构引进)计划(九) 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计划中共南京市委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聚焦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深刻分析了南京新一轮科学发展面临的新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深刻分析了南京新一轮科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聚焦形势新任务,就聚焦““四个第一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南京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优势凸显当前南京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的紧要关口,面临着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教育为第一基础、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以下简称“四个第一”),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的第三次重大机遇,这是一次契合南京资源禀赋的难得机遇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南京抢抓和用好第三次重大机遇,将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创业优势,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确保在省内第一批进入基本现代化行列的战略选择全市上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破既有思维定势,跳出固有工作思路,冲破旧有体制束缚,面向国内国际一流城市树立竞争标杆,将工作精力、发展动力、政策措施、考核导向等全面聚焦“四个第一”,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聚焦人才第一资源,要在工作重点上由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由项目牵引向人才引领转变;聚焦教育第一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提高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可获得性、易获得性;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着力打通政产学研金等各领域科技资源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聚焦创新第一驱动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创新文化,形成千军万马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企业遍地开花的浓烈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南京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二、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核心,以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大力组织实施“八大计划”,加快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把南京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体系健全、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涌现、创新创业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文化活跃、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二)奋斗目标到 2015 年,力争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高层次人才占比、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上市科技企业数量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在孵科技企业数、科技服务业总收入三个“翻两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5%,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7%,人才资源总量超过 220 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0%以上,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
三)关键举措——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集聚、吸引一大批科技创业者、科技创业家和科技创业企业完善面向科技创新创业全过程的金融服务链,做到“创有所扶、长有所促、成有所励”,营造真正有利于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和加速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教育、人才、创新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制度先试、园区先行按照“先行先试”的精神,大力推动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建设一批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促进现有大学集聚区向科学城拓展、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将园区建成抢占科技与人才竞争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特殊试验田按照“非禁即可、非限即许”和“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原则,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不为艰难所惧,解放思想,敢闯敢冒,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突破性举措,营造园区发展特殊的政策环境,以制度创新的超常规力度,推动科技园区的超常规发展四)重点计划——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接轨国际的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和人才公寓等相应配套设施,给予特别体制、特别机制、特殊政策、特殊环境,打造一批创业特区(人才特区)。
到 2015 年,特区内建成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 600 万平方米,集聚科技创业企业 10000 家——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到 2015 年,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 3000 名,其中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1000 名、港澳台及外籍创业人才 1000 名、国内创业人才 1000 名——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在相关领域开创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质态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到 2015 年,着力培养科技创业家 200 名,集聚中央“”创业人才 100 名——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计划建立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跟踪服务机制和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到 2015 年,实现科技创业企业境内外上市 100 家——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共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