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册中考历史超详细最全面知识归纳归纳总结.docx
6页新疆地方史中考知识点对照一、汉代西域1、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138 年,汉武帝派遣目地: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结果:他以汉使身份与西域各国交往,扩大了汉朝地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 各国地联系;第二次: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派遣目地:劝乌孙东归故地,与汉夹击匈奴结果:未达到目地,但却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地关系,并导致后来乌 孙与汉地联姻;2、乌孙与汉联姻 联姻:昆莫猎骄靡聘娶汉朝细君公主为妻;昆莫军须靡又聘娶汉朝解忧公主为妻 作用: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地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地发展与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3、西域都护府地建立 :公元前 60 年建立:汉朝任命郑吉为台东北)“西域都护 ”,统辖南北二道各地,都护府设在乌垒台(今轮性质:西域都护府为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地最高机构意义:西域都护府地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国家地多 民族国家地一个组成部分;4、班超在西域公元 73 年,东汉政府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74 年,东汉政府重设西域都护府,恢复对西域地统治;91 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 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为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5、汉朝治理西域地措施⑴派遣官吏,设置统治机构;⑶屯田;6、经济与文化地交流⑴农业方面:⑵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⑷修筑城垒与烽燧台;西域→中原:①农作物品种地苜蓿、胡麻、胡豆(蚕豆)、大蒜、葱、芫荽、石榴、核桃等,丰富了内地各族人民地经济生活;②西域地良种马,成为军事、交通运输地重要工具,既壮大了汉朝地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经济特别为养马事业地发展; 中原→西域:先进地农具与耕作、开渠、凿井等技术,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地发展⑵手工业方面: 西域→中原:毛纺织业发达,毡、毯等毛织品深受中原人民地喜爱 中原→西域:先进地冶炼、铸造等手工业技术,促进西域手工业生产地发展⑶文化方面: 西域→中原:①乐器如竖箜篌、琵琶、唢呐等,丰富了中原人民地文化生活精品学习资料——积极向上,探索自己本身价值,学业有成第 1 页,共 6 页②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中原→西域:汉朝地礼仪、制度、服装、建筑等,对西域有很大影响 各族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增进了彼此地了解与交往⑷“丝绸之路 ”地形成:汉朝统一西域后,我国同西方地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大批地 丝绸从内地运到西域,再贩运到印度、安息、希腊与罗马等地,从而形成著名地 绸之路 ”“ 丝二、唐代西域1、唐朝统一西域(大事年表)630 年,唐灭厥,在伊吾设置西伊,州,后改为伊州640 年,唐灭高昌,设置西州,又设置安西都护府648 年,平定了龟兹、疏勒、于阗等国,统一了天山南路,迁安西都护府与龟兹657 年,唐朝灭西突厥,统一天山北路,完全统一了西域2、唐朝在西域地军政建制⑴最高统治机构:安西大都护府与北庭大都护府(为军政合一地统治机构,既为军事 指挥机关,又为行政管理机关)⑵大都护府下地军事系统: 前期分为 “驻防军 ”与“行军 ”后期:在西域设置安西节度使与北庭节度使(节度使多由大都护兼任,总揽辖区内 地兵马、财赋、民政大权,其治所与大都护地治所相同)⑶都护府下地行政系统—— 一区两制①州、县制(仅实行于汉族比较集中地伊州、西州与庭州;州、县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与府兵制度;政治、经济、军事与内地一体化)②羁縻府、州制(实行于伊、西、庭三州与罗布泊地区以外各族首领所统辖地区域; 各羁縻府、州内政自主,不向唐政府纳税,只向大都护缴纳少许军政费用)3、回纥(维吾尔族祖先)汗国与回鹘西迁⑴回纥政权: 646 年,首领吐迷度建立;840 年,在天灾与战乱中灭亡⑵回纥与唐地友好关系:①回纥兴起后,与唐朝一直保持着隶属关系,唐朝支持回纥可汗地世袭制,回纥帮助唐朝征战,安定边陲;②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地汗号;③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定阳;④回鹘与唐朝多次与亲“安史之乱 ”,帮助唐朝收复西京长安与东京洛⑶回鹘西迁: 840 年,在天灾与战乱中灭亡,回鹘人大部分西迁,分别建立了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称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今天甘肃裕固族地先祖)4、经济与文化⑴农业:①唐朝在西域东部地区曾广泛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法,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②安西都护府设有专管水利地机构掏拓所;③铁犁、铁斧、大型石碾等先进工具广泛 使用;④西域地区地马匹、高昌地马葡萄引进中原⑵手工业:①铁、铜、金、银、铅、锡等金属地开采与冶炼提高到一个新地水平;②棉 纺织业与制革业都比较发达;③丝织业与毛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④在西州设有遭纸 坊,遭纸术也传到了西域⑶商业贸易:①从内地运往西域地产品有丝织品、茶叶、铁器、纸张等;②从西域运往 内地地产品主要为玉石、玉器、马匹、白叠布、毛纺织品、药材、香料等;③唐朝地 货币大量流行于西域;④安史之乱后,回鹘与唐朝开展了马绢贸易(促进回鹘商业地 繁荣,增加了财富积累,引起了经济与社会变化;使唐朝达到了巩固边防与稳定内部精品学习资料——积极向上,探索自己本身价值,学业有成第 2 页,共 6 页地目地)⑷文化交流:①西域音乐中《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进入唐朝宫廷;还有一部《天竺乐》经西域传入;②西域舞蹈中地胡旋舞风靡唐朝宫廷;③西域绘画受内地影响很多,著名画家为于阗地尉迟乙僧;三、清朝统一新疆1、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三次叛乱 持2、清朝统一新疆: 1688——1697 年,得到蒙、满、维、汉等族人民地支⑴阿睦尔撒纳叛乱: 1755 年,在沙俄支持下叛乱;路1759 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北⑵大小与卓叛乱:①1757年开始, 1759 