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doc
34页9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课题组第一章 “珠心算”教学的起源发展“珠心算”又称珠算式心算,它是运用珠算原理进行心算的一种方法因此,说到它的起源,自然要从珠算说起人类利用工具进行计算是一大进步我国早在周代就有了“算筹” 所谓“筹” ,就是一般粗细、一般长短的小竹棍这种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当以“珠”代“筹”时,便有了“珠算” 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它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据考查,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北宋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中的药铺柜台上就放着一架算盘,可见当时珠算已在社会上普遍使用中国漫长的珠算文化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珠算文献,使珠算教学历代相传、惠播中外新中国成立后,珠算得以改进提高,如“空盘前乘” 、 “滚乘法” 、 “一除得众商”等等珠算新方法的创立,对于提高运算速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浙江省慈溪市的“珠心算”教学就是在继承中国珠算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2 年 4 月,慈溪县潭南公社省塘头小学的珠算兴趣小组在徐思众老师两年多的后,学生掌握了“珠心算” ,计算时脑子里出现一面算盘(详见 1992 年 11 月 22 日《中国教育报》 ) 。
徐思众与慈溪县教育局教研室柴国勇老师一起分析研究,并与宁波市(当时称为宁波地区)教研室陈支山老师共同商议,把这种心算方法取名为“珠脑结合计算法” 该年,在地县两级教研室和珠算协会的指导、支持下,他的学生在宁波地区第二届小学生珠算技术比赛中荣获个人全能第一名以后,他的学生多次荣获全国小学生珠算通讯赛第一名1984 年 8 月,他的学生在宁波与中国银行的计算器操作能手比赛获得胜利,8 月 27 日的《宁波日报》第一版发表了特写《红领巾绝技惊四座——六位珠算小能手鏖战计算器》 ,轰动了宁波1985 年 7 月,他的学生参加了中日少年珠算科技夏10令营,徐群锋、许丽明在加减珠算和加减心算这两个项目中分别以 170 分、140 分和 170分、160 分的好成绩荣获中国方两项第一名和两项第二名,获得日本珠算史研究会颁发的二等三席和三等六席的奖状、银牌,战胜了被称为“中国神童”的山西选手贾迎芳等,慈溪珠算名声鹊起1986 年,参加全国珠算优秀选手比赛经验交流会时,徐群锋通过与成人的角逐,荣获加减算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优秀选手”称号,徐思众在会上作了题为“算盘式脑算加减启蒙训练法”的学术报告。
该年 10 月,他出席了全国珠算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交流了“算盘式脑算教学法”的学术论文鸣鹤镇中心小学早在 1973 年就开始“三算结合”教学实验,一直到 1979 年因全国使用统编教材而中断1983 年,慈溪县教育局教研室王庭芳老师建议该校继续坚持这项实验叶善昌校长很快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年就在一年级 103 名新生中进行“三算结合”教学,以后逐年发展到全校 18 个班1984 年,由陈支山和柴国勇两位老师提倡,该校成立了课外珠算兴趣小组,由陆长森老师任教练1985 年起,由王卫达老师任教练该校培养的神算子多次参加各类大赛,多次刷新全国纪录,获全国比赛金牌 37 块,省级比赛金牌 85 块1988 年 2 月 5 日鸣鹤镇中心小学沈洋等 5 名小学生应邀参加了浙江省珠协与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西子杯”珠算式心算表演现场直播1988 年 7 月应浙江省珠算协会邀请,由王卫达、柴国勇两老师带队的 4 名小学生在杭州参加与“日中友好珠算学生交流团”举行的友谊赛,击败日本珠算十段、九段高手,囊括全能前 4 名同年 10 月,沈洋等 5 名小学生代表浙江省队参加全国南昌珠算邀请赛,荣获团体第二名,比团体冠军吉林队仅少 1 块奖牌。
