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社会结构有固定化的危险.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87914988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7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社会构造有固定化的危险陆学艺 杨军     -11-05 20:21:54  为什么穷二代富二代的分化日益严重,为什么官二代能比穷二代占有更多社会资源,为什么国家富裕了生活变好了社会矛盾却激化了?社会板结化了吗,阶层之间的流动通道与否还存在,二代们真的面临一种断裂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本源造就了二代现象?对社会阶层和社会构造有进一步研究的出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对此有深刻的结识本刊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阶层流动的新通道《南风窗》:前些年,有两篇文章曾一度风行网络,比较早的一篇是《我用了,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道出阶层差距,由于出身不同,虽是大学同窗,但家庭较穷的人用了很近年,才干达到和出身富裕者同样的生活水平这比较适合60后70初的人,虽然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通过高考可以变化命运,之后,她们的后裔终于站在了同一种起跑线上后来网络上又浮现一篇《我用了,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这篇文章深得80后认同,由于出身的阶层不同,大学毕业后人们的生活分化越来越严重二代的分化真的如此严重吗?近年来,诸多声音批判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通道日益狭窄,社会阶层严重板结化,原有的通过上大学和当兵这两个渠道变化命运的也许性越来越小。

      出身是不是已经越来越难以变化,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通道被堵死了吗?陆学艺:其实中国社会真正流动就是改革开放这30余年,流动通道没有被堵死,只是变化了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目前看来,中国社会阶层构造由十大社会阶层构成,相比此前的“两阶级一阶层”,很明显社会阶层构造已经由简朴化到多元化,因此阶层之间的流动通道也在变化,不是像本来上大学和当兵然后分派那么简朴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其实已经由封闭转向开放比较明显的是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增长103万个体工商户,1995年~,平均每年增长73万个私公司主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600万人,这也为中产阶层的扩大造就了后备军尚有诸多人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产阶层根据我们课题组测算,中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3%,比1999年增长了8个百分点目前每年约有8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这都是阶层流动穷二代进入中产阶层的机会应当有诸多《南风窗》:从记录数字上看,中产阶层的确在壮大,但中国往往存在记录数字和百姓感觉相悖的现象,目前一种普遍感觉是,中产阶层在分化,大量的中产阶层在往下掉陆学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阶层构造变迁两种趋势同步存在:一种趋势是以中产阶层加快崛起为特性。

      另一种趋势则是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目前来看,这两种趋势在一起,使中国社会阶层构造变动体现出一定的不拟定性和复杂性《南风窗》:您刚刚提到中国中产阶层已经占总就业人口的23%,和我们常说的现代橄榄型社会相比,这个比例应当还很小陆学艺:的确,中国目前中产阶层占的比重还远远不够任何社会,如果在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和断裂,缺少相称规模的中产阶层存在,就也许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混乱和冲突就目前中国社会阶层构造现状来说,社会政策调控的取向重点应环绕养大中产阶层、缩小社会中下阶层、调控阶层利益展开这样,阶层间的流动通道会很畅通目前富二代、穷二代等二代的形成,阐明整个社会还在分化,但只要大的方针不变,目前就只是阶段性问题,例如农民工的问题早晚会解决,农民工子女肯定不会固化为穷二代社会构造滞后经济构造《南风窗》:二代现象是目前人们讨论的一种很热的话题,出身的不同在很大限度上决定了二代们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二代现象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为什么会存在如此明显的二代现象,是不是社会断裂、阶层板结导致的?陆学艺:二代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诸多现象是阶段性的二代现象是中国目前复杂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是社会矛盾日益锋利化的折射。

      这些问题的浮现,阐明社会也许是存在某些问题,但我们观测和判断一种社会和社会现象,要从长周期和一种国家大的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构造深刻变动,可以说是“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正处在从老式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所有的现代国家都是这样转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浮现剧烈的社会矛盾是正常的目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特性,在世界各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也曾有过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在具有核心意义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当时的“进步运动”而被称为“进步时代”19,美国制造业的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增长但同步,美国社会当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政治腐败猖獗、市场秩序混乱、劳资冲突剧烈、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道德沦丧等等社会问题和矛盾显化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迅速增长阶段,同样浮现了诸多社会问题,被觉得是“生产为第一流,国民所得与消费为第二流,住宅等生活环境则属第三流”拉美在实现经济起飞之后,也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多种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乱不安《南风窗》:那是不是说中国近年社会矛盾日益锋利,社会分化很严重是必然的?陆学艺:社会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但矛盾日益锋利和严重的社会分化是不正常的。