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南路②认识:大小与卓叛乱为少数维吾尔封建贵族、反动宗教头目所发动地一场分裂祖国地叛乱,所以叛乱一开始就遭到了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地反对;③柯尔克孜族归属清朝并参加平叛战争, 为清朝统一新疆作出了贡献⑶阿睦尔撒纳与大小与卓地叛乱活动与清朝政府地平叛战争地性质:分裂与反分裂斗争; 叛乱地平定标志着新疆分裂割据局面地结束,从此天山南北归属清朝政府直接管辖⑷清朝统一新疆地意义: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地发展,有利于边陲地巩固与安 定,有利于各族人民地交往、合作与共同繁荣;②符合蒙古族、维吾尔族与全国各族人民地利益与愿望;3、清朝前期对新疆地治理:⑴措施:①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与伊犁将军府,统辖全疆军政事务;②根据各民 族、各地区不同地情况实行伯克制、札萨克制、州县制三种不同地行政管理制度;③在天山南北驻军,并在边防地带与交通要道设置卡伦、台站;④组织屯田、屯牧, 发展经济;⑤整顿与改革地方财政制度;⑵作用:不仅在巩固边防、维护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促 使新疆与中原更加紧密地结成一体,而且使新疆增加了新地民族成分,如达斡尔 族与锡伯族就为由东北征调到新疆地索论营、锡伯营官兵地后裔;⑶新疆地文学艺术:维吾尔族地阿不都热依木那扎尔《热碧亚 —— 塞丁》柯尔克孜族地民间史诗《玛纳斯》4、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⑴、土尔扈特汗国; 1630 年左右,首领与鄂尔勒克率部众迁到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区, 建立政权,一直与清廷保持密切关系;⑵、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①1771 年 6 月,渥巴锡领导;②清政府妥善安置:乾隆皇帝对渥巴锡等首领分别晋封爵位,以示褒扬;乾隆帝下令迅 速调拨物资,周济土尔扈特部众;把土尔扈特编为若干盟、旗,划地驻牧,使得到妥善 安置;③正确认识: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为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可歌可泣地重大事件,也 为世界史上罕见地壮举;它表现了土尔扈特人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与大无畏地英雄气 概,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与英勇顽强地斗争精神;⑶、清朝统一新疆后,乌孜别克族人数增多5、平定张格尔之乱精品学习资料——积极向上,探索自己本身价值,学业有成第 3 页,共 6 页⑴、 19 世纪 20 年代,大与卓地孙子张格尔在浩罕通统治者地支持下发动了四次叛乱,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为维护祖国地统一与领土完整,积极支持与配合清军做战,1828 年,叛乱被平定,张格尔被解到北京处死;⑵、叛乱地根本原因:浩罕地扩张政策与与卓余孽复辟野心相结合⑶、张格尔暴乱失败地历史表明: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地罪恶行为,都为 新疆各族人民所不能容忍地,都为注定要失败地;四、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读新疆地侵略1、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地早期入侵:1854 年侵占了我国巴尔咯什湖以南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又几乎强占了我国伊塞克湖周围与楚河流域所有地地方2、不平等地《中俄伊塔通商章程》:1851 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为沙俄侵略新疆地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沙俄在新疆取得了设立领事、贸易免税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损害了我国地主权; 条约签定后,通商大门打开,俄国商人接踵而至,塔塔尔族商人留居新疆,构成了新疆地一个新地民族成分,即塔塔尔族;3、屈辱地《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年签定沙俄根据条约共割去了我国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新疆各族人民地抗俄斗争44 万多平方公里地领土1853 年-1855 年间,塔尔巴哈台各族人民烧毁沙俄在塔尔巴哈台地贸易圈;意义: 19 世纪 50 年代,焚烧塔尔巴哈台沙俄贸易圈地斗争与19 世纪 60 年代反入侵、反占领地斗争,为近代新疆各族人民抗俄斗争地开端,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地一个组成部分;它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地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表现了新疆各 族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地英雄气概,鼓舞了新疆与全国各族人民地反帝爱国斗争精 神;五、清朝收复新疆1、中国军民驱逐阿古柏1875 年 5 月,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制定了 南 ”、“缓进速战 ”地方针;1876 年底收复了北疆(伊犁除外)1878 年 1 月,完全收复西四城,取得了驱逐阿古柏战争地彻底胜利;2、中俄交涉与《伊犁条约》1880 年 7 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与沙俄谈判交收伊犁问题;“先北后1882 年 2 月 24 日签定了《中俄伊犁条约》 (又称《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以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 ,内容:割地、赔款、设领、通商、掳民;3、新疆建省⑴清朝收复新疆后在各地设立了善后局并做大量工作:招民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兴修 水利;清丈地亩,厘定税率;改革币制;其他:征收赋税,管理地方司法、民政事务, 维持治安、边防,主持中外交涉,以及筑路、架桥、开办学堂等社会公益事业;⑵新疆建省:左宗棠、谭钟麟、刘锦棠上书清廷提议在新疆建省)① 1884 年 11 月清政府批准刘锦棠提出地建省方案,正式决定建省,省名为新疆,省会设在乌鲁木齐,任命刘锦棠为巡抚;②新疆建省为新疆历史上地重大事件,也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地重大事件,具有精品学习资料——积极向上,探索自己本身价值,学业有成第 4 页,共 6 页深远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推动了新疆历史前进;实现了新疆与其他各省行政制度地划一,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地发展,巩固了祖国地统一;巩固了祖国地边防,有利于抵御帝国主义地侵略;为清末中央治理边疆制度地改革树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