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方翻译简史和西方翻译理论(ppt 33页).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876****10
  • 文档编号:155066211
  • 上传时间:2020-12-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3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中西方翻译简史 与西方翻译理论,翻译学的研究范畴涵盖众多不同的领域,其中最基本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外翻译史,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理论研究、翻译评论、特定时期翻译的作用与功能、翻译方法的发展以及翻译作品分析等;译语文化中的翻译研究,其中包括具体文本、作者或学派本身所在的文化习俗,翻译对译语文化的影响等;翻译与语言学研究,其中包括译语与源语语言要素的比较研究,如音素、词素、词汇和句法等的比较研究,语言等值问题、语义问题、机器翻译以及非文学翻译的研究等;翻译与诗学研究,其中包括诸如诗歌、戏剧、小说等文本翻译或电影文学翻译等具体文学领域的研究、诗学结构研究、译文与原文的相互关系,以及“作者译者读者”相互关系的研究;翻译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的研究等此外,翻译学的研究范围还应该包括外国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引进、中外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以及翻译批评等领域第一节 中国翻译史简述,据考证,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活动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根据我国翻译史上出现过的五次翻译高潮来加以划分我国的翻译史,即从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或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新文学翻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时期。

      我国的第一次翻译高潮始于东汉,盛于唐代,并延续至宋代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西域安息国(今伊朗)太子安世高来到我国,翻译了30部40卷佛经他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佛经翻译家之一,所译的经文质朴不俗,被誉为我国翻译直译派的鼻祖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王符坚醉心于佛教,请来释道安组织众多译经大师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释道安在翻译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译”的翻译理论,为我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西域龟兹国人鸠摩罗什(344413年)是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他的译文优美畅达、妙趣盎然鸠摩罗什“以信为本”,强调翻译必须如实传达原文的文体,在“信”的基础上追求“美”,因而被认为是古代佛经翻译意译派的代表人物他翻译的文学作品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经济日趋发达、文化日趋繁荣的唐朝初期成就了另一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佛经翻译巨匠玄奘(602664年)玄奘翻译的特点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他提出了“五不翻”原则,强调翻译既需要忠实准确,也需要通俗易懂此外,玄奘还完善了译场,设立了诸如译主、证义、证文、度语、笔授、缀文、参译、刊定、润文、梵呗、监护大使等众多的翻译职司 佛经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了口译、笔录相结合,中外译者相结合的集体翻译方式。

      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初期和中期),由外国僧人口授、本国僧人笔录是翻译的主要方式 佛经翻译促进了对翻译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明末清初时期(15821773年),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耶稣会教士以“科学传教”和“儒教合一”为名,携带科学书籍闯入了长期封闭的中华大地,并翻译了西方的科学和宗教书籍,从而引发了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当时从事科技翻译的既有徐光启、李之藻等一批本国学者,也有先后来华传教的西方耶稣会教士较为著名的科技译著包括意大利人利玛窦和徐光启于1606年合译的几何原本、意大利人熊三拨和徐光启于1612 年合译的泰西水法、葡萄牙人傅泛际和李之藻于16231630年期间合译的名理论等明清两代在译学理论、方法研究及创建翻译出版机构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清末民初即从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之前这一时期,见证了我国的西学翻译高潮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翻译家非严复莫属,其次还有梁启超和林纾等人严复(18531921年)是我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第一人 “信、达、雅”这三条翻译标准是严复为20世纪初我国翻译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对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及其翻译实践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严复先后翻译了十多种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民学(逻辑学)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为世人称道的八大社会科学名著,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在当时的思想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

      书中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等观点,成为当时革新派与封建顽固派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以及日后进行维新变法、救国图存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的另外一位重要翻译家是梁启超(18731929年),他的“译书三义”,即“择当译之本”、“定公译之例”和“养能译之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林纾(18521924年)是通过翻译将西方文学作品介绍给我国读者的第一人被誉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人 20 世纪初,在蓬勃发展的五四新文学运动推动下,我国的文学翻译进入了翻译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成为继西学翻译之后的另一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的文学翻译作品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影响范围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出现了诸如鲁迅、瞿秋白、梁实秋、曹靖华、朱生豪和傅雷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学翻译家鲁迅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翻译了100多位外国作家的200多部作品,总计300多万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采用白话文进行翻译,其翻译标准注重“信”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66年期间,傅雷和钱钟书分别以“神似”说和“化境”说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实行改革与开放政策。

