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心理学论文范文-简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docx
7页患者心理学论文范文:简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 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解析word版下载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 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解析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患者论文 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意度评级分别为优、 良、羌及不好说1・4统计学策略 所有数据均经SPSS20. 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乂2检验以 P<O.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对其心 理状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性指导策 略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 行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 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护理两组患者在干预 前后均进行焦虑测评量表(SAS)和抑郁测评量表(SDS)的评测,对 比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和护 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在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SAS评分为(44. 67. 3)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7・36・8)分,两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作用(P 0. 05),具有可比性1.2策略两组患者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常规护 理,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护理1.2.1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本次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均为临 床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较高的护上组成,其中包括2名护师和1 名主管护师,干预频率为2次/周,每次持续30 min1.2.2心理行为干预 护士应以亲切、温和的口吻与患者进行沟 通交流,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在沟通中,护士可以采取诱导式发问, 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制订 出个性化的心理行为干预计划在明确个性化干预计划后,护丄应灵 活选取多种沟通方式并重的沟通技巧(如暗示、解释、鼓励、安慰及 心理疏导),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角色的转变,纠正其原先不良的生 活习惯,并鼓励其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护士再根据患者的病情 及心理状况,制订健康宣教处方,主要从心理层次出发向患者讲解情 绪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着重分析抑郁和焦虑对患者病情预后康复的 负面影响,并组织患者成立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护士需及时矫正患考中的错误认知,深化正确认知概念,建立认知重 建,进而使患者向利于病情好转的方向发展。
1.2.3现身说教由于患者对于手术预后效果的不确定性,常常 会诱发或者加重不良情绪,所以针对这方面情况,护士需要预见性发 现理由,并提出策略性解决性方案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会,邀请经手 术治疗预后明显的患者参加并给予现身说法,让心理存在疑虑的患者 做的心中有数,同时获得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1.2.4放松疗法 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让患者能够体 会到居家型病房的舒适感受在病房中可播放轻音乐,有助于缓解患 者的紧张、焦虑;同时强化训练患者肌肉自我放松的能力,包括头面 部、颈部、背部、肩部、腹部及下肢肌肉的放松,其中以头面部肌肉 训练最为关键患考需每天进行20 min的肌肉放松训练,要求患者 能够自行运用自如,通过肌肉的放松,可以有效地舒缓其情绪,达到 镇静的疗效1.3观察项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末均给予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及焦虑状态的评测,以了解两组患 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其中SAS量表包括一共包括20个条目,总分为 100分,每个条目分别按照I〜IV级进行等级评分,最后叠加各个条 冃的所得分数再乘以1.25便是患者的实际分值。
SAS的焦虑状况等 级划分如下:①无焦虑(0. 05);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SAS和 SD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 0. 05);研究组SAS评分明显 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 < 0. 05)o见表22. 2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比较研究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94. 1%、91. 2%及88. 2%, 对照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58. 8%. 55. 9%及12.27%,两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 < 0.05)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等级为优20例(5& 8%),羌2例(5. 88%), 对照组护理满意等级为优14例(41.2%),差6例(17. 6%),研究组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 < 0. 05)o见 表43讨论脑动脉瘤多为先天性畸形、感染或动脉硬化导致的脑动脉壁的 局限性囊性扩张,临床上可用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此病多发生于中 老年,以50〜54岁为高峰期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 而由于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陌生及对预后康复的不确定性,无形之中诱 发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3-5]。
近年来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 学”模式的提出,对于疾病治疗的认识深度也在不断扩宽,不仅是从 生理层次进行疾病的治疗,更是要求深入患者的心理层次给予干预, 最终使患者的身心均达到健康状态[6-7] o对于脑动脉瘤行介入手术 治疗患者,其心理状况健康与否对于疾病的预后康复极为关键,故有 关学者提出了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模式[8]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是护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护士运用各 种心理学技巧和途径转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推动疾病的转 归和康复,是一种具体的护理策略[8]心理护理的主要实施形式有: ①个性化心理护理;②共性化心理护理;③有意识心理护理;④无意 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注重的是病人心理上的需求,即健康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沟通的需求、安抚的需求、适应的需求[9] o 对于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 紧张等心理,护上应该要向病人提供正确的、正面的信息和认知矫正, 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和作用,如何配合口常医疗工作;让患者对手术 有安全感及信心,增加其应对能力通过与患者的日常沟通,能够把 握其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并及时给予矫正,帮助其重新建立正确科 学的认知体系,促使患者向着利于病情好转的发展发展。
对于术后存 在一定不良反应或后遗症的患者给予关心与支持,制定个性化健康宣 教方案,指导病人适应现实,协调其社会角色转化,以使其能够积极 对待人生,提高英生活质量[10-11]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 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最终使患者 获得良好预后康复状态的同时,也使本院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 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解析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患者论 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9 (2A): 296-297. 田丹丹,田芳芳•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11, 25 (12): 3259. 韩红梅,邓小英,方艳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出血的护理干预•护理实研与研究,2008, 5(3): 19-21. 于 淑华.38例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7 (18): 995-996. 李穗燕•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收获了患者的信任[参考文献][1] 黄莊陵,李秋,杨芳琼•人文关怀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术病人 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 9 (1C): 208-209.[2] 张桂华・22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 9 (2A): 296-297.[3] 田丹丹,田芳芳•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 究,2011, 25 (12): 3259.[4] 韩红梅,邓小英,方艳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出 血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研与研究,2008, 5 (3): 19-21.[5] 于淑华・38例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实用心脑 肺血管病杂志,2010, 7 (18): 995-996.[6] 李穗燕•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9, 29: 2149-2150.[7] 严晓霞,朱建英,赵燕,等•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 发症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8, 14 (6): 67-68.[8] 红梅,邓小荚,方艳雅,等•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前防止再 出血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研与研究,2008, 5 (3): 19-21.[9] 于淑华.38例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实用心脑 肺血管病杂志,2010, 18 (7): 995-996.[10] 苏金玲•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 6 (3): 228-229.[11] 杨刚,贾新权•脑动脉瘤手术麻醉处理体会[J] •医学综述,2006, 12 (15): 957-958・(收稿日期:2012-12-03本文编辑:冯 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