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新编.doc
4页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 许秀静 从黄河滩到小楼房从黄河滩到小楼房 齐鲁周刊记者曾多次探访菏泽滩区老村:村台高筑、砖土结合,是村里房屋的基本面貌,屋内陈设简陋,屋外土路高低不平,有的老房子甚至连院墙都没有,只用玉米秆随便扎起一道挡风的篱笆 鄄城县北部沿黄乡镇左营乡,脱贫人口基数多、难度大、全县占比最高再访鄄城,此次的目的地为左营乡的左南安置区鄄城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 3 个安置区之一2018 年 9 月,鄄城县丁杨寺、官寺 2 个行政村(6 个自然村)的 1955 户村民搬迁来此,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村民吴修德告诉记者吴修德一家五口住在左南安置区一套 119 平方米的新房里房子收拾的干净利落,门口贴着一张“精准扶贫明示栏”,显示着 2019 年度,吴修德一家的收入及各项补助:土地流转收入 2700 元,项目分红 305 元,教育资助 6000 元,粮补 762.5 元,务工收入 3万元 吴修德有三个孩子,11 岁的小儿子和 14 岁的二女儿都在社区学校入了学,可以享受一定的教育补助,大女儿读卫校,每年有 3000 元的“雨露计划”补助。
他最高兴的是孩子们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左南安置区 24 班制小学、9 班制幼儿园已经成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有封闭式“风雨操场”、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连阅览室、舞蹈室、音樂室、美术室、书法室等专用活动室也配置齐全,师资也是各大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吴修德说“比以前强多了” 鄄城县左南安置区扶贫车间 左营乡郭集小学老教师吕建军清楚地记得旧村的教学条件:“我教了 38 年书,一直在黄河滩区,因为洪水,经历了四五次校舍重建冬天窗子关不上,学生的手上冻得都是疮,脸上也有,好长时间过不来,看着很心疼现在,滩区的孩子们搬进了明亮温暖的教学楼,拥有了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 记者在左南安置区参观,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绿化带内栽种着绿植,楼房为4+1 模式,每户带一间一楼储藏室 “原来的村子地面高低不一,主要因为盖房子前先要垫台,只有把地面垫高,才能尽量避免被洪水侵袭社区干部介绍:由于各家情况不同,也就导致了村子路面高低不平,十分混乱因为经常面临水患威胁,滩区人大多不会把房子建得很好,这也影响了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自从搬迁后,不仅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在二层楼的社区服务中心里,容纳了办公室、活动室、党建室、阅览室、警务室、卫生室、物业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大厅、乡村记忆馆等功能,此外,社区里还建有超市、农村幸福互助院。
左营乡有关人士介绍: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乡里成立了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临时党支部,从一开始的宣传发动,到成立搬迁指挥部,到入户调查及确定搬迁人口,再到收缴房款、签订协议和组织群众选房,以及组织群众搬迁入住和旧村拆迁工作,支部始终以“认真落实政策、走访了解群众心声、细心解决群众疑惑、实地督导搬迁工作开展”为要求,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的每一个环节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从地理位置来看,左南安置区位于乡驻地西南 200 米处,选址是经过丁扬寺村、官寺村群众代表大会选定,在乡驻地 10 分钟生活圈范围内,距离旧村 2000 米左右,既方便生活又方便生产规划户型也是根据群众意愿,分 25、50、75、100、119 平方米 5 个户型 整个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鄄城县左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沈欣和指挥部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一起吃住在工地,每天早六点、晚六点召开碰头会,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与调度,及时解决搬迁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在左南安置区小学建设期间,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安置区小学建设质量安全,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沈欣亲自担任工程建设钢筋工队长前后 5 个多月、150 余天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坚守在工地,深入安置区小学建设现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协调化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2018 年 9 月,左营乡黄河滩区的 4 个行政村、8 个自然村、2779 户 8639 人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安置区小学顺利启用,滩区百姓告别了饱受洪水威胁的黄河滩,开启了安居幸福的新生活 扶贫车间托起致富梦扶贫车间托起致富梦 “搬得出、稳得住、还得逐步能致富”,这是鄄城县委县政府、左营乡党委政府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记者在左南安置区看到,扶贫就业车间的投入使用,走出了一条脱贫就业、致富增收之路 在社区服务中心,记者随意与一位物业公司的老人聊天,得知:他曾经也是贫困户,现在虽然“摘了帽”,但扶贫的政策依然享受除了国家的贫困补助、土地流转收入以外,如今他在社区物业上班,每月还可以领 600 元的工资,“说实话早就脱贫啦”,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很满意 “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一个样,有楼住、有班上正在左南安置区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户岳春莲说:“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 40 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鄄城县根据本县实际和滩区特点,以人发、休闲用品等优势产业为支撑,在居民搬迁点建设扶贫车间车间承包给经营性公司使用,能实现房租、税收收入,还能切实解决村民“就近务工”的需求 5 月 25 日,记者走进左南安置区扶贫车间,只见可容纳几百人的车间里,许多村民正在忙碌,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还有不少孩童在大人身边穿梭玩耍。
“疫情影响,孩子们不能上学,只能带来车间照看了”几位正在干活的老人告诉记者记者随机问了几位村民的收入,“工资是采取计件制,做这样一绺假发 2 毛钱,一把需要 10 绺,也就是 2 块钱,一天下来收入 50 元左右吧”车间承包者做出口贸易的“老板” 王爱华告诉记者:手工制作的假发主要是出口南非等地,这个工作的好处是需要的劳动力多、且务工时间灵活,正适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收 左营乡有关人士介绍:2019 年 2 月左南安置区扶贫就业车间投入使用,车间最多用工 100 多人,平時人员 60-80 人,贫困人口占到 1/3 以上,车间采取计件工资,同时一部分人也可以取料回家加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扶贫就业车间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还成立了公司,为左营乡提供了部分税收,解决了社区管委会的部分管理开支费用,实现了扶贫就业车间承包者盈利、群众就业增收、社区管理经费收入增加三方共赢 为满足滩区群众多元化就业创业服务需求,左营乡还积极创新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推动充分就业、积极创业、智慧就业、标准服务工作在社区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 “四型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解决了服务最后一站的问题,社区群众就业务工率达 94%以上,并不定期举办创业政策宣传咨询会等各项活动,积极为有创业意向的搬迁群众提供创业项目和创业场地。
鄄城县左营乡的发展思路是: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促脱贫、促振兴为主线,以“工业强乡、商业兴乡、农业稳乡、环境立乡、文化活乡”为实施战略近年来,左营乡工业经济连年健康运行,税收大幅度提高;投资 3.6 亿元的长青生物质发电项目、占地 3.3 万亩的山东上上滩田园综合体等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左营乡晋级为“中国淘宝镇” 有了梧桐树,不愁凤凰来滩区群众搬迁后,住上了新房,口袋里的钱包也鼓了起来,年轻小伙娶媳妇的也多了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这一搬迁,房子问题也解决了别说年轻人好找对象了,就连以前村里的一些老光棍也重新组建了家庭,年后,社区里光喜事就办了好几起 左营乡村民吴修德在安置区的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