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缘油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docx
14页一.绝缘油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充油电气设备内绝缘油中 的溶解气体组分(包括氢、甲烷、乙烷、乙烯、乙块、一氧 化碳、二氧化碳、氧及氮等)含量的方法,其浓度以^ L/L 计量充油电气设备中的自由气体(气体继电器中气体、设 备中油面气体等)也可参照本方法进行组分分析,其浓度以 HL/L计量2试验性质预试、交接、大修3试验方法3.1方法概要首先按要求采集充油电气设备中的油样,其次脱出油样中 的溶解气体,然后用气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各气体组分,浓 度用色谱数据处理装置或记录仪进行结果计算3.2样品采集按GB7597—1987全密封式取样的有关规定进行在运输、 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3.3仪器设备和材料3.3.1从油中脱出溶解气体的仪器,可选用下列仪器中的一 种3.3.1恒温定时振荡器彳主复振荡频率275 次/min + 5 次/min,振幅35mm±3mm, 控温精确度±0・3°C,定时精确度±2min3.3.2气相色谱仪专用或改装的气相色谱仪应具备热导鉴定器(TCD)(测 定氢气、氧气、氮气)、氢焰离子化鉴定器(FID)(测定烃 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镍触媒转化器(将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鉴定器转化为甲烷)。
检测灵敏度应能满足油 中溶解气体最小检测浓度的要求3. 3.2.1仪器气路流程3.3.2.2色谱柱:对所检测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定量分析 要求常见的气路流程见表1表1色谱流程序流程图说明1. 分两次进样:进样I (FID) 测q〜C2进样 II(TCD) 测史、O2(N2), (FID)测 CO、N2 (Ar)N2 (Ar)H2AirN2N2H2AirCO22. 此流程适合于一般仪器;3. 图中Ni表示镍触媒转化器,Air、\、Ar、史、分别表示空气、氮气、氩气、氢1. 一次进样,双 柱并联二次分 流控制;(TCD)测史、02 (FID1 )测 R〜 C2、CO、C022. 此流程适合于 一般仪器;3. 同序号1中说明3;4. 此流程若采用三检测器(TCD 和双FID)柱1( FID1) 测r〜c2柱 II (TCD)测 史、02(N2),转 化器后接(FID「 测 CO、 CO23i_ 柱1 FIN2 口 O-'iJOO^y n针TCD Ni出一切换D日J L1.一次进样,自动阀切换操作:阀切换如图位置时:(TCD)测史、 02(FID)测 CH4、 COH2Air °阀切换脱开柱 II,连通针阀时: (FID)测 CO2、q〜C22. 此流程适合于自动分析仪器;3. 同序号1中说明33.3.3记录装置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工作站或具有满量程1mV的 记录仪。
3.3.4玻璃注射器100mL、5mL、1mL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气密性良好, 芯塞灵活无卡涩,刻度经重量法校正机械震荡法用100mL 注射器,应校正40.0mL的刻度)气密性检查可用玻璃注射 器取可检出氢气含量的油样,存储至少两周,在存储开始和 结束时,分析样品中的氢气含量,以检测注射器的气密性 合格的注射器,每周允许损失的氢气含量小于2.5%3.3.5不锈钢注射针头牙科5号针头或合适的医用针头3.3.6双头针头(机械振荡法专用)可用牙科5号针头制作3.3.7注射器用橡胶封冒弹性好,不透气3.3.8标准混合气体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单位配制,具有组分浓度含量、 检验合格证及有效使用期常用浓度以接近变压器故障判断 注意值换算成气体组分的浓度3.3.9其他气体(压缩气瓶或气体发生器) 3.3.9.1氮气(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3.3.9.2氢气:纯度不低于99.99%3.3.9.3空气:纯净无油3.4最小检测灵敏度运行设备中油含有较高的溶解气体,出厂、交接检验设备 中的油含有气体浓度很低因此,运行设备与设备出厂色谱 检验应有不同最小检测浓度要求,见表2气体出厂、交接试验运行试验气体出厂、交接试验运行试验20 °C下的浓度,口L/L20C下的浓度,HL/L氢25一氧化5.025表2要求的最小检测浓度最碳二氧化 碳1025烃类0.11空气5050500kV及以上充油电气设备和220kV及以上的互感器、套 管,在运行试验中,烃类气体的最小检测浓度,建议与出厂、 交接试验的要求相同。