      随着封闭自守状态的结束,大量的西方翻译理论被介绍到我国,比如奈达的翻译科学探索、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纽马克的翻译教程等,其中奈达有关翻译的著述最多、最系统,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西方翻译理论的引入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从而在我国掀起了长达10年之久的以语言学研究为中心的翻译研究热潮第二节 西方翻译理论史简述,西方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就欧洲本土而言,公元前250年里维乌斯 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公元前284公元前204年)翻译的拉丁文的荷马史诗奥德赛被认为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部译作 在西方翻译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六次翻译高潮第一次翻译高潮或者说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出现在公元前古希腊衰落、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这次翻译高潮的意义在于开创了西方翻译的局面,把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从而促进了古罗马文学的诞生与发展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叶由于这一时期教会在文化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圣经以及其他宗教作品的翻译成为主流第三次翻译高潮是1112世纪(中世纪中期),西方翻译家云集于西班牙的托莱多,将大批希腊典籍从阿拉伯语译为拉丁语。

      托莱多翻译院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翻译活动持续长达100年之久,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基督教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友善接触时期文艺复兴(公元1416世纪)是西方翻译发展史上的又一大高潮,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并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出现在众多领域中的翻译活动促成了各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形成、巩固与发展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五个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古典作品和近代作品的翻译(包括东方文学作品)第六次翻译高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范围从单纯的文学宗教翻译扩展到科技、经济、法律、商业等,规模从文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转变为受过专门训练的职业译员代之,出现了专门的翻译高等学院、国际译联、机器翻译和翻译学科(翻译学)等发展形态西方至今仍处于这一翻译时期的延续 在公元前46年公元前44年之间,古罗马的哲学家和翻译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先后发表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和论善与恶之定义两部著作,其中有关区分“解释员翻译”到“演说家翻译”的论述被认为是开创了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先河此后,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在西方先后出现 对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划分,中西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著名美国学者乔治斯坦纳认为,西方翻译理论史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古典译论开始到18世纪末期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的发表,第二时期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到20世纪中叶,第三时期(其标志是翻译语言学派的兴起)从“二战”后至20世 纪70年代,第四时期(其标志是新兴学派林立,跨学科研究蓬勃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大致地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翻译学阶段”,从古罗马的西塞罗区分“解释员翻译”到“演说家翻译”起到1959年第二阶段为“现代翻译学阶段”,从1959年罗曼雅科布逊发表翻译的语言学问题观(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开始到1972年第三阶段为“当代翻译学阶段”,从1975年霍尔姆斯正式发表论文翻译的名称和性质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开始至今 传统翻译学阶段成就了众多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其中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佛雷泽泰特勒(17471814年)的学术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他的翻译理论专著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在英国和西方翻译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泰特勒在该书中首先对“优秀的翻译”作出了定义,然后提出了翻译的三大原则:即复写原作思想,风格手法与原作同一,具备原作的通顺这对后来有关“忠实”和“自由”(即“直译”和“意译”)的讨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翻译学阶段”中的重要翻译理论家包括雅科布逊、奈达、卡特福德、威尔斯等西方翻译理论第三阶段即“当代翻译学阶段”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学科意识霍尔姆斯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翻译学的名称和性质一书中着重探讨了翻译学学科的名称、性质、范围等内容,第一次勾勒出翻译学的学科结构框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理论界开始崛起并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受此影响,一大批学者开始从各自不同的文化研究角度审视翻译问题,并逐渐开始形成翻译研究中的文化学派玛丽斯内尔霍恩比的文章中建议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学者们抛弃其“唯科学主义”的态度,把文化而不是文本作为翻译的单位,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理论研究之中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雷勒弗菲尔认为,玛丽斯内尔霍恩比的这一提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场变革,即他们所称的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1990 年,巴斯奈特和勒弗菲尔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问世,正式标志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开始。

      第三节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中外翻译学者都曾对西方翻译理论进行过流派划分,以期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一种方法是将西方翻译理论划分为四个基本学派:即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理论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语文学派主要关注原文的文学特征,重原文而忽略读者,注重“语义结构、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方式”,“详细分析修辞手法,权衡和比较修辞价值”该学派提出了“到底是让信息适应人,还是让人适应信息”的问题,并针对直译和意译展开辩论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强调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主要是在表面层次的),并试图制定对等转换的规则,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交际理论学派力图从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莱比希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社会符号学派以皮尔斯的符号学为理论基石,强调“语言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与其他符码的关系”以及符号、所指和解释者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求译者关注文字以外的更多信息,认为许多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影响信息的传递,所以译者应该注意文字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是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上述四个翻译研究流派之间不仅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且在理论假说、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和超越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根茨勒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班派、翻译科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舟山岱山县教育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小学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中央民族歌舞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紫金县辅警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docx 2025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诸暨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涿州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云南蒙自产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湛江遂溪县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元氏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云浮市郁南县总工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招聘公益性岗位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宜宾市珙县事业单位选调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淄博临淄区招聘“四好农村路”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浙商银行丽水分行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永康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徐州市邳州市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字节跳动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宜昌当阳市招聘工会协理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宿州国企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