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庄子研读四社会思想概要.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73496509
  • 上传时间:2024-08-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8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庄子研读四庄子的社会思想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天下大乱,社会黑暗、战争频繁、处士横议,百家争鸣庄子的社会思想与其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所形成的心理状态有紧密关系 一般说来,社会批判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对人的现实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幸状况及其不合理性的认识,与此相伴,往往也有对某种理想社会的构想庄子从一种特殊的自然主义理论立场上判定,与无阶级的、自然的、原始社会相比,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堕落中的社会一、庄子的社会批判 庄子认为,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国君,不过是一些凶恶、残忍、奢侈、荒淫之徒,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贪欲和政治野心,无所不用其极1、反对君主专制 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则阳》)宋王之凶猛过于骊龙: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矣!”( 《列御寇》)卫君独断专行,轻举妄动,挑起战争,视人命如草芥;卫太子生性刻薄好杀戮;魏武侯劳苦一国人民,来奉养自已的耳目鼻口的享乐 庄子认为人在本性上不是贪婪的,而是自足的,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不是互相依存而又纷争不已的,而是和平地、独立地存在着的。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马蹄》) 所以在庄子看来,在大自然中,人类完全有能力自己保护自己、治理自已,自由自在生存而不需要君主和一切制度《庄子》中用寓言的形式,借髑髅之口说;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泛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庄子虽然把造成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都归于君主的残暴无道,但他似乎又模糊意识到君主制度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庄子学派给君主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行为规范——无为 君不得已而临莅天下, 莫若无为, 无为也, 而后安其性命之情《在宥》)2、崇尚无为而治 (1)、“仁义”的社会道德庄子出于对沦落人性的拯救,出于对黑暗现实的孤愤,对以儒家仁义思想为中心的封建宗法伦理制度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庄子站在自然人性的角度上指出: 儒家仁义“ 摇唇鼓舌, 擅是生非”( 《盗跖》) , 自从有了儒家的仁义礼法之后, 人们不得不遵循仁义规范来约束自己、伤害自己儒家伦理道德表面上奢谈“ 爱人”, 而实质上却无时无刻不在吃人无为”的批判指向 统治者的行为和他们所标榜的伦理道德规范完全是相悖的,却要求别人遵守这些道德原则,这不过是让人们死心踏地为其效命而已,实质上就是以“仁义忠信”杀人。

      《外物》￿“儒者以诗礼发冢”:￿庄子笔下的儒者,一方面干着盗墓窃财的勾当,一方面还用冠冕堂皇的诗礼对死者进行谴责,以此来证明自己行为是正义之举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善毁:谓因丧亲过于哀伤而瘦弱变形 所谓儒者,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冒充的,“儒者”这块招牌不过是士人用来骗取名利的工具“鲁国少儒士” (2)、“好知”的社会行为战国时代,诸侯纷争,战争频繁,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农业、手工业处在发展之中,这也是一个崇尚智巧的时代庄子认为“多知为败” ,“巧者劳而知者优”,如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智慧巧谋就是对人性本然状态的破坏 道德、智慧、典章制度、财货器物、优美音乐、精巧工艺·,一这些构成人类文明生活内容的社会现象,在庄子看来,都是对自然和人的本性的破坏庄子自然主义的“无为”社会批判思想在这里表现了明显的反人类、反文明倾向 在战国这样一个充满残酷的压迫和剥别的阶级社会里,文明带来的快乐享受,只会被统治者占有,而文明所需要付出的艰苦的体力和智力劳动,只能落在劳动者身上庄子所抨击的正是这样不合理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庄子在自然主义立场上,用“无为”的理论观点观察并抨击了战国时代这个阶级社会的主要方面,￿作为这种社会批判的结束,庄子提出了“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山木》),人们应该停止用“仁义”、“智巧”等对本性的凿削雕琢,返归朴素的自然。

      3、返璞归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ti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胠箧》)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被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被扰乱;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 庄子的返朴论,就是主张抛弃人类己经取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文明成就,自觉地返回可以免除被文明所困扰的那种原始的、朴素的自然状态 在“至德之世”里,“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人们和鸟兽一同居住,和万物相互聚集,不知道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人们都没有知识,本性不会离散;人们都没有欲望,所以都纯真朴实(《马蹄》);二、庄子的理想社会:至德之世 人民只知道耕作却不知道积藏,帮助别人却不求报答,不知道什么是义,也不知道什么是礼,随心所欲地做事,任意而行,却都符合大道,活着能够欢乐,死时可得埋葬(《山木》) 庄子“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有三个明显的目标:无政治的和道德的规范的约束(自由),无人与人的互相倾轧(平等),无沉重的生活负累(快乐)。

      既有现实性又有幻想性的社会理想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