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世贞山水五变说研究.doc

53页
  • 卖家[上传人]:marr****208
  • 文档编号:132229917
  • 上传时间:2020-05-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8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代码:10458学 号:10079 硕士学位论文王世贞山水“五变说”研究作 者 姓 名: 薛 玉 山 学 科: 美 术 学 培 养 类 别: 全日制学术型 研 究 方 向: 中国美术史论 指导教师姓名: 李新华 教授 2013年6月1日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学术不端行为所导致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山东艺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的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 录中文摘要 - 1 -ABSTRACT - 2 -引 言 - 3 -第一章 王氏山水画“五变说”提出的客观条件 - 8 -第一节 王氏家族丰富的书画收藏 - 8 -第二节 文人正统史学观念的影响 - 9 -第三节 复古美学思想的盛行 - 10 -第四节 气韵与形模兼备 - 11 -第二章 王氏山水画“五变说”的脉络主线 - 13 -第一节 隋代之前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 13 -第二节 “大小李”之青绿开宗 - 14 -第三节 “荆、关、董、巨”之画风两异 - 17 -第四节 “李成、范宽”之北宋气派 - 19 -第五节 “刘、李、马、夏”之南宋格调 - 23 -第六节 “大痴、黄鹤”之气韵格致两胜 - 26 -第三章 王氏学说的创见及理论价值评辨 - 29 -第一节 “脱格” - 29 -第二节 王氏论画之“未是当家” - 30 -第三节 王氏论米芾之“一端之学” - 32 -第四节 刘、李、马、夏之位序排列 - 33 -第五节 王维之缺位 - 35 -结 语 - 37 -图 录 - 38 -参考文献 - 46 -致 谢 - 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9 - 中文摘要王世贞是明中期文坛“后七子”领袖,饱读诗书,精于鉴藏,在文艺美学主张上以“文必西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为尚。

      他言简意赅的表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五次流变画家、作品、时代三个要素有机整合的研究方式,使王氏“五变说”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王世贞出生于太仓鉴藏世家,他的画史知识大多来源于他所收藏的法书名画和历代画史、画论、书论等著作,并且热衷与苏杭一带文人画家交流切磋绘画史上的山水“五变说”就出自他的著作《艺苑卮言》王世贞在此著作中对绘画史上各类画种的传承流变及代表性画家做了简要的论述,其中颇多独到见解,尤以山水五次流变的论述最为精到王世贞站在普通知识分子治史修学角度,从断代史研究、风格流变两方面入手,对中国山水发展流变进行恰如其分的阐释王世贞不善绘画而品评画史、画家,议论翩翩,笔法精到,这本身即是对王氏学识眼界的一种验证王氏的山水画五次流变理论,是继唐代理论家张彦远之后的对中国山水画史的又一次梳理王氏流变说中存在一些重要画家缺失、位序颠倒等问题,在排除流传过程中传抄刻印疏忽前提下,肯定有作者合理的解释本文以王世贞论山水之变为切入点,抽丝剥茧,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对其背后的史学观念及美学主张作出解读,反证王氏山水流变学说的合理性文章从回顾王世贞的文学修养及鉴藏活动出发,推出王世贞虽不擅画但懂得品画的结论,进而从山水“五变说”入手,推导出王氏山水画史形成的脉络主线,并进一步追溯其背后的内在缘由与美学依据,同时对本理论中一些创见性绘画判语作出释疑解读,进一步认识王氏独特的山水画史形成观及品评观。

      关键词:王世贞 《艺苑卮言》 五变说 美学思想 画史ABSTRACTWang Shenzhen was the leader of Mings literary "seven". He was well-rea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writings and proficient in collection. He communicated the five chang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a few choice phrases. And the "five said" unparallel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Wang Shenzhen was born in TaiCang, an old and well-known family. Most of his knowledge of art history from his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and books, and he also shared his experience with the scholar-artists of Suzhou-Hangzhou.He discussed the artists artistic style of the various periods, especially the five evolutions of landscape painting. Wang Shenzhen’s theory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s a test of his horizons. Wang Shenzhen’s theory has its own sense. The doctrine like a window pane, thought it we can relear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Key Words:Wang Shenzhen "five said" Aesthetic Ideology History of Art引 言明代中期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画》中,就明以前山水画的发展变革历史提出:“山水至大小李将军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的山水画“五变说”。