从此,拉开了慈溪摘取珠算、珠算式心算辉煌战果的序幕1989 年 8 月,参加在长春市举办的国家青少年珠算集训队选拔邀请赛,夺得了除算以外的 6 项第一1990 年 7 月,参加在太原市举行的国家珠算集训队选拔赛,共选拔队员 15名,结果该校 8 名、慈溪市共 11 名学生入选,总成绩第一到五名均为该校学生1986 年,由慈溪县教育局教研室柴国勇与陈支山、邱惠芬、王卫达、徐思众等老师承担的“珠算式心算训练试验”被列为浙江省普教科研课题高王乡中心小学周利民、掌起镇中心小学陈兴国等老师也积极开展“珠心算”教学1987 年 12 月《“珠算式心算”11训练试验报告》获得了浙江省教委颁发的 1986——1987 年浙江省普教科研论文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以后,慈溪市教委教研室历届主任姚国辉、孙春涛、鲍旭明在市政府、市教委的领导下,主持这项成果的推广工作,组织教研员和有关教师深化这项实验1988年,柴国勇、王卫达撰写的《珠算式心算教程》在《浙江教育》杂志分 4 期连载,1989年,徐思众等编著的《珠算式心算技术》和《新编珠算》分别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 年 7 月,鸣鹤镇中心小学珠算式心算教学研究成果通过鉴定,鉴定会由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慈溪市教委联合召开,鉴定委员会由吕型伟、邵宗杰、张孝达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 11 位专家、教授组成。
1991 年由柴国勇、王卫达、周利民、陈兴国撰写的《珠算式心算》 ,由宁波市电教馆制作成录像片,1992 年送中国教育电视台,并在该台播放慈溪市教委和教研室十分重视“珠心算”教研人员的交接工作1989 年 7 月,分管这项工作的柴国勇老师调离慈溪1992 年起,抽调王卫达任市“珠心算”教研员1994年王卫达调离慈溪,由施延根分管这项工作1996 年 3 月至今,由方国祥任市“珠心算”教研员最近几年来,慈溪市的“珠心算”教学研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案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功能、教学手段、师资培训、课本编写、对外交流等各个方面有重大突破1、教学目标研究中国珠算协会制订了《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 (试行草案) ,规定最高等级为能手一级;又制订了《全国珠算技术比赛规程》 ,规定了比赛题的最高难度加减法为 20 笔 8 位数、15 笔 10 位数,乘法为法商合计 11 位,除法为法商合计 10 位,还有传票算、账表算等要求慈溪市教委教研室历任教研员和分管领导与各校教师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分年级逐步达成的目标要求,既有看算,又有听算,明确提出了全市“珠心算”兴趣小组学生比赛的项目和题型,使各校教师有了统一的分阶段训练目标要求。
2、教学方法研究慈溪“珠心算”教学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无疑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1996 年 10 月 17 日,慈溪市教委教研室举行了“珠心算”教学方法研讨会会上,128 位老师发言,会议要求会后把发言内容变成文字稿通过修改,慈溪市教科所和教委教研室编出了《1996 年“珠心算”教学经验专辑》 ,收入了我市 8 位老师的 11 篇论文其中,绝大部分老师是首次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变成成篇的文章这次活动对促进教师研究“珠心算”理论,增进各校之间的交流,改进“珠心算”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后,每年汇集“珠心算”论文就成了一项制度3、教案设计研究 “珠心算”教师都很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为编印练习题花去许多时间,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但对于自己的设计形成严密的教学方案,所花时间相对不足为了提倡精心备课、精心施教,1997 年 3 月 27 日,在老师们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慈溪市教委教研室举行了“珠心算”教师培训与教案设计比赛在教研员作了《怎样设计“珠心算”教案》的讲座以后,33 名教师在 2 小时内各自完成了 1 篇紧密联系本人教学实际、可即时应用的教案,其中部分被评为一、二等奖的教案经过修改收录在本书第六章。
