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与民族识别 课件.ppt
55页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主讲:王希辉民族学概论历史系wxh0771@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与民族识别第一节 什么是民族一、民族 概念的历史发展 1.西方社会民族概念的表述 2.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 3.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表述 历史系4.1.1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西方社会民族概念的表述• 在古希腊时期,“民族”一词就开始使用 • 意大利学者马奇(1851)就说:“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即有 血统)、习惯、语言的统一 • 瑞士--德国布伦奇里(1852)认为:“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 结果也,民族最要的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属一地;(二) 其始也同一血统;(三)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 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 由这八种因素相结合,并传之子孙,久而久之,则成为民族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卷五说二) • 英文辞书中,民族(nation)一词,既可解释为民族,又解 释为国家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欧美国家都形 成了单一民族国家。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2.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上)• 《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 族也” • 古代使用的“族类”概念,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国古 代的民族概念 • 南朝宋齐时期,道士顾欢在《夏夷论》提出:“今 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 云于剪落之徙,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可变 这是最早使用“民族”一词的文献这里的“民族 ”一词与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其义相近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2.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下)•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在十九世纪后 半期,受到日本文汉字“民族”一词的影响而出 现的 • 1903年,梁启超在翻译不伦奇里德概念后认为: “(一)其始也同居于一地”,加上自己的注“ 非同居不能同族也,后此则或同一民族而分居各 地或异族而杂处一地”;在“(二)其始也同一 血统”加上自己的注“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 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这是最早在中 国出现的一个 比较完整的民 族概念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汪兆铭《民报》第一号提出民族“六要素”一,同血系二,同语言文字三,同住所(自然之地域)四,同习惯五,同宗教(近世宗教信仰自由,略减其例)六,同精神体质(梁启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这个是中国人自己对民族下的最早定义。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孙中山《三民主义》:“我们研究许多不相 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 ,自然不能不归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 风俗习惯这五种力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 成的,不是用武力征服得来的《孙中山选 集》(卷一本)1981年版)1937年《辞海》“民族”词条:“以血统、生 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之人 群曰民族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3.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经典表述 •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者• 1913年,斯大林在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 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 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民族”定义包含三层意思:民 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有“四大要素”或“四大 特征”;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产生• (1)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民族特征 的论述;他们对民族特征、特性问题有过许多的论 述,如,提到语言、地域、共同历史、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共同感情、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工业 条件等等。
• (2)客观依据:欧洲、俄国的民族概况; • (3)现实目的: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特点• 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特点(1)继承性、发展性 (2)科学性、完整性 (3)针对性、批判性 • 斯大林民族定义在20世纪20年代末翻译介绍到中国,新中 国成立后一直沿用这个定义 •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 套用于中国的实际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二 当前国内的几个主要概念• 1. 斯大林的定义(经典) →传统• 2. 学者(龚永辉) →学术• 3. 2005年 中央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的定义→政治兼学术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学者(龚永辉)的看法• 从满足国家语境、民间习惯、历史传统三 个条件下的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社会复杂作用下通过历史渊 源或现实利益等多元认同而形成的有特定 的族称和相应的文化模式的自组织系统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2005年 中央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的定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 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 们共同体。