      中国社会之因此目前浮现诸多问题,一种主线的因素是社会构造远远滞后于经济构造中国在很近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导向下,过于追求增长速度,把应当配备到社会领域的资源与机会也配备到经济领域中改革开放之初制定的某些适合当时发展的政策并没有随着形势发展而及时进行调节,严重侵蚀了某些社会成员获得资源的机会目前中国亟需推动社会改革美国、日本和拉美在经济起飞后最后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成果,本源就在于与否及时对的地实行了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南风窗》:中国社会构造和经济构造的差距有多大?陆学艺:中国的经济构造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有些指标已经达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的水平而中国的社会构造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我们课题组通过测算得出,中国社会构造滞后经济构造大概左右《南风窗》:是什么因素导致社会构造如此滞后?陆学艺:这个因素很复杂,一方面,中国除了和其他现代国家经历过的同样,处在从老式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还处在由筹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是中国特有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同步进行,互相作用,使转变过程中困难重重,社会矛盾多发并且把西方国家一二百年的转型过程浓缩到了几十年中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在推动,但社会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来说,甚至都还没有破题。

      城乡体制、地区体制、户口制度等等诸多社会体制还是筹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始终没有变,已经完全不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改革的核心时期《南风窗》:如果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迟迟不启动,会有什么后果?陆学艺:美国成功的经验,日本“成功的代价”和拉美国家的前车之鉴,是较好的教材美国及时加强了对社会领域的建设,倡导社会公正,成功地将当时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的种种怨气、焦急、愤怒和不安全感,转化为改革的动力日本虽然也意识到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因素没有贯彻到位,日本虽然最后成为经济大国,却付出了相称大的代价,例如住宅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好拉美国家则由于对社会建设结识不够,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局限性,经济起飞之后即陷入了持续衰退,社会动乱,最后成为“难以跳出的拉美陷阱”中国种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涉及二代问题的浮现,正是社会建设没有跟上导致的《南风窗》:如果不及时推动社会改革,中国很也许会陷入“拉美陷阱”?陆学艺:有这个也许目前中国社会阶层构造变化重要受两种力量驱动,一是来自市场的力量,二是来自国家的力量根据经济发展和目前政策选择的不同,将来中国社会存在四种不同的也许1、如果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政策体制调节及时,社会改革启动,那就会形成抱负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现代社会阶层构造,经济会继续保持高增长,社会稳定。

      目前的种种社会问题诸如二代现象也会随之消失2、如果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但政策体制调节不及时,会导致社会阶层构造进一步分化,浮现“工”字形社会阶层构造一旦这种社会阶层构造形成,经济也难以保持高增长,阶层间的利益冲突放大,社会必然不稳定,有极大的断裂风险3、如果经济发展放缓,但政策体制得到调节,也会增进社会阶层构造的合理发展,目前的社会问题也会消失4、如果经济发展受阻,政策体制调节又没有及时跟进,社会阶层会严重分化成社会上层和社会底层两大群体,阶层之间的利益严重冲突,整个社会阶层存在严重的风险,目前的问题会继续激化和放大,二代现象最后会无法解决《南风窗》:也就是说,不管后来中国经济能否维持高增长,只要政策体制调节到位,中国社会都会稳定发展目前中国是不是已经到了启动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时期?陆学艺:是这样的,虽然目前社会构造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社会构造还没有定型,但是由于社会体制改革和新的社会政策没有启动和到位,社会构造在变化中正体现出固定化的趋势目前存在的社会构造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中产阶层过小等,如果随着社会构造的定型而被固定下来,将会影响到此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有学者指出,社会构造正在定型化,社会有“断裂”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

      《南风窗》:社会体制改革启动的核心是什么?陆学艺:中央政府的决心改革开放到目前,某些大的决策都是中央强力推动的社会矛盾重重,阶层板结,社会面临断裂危险等等的本源在体制,体制有问题,靠个人突破是解决不了的 文档附件: ﻫﻫ编辑:     文章来源: 《南风窗》第11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