3.5准备工作3.5.1脱气装置3.5.1顶空取气法一恒温定时震荡器,校正恒温定时震荡器的 控制温度与设定时间,然后升温至50 r恒温备用3.5.2气相色谱仪一使仪器性能处于稳定备用状态3.6试验步骤3.6.1脱气3.6.1.1顶空取气法一机械振荡法3.6.1.1.1操作步骤3.6.1.1.1.1贮气玻璃注射器的准备:取5mL玻璃注射器A, 抽取少量试油冲洗器筒内壁1-2次后,吸入约0.5mL试油, 套上橡胶封帽,插入双头针头,针头垂直向上将注射器内 的空气和试油慢慢排出.使试油充满注射器内壁缝隙而不致 残存空气3.6.1.1.1.2试油体积调节:将100mL玻璃注射器B中油样推 出部分,准确调节注射器芯至40.0mL刻度(V1),立即用橡 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为了排除封帽凹部内空气,可用 试油填充其凹部或在密封时先用手指压扁封帽挤出凹部空 气后进行密封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空气气泡进入油样注 射器B内3.6.1.1.1.3加平衡载气:取5mL玻璃注射器C,用氮气(或 氩气)清洗1-2次,再准确抽取5.0mL氮气(或氩气)然后 将注射器C内气体缓慢注入有试油的注射器B内含气量低 的试油,可适当增加注入平衡载气体积,但平衡后气相体积 不应超过5mL。
一般分析时,采用氮气做平衡载气,如需测 定氮组分,则要改用氩气做平衡气3.6.1.1.1.4振荡平衡:将注射器B放入恒温定时振荡器内的 振荡盘上注射器放置后,注射器头部要高于尾部约5°, 且注射器出口在下部(振荡盘按此要求设计制造)启动振 荡器操作钮,连续振荡20min,然后静止10min室温在10°C 以下时,振荡前,注射器B应适当预热后,再进行振荡3.6.1.1.1.5转移平衡气:将注射器B从振荡盘中取出,并立 即将其中平衡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转移到注射器A内室温下 放置2min,准确读其体积Vg (准确至0.1mL),以备色谱分 析用为了使平衡气完全转移,也不吸入空气,应采用微正 法转移,即微压注射器B的芯塞,使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进入 注射器A不允许使用抽拉注射器A芯塞的方法转移平衡气注射器芯塞应洁净,以保证其活动灵活转移气体时,如发 现注射器A芯塞卡涩时,可轻轻旋动注射器A的芯塞3.6.2样品分析.3.6.2.1仪器的标定采用外标定量法用1mL玻璃注射器D准确抽取已知各组 分浓度Cis的标准混合气0.5ml (或1ml)进样标定从得到 的色谱图上量取各组分的峰面积Ais (或峰高his)。
标定仪器应在仪器运行工况稳定且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两 次标定的重复性应在其平均值的±2%以内每次试验均应标 定仪器至少重复两次取其平均值而(或添)3.6.2.2试样分析用1mL玻璃注射器D从注射器(机械振荡法)或气体继电 器气体样品中准确抽取样品气0.5ml (或1ml),进样分析从所得色谱图上量取各组分的峰面积Ai (或峰高hi)重复脱气操作两次,取平均值反(或而)样品分析应与仪器标定使用同一支进样注射器,取相同进 样体积3.6.3结果计算3.6.3.1米用机械振荡法的计算3.6.3.1.1样品气和油样体积的校正按式(1)和式(2)在室温、试验压力下平衡的气样体积Vg和试油体积V1分别校正为50°C试验压力下的体积:v,g=Vg x _|2L (1)V 1= V][1+0.0008x (50-t) ] (2)式中:V,g—50C试验压力下平衡气体体积,mL;Vg一室温t、试验压力下平衡气体体积,mL;V ]—50C时油样体积,mLV]—室温t、时所取油样体,mL;t一试验时的室温C0.0008——油的热膨胀系数,1/C3.6.3.1.2油中溶解气体各组分浓度的计算按式(3)计算油中溶解气体各组分的浓度:Xi = 0.929 x—^ • Cis • = Ki + -g (3)101.3 Ais [ VJ式中:Xi一油中溶解气体i组分浓度,uL/L;Cis 一标准气中i组分浓度,U L/LA一样品中i组分的平均峰面积,mm2;AiS—标准气中,•组分的平均峰面积mm2;V’ g—50C试验压力下平衡气体体积,mL;V ]—50C时油的体积,ML;P—试验时的大气压力,kPa;0.929一油样中溶解气体浓度从50C校正到20C时的温度校正系数。
式中的反、布也可用平均峰高hi、hs代替50 °C时国产矿物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各组分分配系数(Ki)见表3测定方法见附录B对牌号或油种不明的油样,其溶解气体的分配系数不能 确定时,可采用二次溶解平衡测定法见附录C表3 50C时国产矿物绝缘油的气体分配系数(Ki)气体Ki气体Ki气体Ki氢(H2)0.06氧化碳(CO)0.12乙 块(C2H2)1.02氧(O2)0.17二氧化碳(CO2)0.92乙 烯(C2H4)1.46氮(N2)0.09甲 烷(CH4)0.39乙 烷(C2H6)2.303.6.3.2自由气体各组分浓度计算按式(4)计算自由气体各组分浓度:Aig (4)Xig = Cis .式中:Xig——自由气体中,.组分浓度UL/Lcis 一标准气中i•组分浓度u L/L诙一自由气体中i组分的平均峰面积.mm2布一标准气中i•组分的平均峰面积・mm2其中反、AiS也可用平均峰高hi、hiS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