•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 渊源、生产方式、语言 、文化、风俗习惯以及 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 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 其一,共同历史渊源 • 其二,共同生产方式 • 其三,共同语言 • 其四,共同文化 • 其五,共同风俗习惯 • 其六,共同心理认同 • 另外,宗教因素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2节 中国的主要民族• 一 中国民族所处的环境• 1.三级阶梯 高原 丘陵 平原• 2.活动空间的相对封闭性:高原,大海和大漠等阻隔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二 中国的主要民族• 汉语民族:2个 • 壮侗语族:8个 • 苗瑶语族 :3个 • 藏缅语族:17个• 孟·高棉语族:3个• 突厥语族:7个 • 蒙古语族 :5个• 满·通古斯语族:5个• 其他语族民族:俄罗斯族 塔吉克族高山族朝鲜族京族仡佬族 另:还有一些未识别族群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一) 夏尔巴人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夏尔巴人(Sherpa)在藏语中表示“来自东方的人”,相传先祖来自 中国甘孜地区。
是一个散居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 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操藏语族夏 尔巴语,但无文字,书面使用藏语现存约4万人,主 要居住在尼泊尔境内,中国西藏境内有约1200人 夏尔巴人有姓无氏,同姓不婚,一般也不与外族通 婚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以萨迦派和噶举派为主, 保留有较多的原始信仰夏尔巴人忌食鱼、狗和小牛,由于受印度教影响, 虽不忌牛肉,但从不主动屠宰牛主食以玉米为主, 讲究使用茴香、辣椒等调味料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关于夏尔巴人的起源问题,说法不一1. 有的说是在成吉思汗时代,位于四川甘孜的一支部 队被元朝军队打败,逃到西藏嘎尔定居下来,成为今天的 夏尔巴2. 有人说夏尔巴是从尼泊尔名叫“夏尔孔布”的地方迁居 西藏的移民夏尔巴人大都同意后者的说法夏尔巴人有姓无氏,与藏族的姓名没什么区别,一般 也不与外族通婚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以萨迦派和噶举 派为主,还保留有较多的原始信仰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二)克木人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克木人(Khmus)• 要居在中越、中老、中缅边界上,泰国北部和柬埔 寨北部也有分布,中国大概有2000多人。
• 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夫兄弟婚、妻姊妹婚相当普遍 保存母系氏族残余,招婿之风盛行,舅父在家中 具有重要地位个别地区还有群婚现象 • 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克木语,属南亚语系孟 高棉语族多住山坡,村寨稀疏长期过着游耕生 活,以玉米、薯类和豆类为主食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克木人主要从事旱地农业过去耕作方法是刀 耕火种妇女已会用自己种的棉花纺织男子 耳垂上留有大孔,可见原来戴过沉重的耳环 克木人实行氏族外婚制,有从妻居的习俗男 子先要上门从妻居三、四年,可终身从妻居 • 主要研究成果:1,范洪贵《同根生的民族》(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 ,2002)2,周建新《中老中越跨国民族及其族群研究》(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2)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三)白马人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白马人• 白马人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 大约有1万人左右他们自称“贝”,即“番人” 的意思,有时候也称虎为“白马藏人”,或者 “氐人不”,学术界称呼为“达布人” • 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 一带的少数民族,解放初期被定名为藏族 ,定名的主要根据是由于他们与松藩、虎 牙等藏民生活区毗邻。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长期以来,白马人对于自己被称为藏族,普遍存在意 见学术界也就白马藏人的族属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著名历史学者徐中舒、缪钺、邓子琴等认为“白马藏人 ”是历史上古老氐族的后裔;藏族学者桑木旦等认为是藏族;任乃强教授等则认为是古代“宕昌羌”的后裔;也有人主张是另一种民族最近有学者认为:古代白马氐族的后裔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教授在《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 题》一文中,把“白马藏人”作为典型对象费先生也认为 :“平武藏人”在历史上并非藏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四)僜人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主要居居住在西藏地区,自称“达让”或者“格曼” 达曼”称“格曼”为“教”,“格曼”称“达让”为“吉 孟”或者“吉孟总”,“总”是“人”的意思接木记事 ,相信万物有灵 • 僜人俗称“僜巴”,分布于藏印交界地区,即喜马拉雅山 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等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的林区 居住在察隅的僜人共有1400多人 •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尚未正式从法律上确立 为独立的少数民族。
• 由于僜人世居深山老林,在旧西藏,僜人倍受歧视,被蔑 称为“会爬山的猴子”、“野人”,只能居住在深山老林 里,而他们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刀耕火种、野外撒播, 刻木结绳记事,原始的狩猎方法,敬鬼又驱鬼的原始生活 方式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第3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 一、民族识别的必要性 民族识别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正当要求和意愿, 也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需要1、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 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2、民族识别是顺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 3、民族识别是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推动各民族 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二、民族识别的依据指导思想: 我国的民族识别,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 族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我国民族的实际,辨证地、科 学地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工作中,理论和实 际相结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