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书院学派:公羊学派.docx
6页儒家书院学派:公羊学派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它属 于今文经学内部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派《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 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 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据旧时经学家的一般观点,公羊学派始自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以后又长期 在公羊家族中传承,故得名公羊学派从战国至西汉初的传授系统,据唐代徐彦 在《公羊传疏》中引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 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胡毋子都著于竹帛 从这则材料来看可知两点其一,公羊学派自孔子弟子夏传经后开始形成的,其 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一公羊高一公羊地一公羊敢一公羊寿一胡毋子 都(生);其二,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公 羊寿与弟子胡毋子生(子都)“著于竹币”才使《公羊传》成书地这一传统的JlJ 说法,近人崔适表示怀疑,他在《春秋复始》中指出:“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一年,则子夏生于定公二年。
下迄景帝之初三百四十余年自 子夏至公羊寿,甫及五传,则公羊世世相去六十余年;又必父享耄年,子皆夙慧, 乃能及之,其可信乎?”崔适的怀疑是颇有见地的根据《公羊传》的内容来看, 其中明文有引“子沈子”、“子司马子”、“子女子”、“子北宫子”、“鲁子”、“高子” 等六人遗说,可证明“公羊学”的早期传授决非限于公羊氏家族内部一般说来, 古代的经传,不是积累而成,就是经过后人的增删,“公羊学''同样不能例外西汉景帝时期,立治《春秋》“公羊学”的博士胡毋生、董仲舒(当时的博 士还不是专经的博士)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其中的《春秋》博士就是公羊学派, 而传授系统就是胡毋生和董仲舒两条线索,其中胡毋生的传授系统更清晰一些, 现将两派系统列表于第368、369页在石渠会议以前,《春秋》学专指“公羊学”汉宣帝始立《觳梁》博士,“觳 梁学”得与“公羊学”并立为官学《公羊》善于谶,《觳梁》善于经郑玄 《六艺论》)西汉晚期,谶纬之学风行,《公羊》学受到高度重视,东汉光武帝置 今文十四博士时,把《觳梁》博士取消了然而,东汉一代,古文学兴盛起来,学习《左氏春秋》成了热点公羊学”面临着日趋衰微的严峻形势,不断地遭到古文学家的批评。
同时,公羊学派的学者本身也有不少弊病,如只贵文章,不 重义理,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其势是以讲诵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这 些“俗儒”研习《公羊》,“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这 就为反对“公羊学”的人提供了可乘之隙至东汉末年,“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的呼声甚嚣尘上这时,公羊学派中出现了何休这个大师何休, 是汉初胡毋生、董仲舒以后最大的《公羊》学者他“雅有心、思,精研《六经》, 世儒无及者曾为太傅陈蕃召用,参与政事,后受到党锢事件的牵连,废官而 居,他决心继承汉初以来“公羊学”的事业,花了十七年心血,撰成《春秋公羊 解诂》,“略依胡毋生条例,多得其正,括使就绳墨焉”(《公羊解诂》自叙)《公 羊解诂》是两汉“公羊学”的集大成者著作,它博采众家精华何休自序云遵照 胡毋生的“条例”,他还钻研过“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学说(《东塾读书记》) 此外,还兼取《严氏春秋》和《颜氏春秋》,以及东汉今文学博士李育和博士羊 弼的学说何休在总江前辈《公羊》学基础上,进一步“自设条例”(孔广森《公 羊通义》)所谓“条例”,就是根据孔子“寓入”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加以疏C3通,并提出一系列待人处事的行为准则。
综观何休《公羊解诂》,“条例”大约有三类:一是承袭先师的条例,二是串解疏通经文后提出的条例,三是何休自设的 条例通过这些“条例”,使《公羊传》成为一部更有系统的今文学经典,反映 了何休企图重振“公羊学”的努力《春秋公羊解诂》一直流传至今,完整地保 留于《十三经注疏》中为了反击古文经学家的攻击,何休还撰了《公羊墨守》 《左氏膏肩》、《觳梁废疾》三书,言《公羊传》义理深远,不可驳难应当“墨守”,即如墨子之守城所谓“膏肩”、“废疾”,则喻《左氏传》和《觳梁传》之疾不 可为也汉代之后,公羊学派没有大的发展唐代出现了一个徐彦,为何休的《公 羊解诂》作了疏义公羊学派的重振要到清代中后期,十八世纪中晚期,常州学派的出现,标志 着“公羊学,,的重新崛起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 属于清代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公羊学派在晚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 时中国学术中的主流学派鸦片战争爆发前后,龚自珍、魏源打出“公羊学”旗 号,探究何休所谓《公羊传》中的“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借经学义政事、改风 俗、思人才、正学术,把“公羊学''研究与经世、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近代的公羊学派大多继承龚、魏的传统,其中的精锐者更成为新思“托古改制”等潮的弄源儿,康有为、梁启超等就是利用“公羊学”的“三世” 学说,作为其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