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霉素过敏.docx
12页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一)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种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由用药或注射异种血清引起1. 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可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获得免疫原性,进而刺激机体产生 IgE ,使之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噻唑或青霉烯酸后,可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青霉素在弱碱性溶液中容易降解,因而使用时应新鲜配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这可能是曾吸入过青霉菌孢子或使用过被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之故初次注射也可发生过敏,有些患者以前可能使用过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或皮肤黏膜接触过青霉素或其降解产物,吸入过青霉菌孢子等)其他药物如普鲁卡因、链霉素、有机碘等,偶尔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2. 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又称血清过敏症或再次血清病常发生于既往曾用过动物免疫血清,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后来再次接受同种动物免疫血清的个体临床上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出现此种反应二)呼吸道过敏反应多因吸入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可表现有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三)消化道过敏反应少数人在食入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主的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四)皮肤过敏反应可因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及寒冷刺激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讨论题:病人注射青霉素发生休克是什么原因?试述发生机理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初次青霉素进入机体,分解成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这两部分作为半抗原与机体的细胞或蛋白结合构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处于致敏状态,当青霉素再次进入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抗体结合,使膜表面的FcεRI交联,触发致敏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原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青霉素(或称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现属伦敦帝国学院)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实验室中发现青霉菌具有杀菌作用,193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Earnest Chain, 1906-1979)、弗洛里(Howard Florey, 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 Heatley, 1911-2004)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
弗莱明因此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不良反应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鞘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由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故不提倡青霉素类药物链霉素各种血液制品破伤风等几种疫苗等等为什么要做皮试?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类、头孢菌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博莱霉素、二性霉素B、磺胺类、吡哌酸、苯巴比妥、甲丙氨酯、氯丙嗪、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吗啡、哌替啶、尼可刹米、普鲁卡因、丁卡因、阿托品、氨茶碱、咳必清、复方氢氧化铝、安络血、酚磺乙胺、右旋糖酐、对氨基水杨酸、奎宁、酒石酸锑钾、可的松、促皮质素、黄体酮、缩宫素、胰岛素、链激酶、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辅酶A、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水解蛋白、维生素B1、B2、B6、B12、C、K、肝素、抗毒血清、类毒素、疫苗、硫代硫酸钠、硫酸钡、碘造影剂、鸦胆子等。
哪些药物需要做皮试?并不是所有容易过敏的药物都需要做皮试,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按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一类是特定情况下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必须做皮试的药物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结核菌素、皮伤风抗毒素血清、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有机碘造影剂、门冬酰胺酶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另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物),这类药品目前在我院临床使用的有:中诺嘉林(头孢噻酚钠;力芬也是头孢噻酚钠,但说明节没有要求做皮试)、清开灵(冻干粉针)、益替欣(头孢替唑钠)、糜蛋白酶、维生素B1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头孢菌素类的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得多,但静注和口服头孢菌素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还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甚至窒息死亡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是否需要皮试,长期以来始终存在争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目前国内医院对头孢菌素皮试问题有3种做法:1.要求使用头孢菌素注射液前用该药稀释液作皮试,或统一采用头孢噻酚钠或头孢唑啉钠配制皮试液,阳性性不再使用;2.使用头孢菌素注射前,仍以青霉素皮试为判断依据。
凡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原则上不用头孢菌素,若过去仅有过敏皮疹反应而病情又确属需要应用头孢菌素类,可进一步做头孢菌素皮试;3.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药物,所以临床上多不作皮试,对一般青霉素过敏者也可慎用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生素内在的致敏原及患者自身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致敏原是存在于药物中的某些特定化学结构(即抗原决定簇),其中青霉素的致敏原为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的抗原决定簇除了β-内酰胺环外,还与其形成的以R1侧链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关,两者均可引起过敏反应研究表明,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类与头孢菌素类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相对较弱一般认为青霉素过敏者只有5%~10%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而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大部分对青霉素过敏同时,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也并非完全交叉过敏此外,头孢菌素类引发过敏的机制除了药物本身的结构外,还与生产过程中混入的杂质蛋白及其聚合物有关因此,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以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也不完全相同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原的多样性(药物分子、分解物、聚合物、杂质等)和抗体的不均一性用青霉素做皮试并不能测出对所有的头孢菌素类有特异免疫反应的个体,对青霉素不过敏者可能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
若仅据青霉素皮试阳性,就简单地停止应用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将使许多患者失去及时治疗的机会反之,对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亦难以保证绝对的安全鉴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头孢菌素药物的皮试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除说明书要求外,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皮试不必列为常规,仅限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因此临床应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2.如患者确系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宜做头孢菌素皮试由于不同药物其致敏原各不相同,皮试液应采用原药物,而不应采用青霉素或其他头孢菌素类代替;3.皮试液应由该头孢菌素(同批号)配制皮试方法和结果判断可参照青霉素的判断标准;4.确实具有对某种头孢菌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原则上不宜再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或尽量选用侧链结构差异大的其它头孢菌素,在用药前应做该药的皮试,皮试阴性者也需严密监测,做好药物过敏的抢救准备;5.对青霉素过敏者予以头孢菌素治疗时,不宜采用静脉推注,首次给药初始阶段宜缓慢滴入,观察确无严重过敏反应再继续给药;以尽可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危害;6.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皮试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在头孢菌素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过敏反应治疗:青霉素G(Penicillin G,苄青霉素)【用途】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及螺旋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于:①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淋球菌引起的淋病;其他如:中耳炎、丹毒、猩红热、败血症、心内膜炎等②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③螺旋体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用法】①成人常用量:肌内注射,40~320万u/次,2~4次/日;静脉滴注,200万1000万U/日,分2~4次给药②儿童常用量:肌注,每日2.5万~5万U/kg,分2~4次给药;静滴,每日5万~20万U/kg,分2~4次给药注意事项】①一般毒性低,青霉素G钾盐静注易引起高血钾②可出现过敏反应:皮疹、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过敏性休克③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a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b皮肤过敏实验:凡初次注射或停药3天后的患者及更换批号时都应做皮试,皮试阴性者才可用药c皮试方法:以青霉素生理盐水溶液0.1ml(内含25~50 u)注入前臂曲侧皮内,20分钟内观察局部,若出现红肿或有伪足,直径大于1厘米,或出现头晕、胸闷及全身发痒等症状均认定为阳性,禁止使用本品。
d第一次注射后应观察半小时e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抢救:肌注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或1mg肾上腺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应备有氢化可的松、升压药等④青霉素注射液应现用现配,水溶液不宜久放,局部应用易引起过敏反应,应避免使用氨茶碱是缓解哮喘的常用药物.意见建议:氨茶碱的主要成分为茶碱与二乙胺复盐.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也能松弛肠道,胆道等多种平滑肌,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