      这一理论在后世山水画史的讨论中被颇多引用,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对王世贞是在何种思想背景下,根据怎样的史实提出的这一理论体系,却少有深究一王世贞(1526-1590),江苏太仓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王倬曾为南京兵部右侍郎, 父亲王忬做过右都御史他本人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万历十七年(1589)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饱读诗书,是明中期“后七子” 王世贞,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后七子”是明代中期继“前七子”之后的一个比较严密的文学宗派人员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又称“嘉靖七子”提倡复古,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之首,主导明中期文坛20余年,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思想一生著述甚丰,文史、书画、鉴藏、评述无不涉猎著有《嘉靖以来首辅传》、《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弇州山人续稿》207卷和《弇山堂别集》100卷;另外还有《艺苑卮言》12卷、《王氏书苑》、《王氏画苑》等艺术各门类品评集 张廷玉等:《明史 王世贞传》卷287,第7379-7380页,中华书局,1974年王世贞接受了儒家通识教育体系。

      按照清•张廷玉所修《明史•王世贞传》及苏浙一带文人笔记记载,王世贞不仅精于诗文,也染指书画有明一朝,自朱元璋建都南京至其后燕王朱棣迁都北京,重新修固长城,加强对北方蒙古族与女真族的防备,陆上与西方交流断绝,东南沿海地区成了中外交流的重镇,加之文化历史的积淀,苏浙地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经济中心王氏是苏浙一带的大族,自王世贞祖父时即已收藏了大量法书名画,其父王忬进一步丰富了家族收藏到王世贞、王世懋兄弟时,王氏的家族收藏已经声著东南仅王世贞的小酉馆就收藏书籍三万余卷,尔雅楼收藏宋元珍本及法书名画,藏经楼收藏佛道两典此外,还有一处九友斋,专门收藏宋本《两汉书》,是王世贞以一座庄园的代价从书商手中换的镇藏之宝他的家族庄园弇山园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当时权相严嵩曾艳羡王氏的收藏而罗织王忬罪名,致使王忬被斩王氏家族的丰富收藏,为王世贞的绘画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观摩资料明代中期兴起的这股收藏风明显区别于两宋时期的精英收藏风格,明代的收藏风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不仅文人知识分子,社会上的”杂流”也涉足收藏这股风气已然成为明中期文人的自觉风尚苏浙即为明清时期的文化圣地,书画艺术交流必然频繁,王世贞与大批的艺术家交游,参与当时艺术家的活动,并对鉴赏过的作品进行题跋释义,充当了一批后进吴门画派艺术家的赞助人。

      根据当时文人笔记及王世贞自己记载,王世贞与文徵明、钱榖、张复、陆治和尤求(仇英的侄子)、文嘉、文伯仁、周天球、王榖祥以及莫是龙等书画家都有往来, 钱榖(1508-1572),字叔宝,自号罄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孤贫,失学,迨壮始知读书家无典籍,游文徵明门下,日取架上书读之,以其余功点染水墨,便觉心通山水爽朗可爱,兰竹兼妙,翩翩不名其师学,而自腾踔于艺苑名公间 张复(1546-?),字元春,号苓石,太仓人山水初以石田(沈周)为宗,晚年稍变己意,自成一家能自运其生趣于蹊迳之外,其功夫不及仇英,而天真过之间作人物,亦颇工致崇祯四年(1631)作山水图,时年八十六 陆治(1496-1576),吴县人山水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与陈淳并重于世为他们的作品题词鉴跋等王世贞与江浙文人画家的广泛交流,开阔了他对画史研究的眼界范围二 美术史既是一部“作品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的历史”,更是一部“文化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美术史研究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独立,更多的依附于文化思想史研究,这明显区别于西方风格史研究。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美术研究方法得到广泛介绍当前理论界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美术理论研究应当独立,强调美术与文学、历史的差别性;一种是中国传统画学研究方式,美术史只是文化史在美术领域的一个个别现象由于中国传统思想及当前思想领域变革的矛盾性,这两种倾向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足,但没有人能够就它们之间的不足作出明确的论断由于中国绘画立足于民族特有文化意识之中,单纯的风格研究并不能解读中国艺术背后的精神所在美术史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