这次活动,为教案的规范化提供了实例,也引起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思考1997 年第 3 期《珠算》杂志为此发了简讯《慈溪市教案设计赛》 4、教学模式研究1997 年 9 月 23 日,慈溪市教委教研室再次发文征集“珠心算”教学论文明确提出,本次征集的论文主题为“珠心算”教学模式研究,包括“珠心算”教学体系的模式和“珠心算”课堂教学模式1998 年 1 月 13 日,在“珠心算”教学模式论文研讨会上,20 多位教师发言,市教委副主任王骏琪等领导出席并讲话会后,编出了《1997 年“珠心算”教学经验专辑》 ,收入了 28 位教师的 29 篇论文5、教学功能研究1998 年 9 月,慈溪市教委教研室开始征集以“教学功能”为主题的“珠心算”教学论文,结合《“珠心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这一教学成果的总结,展开了多次讨论,对 200 多名获得中国珠算技术最高等级能手一级的学生作了追踪调查,对近几年获奖选手作了调查分析,编辑了《1998 年度“珠心算”教学经验专辑》 ,收入了 22 位老师的 21 篇论文6、教学手段研究近几年,我们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手段在“珠心算”教学中的应用1995 年,中国金轮集团金轮计算机有限公司周岳辉总经理投资开发“珠心算”教学软件,13慈溪市珠算心算科学研究所所长徐思众和方国祥一起主持了这项课题研究,周利民、陈祖明、陈长连、张益趣等“珠心算”教师参与了这项工作。
在这项研究中,老师们获得了许多启示1996 年起,慈溪市各“珠心算”实验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各类“珠心算”命题系统在“珠心算”练习和比赛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也在不断尝试1999 年11 月 4 日,市教研室在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举行了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珠心算’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公开课活动,计算机大屏幕彩色画面在“珠心算”教学中展示出独特的作用7、师资培训慈溪市教委教研室从八十年代以来一向重视师资培训近几年来,“珠心算”教学由小学向幼儿园延伸,因此,我们开始重视对幼儿师资的培训如 1996年,教研室在 4 月 9 日、9 月 19 日、10 月 24 日举行了 3 次“珠心算”师资培训,参加教师 112 人次,其中幼儿教师达 50 名1997 年 5 月 16 日,教研室组织“珠心算”师资培训,74 名教师参加,其中幼儿教师达 42 名1997 年 7 月 23 日到 26 日,教研室与市珠算心算科学研究所联系,邀请我市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免费参加了为期 4 天的全国“珠心算”师资培训班8、课本编写 “珠心算”教学是一个创举从起源到发展,许多教师在不断探索中国珠算协会规定的全国比赛题型难度过大,要求过高,不适应小学教学实际。
“珠心算”教学要推广,要普及,应该编写一套符合“珠心算”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本,我市和各地的“珠心算”教师对此呼声日高1996 年,慈溪市珠算心算科学研究所徐思众老师和慈溪市教委教研室方国祥老师合作编著了《珠心算》这一课本(准印证第96007 号) 1998 年, 《珠心算》申报了国家专利,现已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ZL 98 3 09244.3) 使用该课本的学生已达一万多名9、对外交流近几年来, “珠心算”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慈溪“珠心算”选手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表演,曾应邀访问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2 年 2 月,鸣鹤镇中心小学王卫达老师和 3 名学生组成的中国少年速算团应邀出访美国,在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城市表演“珠心算”21 场14任之恭教授看了表演后说:“我一生中遇到的惊奇事情很多,但最让我惊奇的是今天这场表演,中国人实在值得骄傲 ”1993 年 8 月,高王小学周利民老师和 2 名学生访问日本表演“珠心算” 1995 年 3 月以来,徐思众老师奇迹般地受到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五次接见,详细介绍了慈溪“珠心算” ,还应马哈蒂尔总理的亲笔邀请为马来西亚培训“珠心算”师资 200 多人。
1996 年 2 月,香港心算专家胡成慕名来慈溪考察“珠心算”教学1997 年 6 月,徐思众老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