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控制管理制度(JCI评审版本).doc
6页文件名称: 疼痛控制管理制度文件号:YW-A-015制定部门:医务部修订年限:三年一次版本号:1.0页数:7/7发行日期:2019-04-01修订日期: / / 已修订次数:0次1.目的及时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病人疼痛.并对疼痛病人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2.范围针对所有来院就诊的疼痛病人3.定义 3.1 轻度疼痛:注意时有觉察;3.2 中度疼痛:有感觉可以忍受,不影响生活;3.3 较重疼痛:感觉明显对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影响;3.4 重度疼痛:疼痛不能忍受;3.5 剧痛:疼痛根本无法忍受4.职责4.1 医务部、护理部负责对新来医护人员进行疼痛评估、控制疼痛方面的知识培训4.2 药剂科负责止痛药物的购入、贮存供应工作4.3 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督导医护人员积极为疼痛病人提供缓解疼痛的治疗服务4.4 医护人员按照《疼痛控制管理制度》评估、控制病人疼痛5.标准5.1 我院所有医护人员均要熟悉《疼痛管理宣言》,尊重和支持病人对疼痛有得到适当评估和处理的权利根据国际和国家通用的诊疗指南和诊疗协议来制定我院的疼痛控制管理政策,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定期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5.2 疼痛评估5.2.1 对所有门诊及住院病人均进行疼痛的初筛评估5.2.2 门诊病人由首诊医生负责进行疼痛初筛,筛查结果记录在门诊病历中5.2.3 紧急病人及病人入院时,由本院注册护士根据各专科初始护理评估表进行疼痛初筛,筛查结果分别记录在《急诊妇产患者病历》、《住院病人初始护理评估单》中,住院病人护士每日进行疼痛筛查2次(早上八点一次,晚上八点一次)5.2.4 对有疼痛主诉或症状的门诊病人,医生应对疼痛的程度、特点、频率、部位、持续时间等进行综合评估,并记录于门诊病历中5.2.5 对有疼痛主诉或症状的紧急或住院病人,护士需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量表,在30分钟内完成综合评估:出生2个月以下的患儿主要使用 “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量表”(NIPS);大于7岁、意识清楚、能有效沟通、能完整表达疼痛的病人主要使用“数字评价量表” (NRS)5.2.6 对疼痛评分≥4分的病人,改为每四小时评估一次,并告知医师访视处理护士根据需要随时评估,直至疼痛评分<4分;疼痛评分<4分的病人,每日评估两次,特殊情况可增加疼痛评估频率5.2.7 对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治疗后护士应进行再评估(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分钟、口服用药后60分钟)并记录结果。
5.2.8 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病人,护士应根据疼痛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持续的疼痛评估和记录,每天至少评估2次,临床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疼痛治疗方案5.3 疼痛处理5.3.1 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4分的病人,护士应立即汇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在接到护士疼痛报告后10分钟内查看病人,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按医疗常规做出相应处理在门诊如有重度疼痛(7分以上)的病人应及时优先诊疗5.3.2 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病人和家属的要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5.3.3 制定疼痛治疗方案的原则: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5.3.4 疼痛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持续的疼痛评估指标、评估时间(频率)等5.3.5 疼痛治疗原则:5.3.5.1 疼痛控制目标:疼痛强度评分≤3分;24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3次;24小时内需要止痛药的次数≤3次5.3.5.2 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疼痛:以药物为主,非药物疗法为辅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止痛泵。
非药物疗法有仪器理疗5.3.5.3 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剂量:根据疼痛的类型、强度等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5.3.5.4 选择给药途径:首选口服给药口服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全身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时,可以咨询麻醉医生5.3.5.5 制定适当的给药间期:根据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5.3.5.6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镇痛治疗后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疼痛评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5.3.5.7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部分药物可致便秘、头晕、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5.3.5.8 辅助治疗:依疼痛的不同病种和类型而定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对不同疾患所致的疼痛有各自独特的效果5.3.6 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病人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5.3.7 医生将疼痛的病因、病情、处理原则、方法和教育内容等均记录在病程记录中5.3.8 由麻醉医生作为支撑的疼痛咨询模式:经规范化疼痛处理,若病人的疼痛仍得不到有效缓解,应向麻醉医生进行专业治疗咨询5.3.9 对于出院时仍有疼痛的病人或慢性疼痛病人,管床医生制定出院后疼痛管理方案,向其进行疼痛的病因、预防、自我控制方法、休息、饮食、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教育,并告知病人何时、什么情况复诊。
6.流程6.1《疼痛评估流程》7.表单7.1《疼痛评分量表》7.2《疼痛强度分类》8.相关文件8.1《病人评估管理制度》8.2《疼痛管理宣言》8.3《控制疼痛的常用方法》8.4《术后疼痛处理国内专家共识》8.5《西京医院麻醉工作手册》8.6《小儿术后镇痛国内专家共识》附件一:病人疼痛评估流程门诊病人由首诊医生进行疼痛筛查急诊病人、住院病人由注册护士进行疼痛筛查疼痛主诉或症状住院病人每日筛查二次30分钟内,根据疼痛评估量表进行全面评估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4分的病人,护士应立即汇报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10分钟内,医生查看病人,明确诊断,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疼痛治疗方案,做好教育实施疼痛治疗方案再评估及处理无有附件二:疼痛评分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量表”(NIPS)】:适用对象:出生2个月以下的患儿 分 值项 目O12面部表情放松鬼脸/哭不哭啜泣、呜咽大哭呼吸形态放松呼吸形态改变/手放松或受限屈曲、伸展/脚放松或受限屈曲、伸展/感觉反应入睡、觉醒躁动不安/评估总分:0 分:放松,舒服 l-3 分:轻微不适4-6 分:中度疼痛 7分:严重疼痛、不适或两者兼有【数字评价量表”(NRS)】:适用对象:大于7岁、意识清楚、能有效沟通、能完整表达疼痛的病人。
附件三:疼痛强度分类3.1轻度疼痛:疼痛评分1-3分;间歇痛,注意时有察觉,可不用药3.2中度疼痛:疼痛评分4-6分;持续痛,有感觉可以忍受,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3.3重度疼痛:疼痛评分7-10分;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或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附件四:疼痛管理宣言4.1病人的权利4.1.1获得有关疼痛和止痛手段的信息4.1.2由熟练的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疼痛4.1.3对疼痛主诉,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4.1.4相信病人的疼痛主诉4.1.5接受疼痛管理专家的治疗4.2病人的责任4.2.1向经治医生或护士说明希望了解疼痛和疼痛管理知识4.2.2向经治医生和护士详细了解止痛方法4.2.3在确定疼痛管理计划时,配合经治医生和护士4.2.4出现疼痛应及时治疗4.2.5协助经治医生和护士评估疼痛情况4.2.6疼痛不缓解时向经治医生或护士报告4.2.7同经治医生或护士交谈对止痛药的顾虑附件五:控制疼痛的常用方法5.1宫缩痛治疗5.1.1椎管内药物镇痛5.1.2水中待产及分娩5.2术后疼痛的治疗:适用于所有手术后疼痛的病人5.2.1全身性阿片类药物镇痛5.2.2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5.2.3伤口局部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