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生活离不开农业二课时.doc
7页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第一单元 我们的衣食之源单元教材分析教学主题:主题一 生活离不开农业主题二 探访农作物的家主题三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主题四 走进北京新农村 单元特点: 1、外延大、跨度大; 2、开放性明显; 3、突出北京特色课标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P14:9.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些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教材分析:主题一 生活离不开农业 本主题包括“识五谷,知农业”、“衣食住行与农业”、“各行各业与农业”三个学习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北京的先农坛入手,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五谷”,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和学生的日记,认识五谷,了解五谷的特征再通过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各行各业与农业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主题二 探访农作物的家本主题包括“从五色土说起”、“这方水土这方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三个课题主要是借用中山公园中的五色土,从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人们长期以来对土地有一种依赖,并认识中国现有的土壤。
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作物的生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主题三 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本主题包括“远古农业的出现”、“农业工具的演变”、“农学思想的初绽”三个课题通过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参观活动,知道我国农耕文明出现的情况,远古农业的状况知道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农业机械使用的情况并对中国历史上关于农事记载的农书、二十四节气等有认识和理解主题四 走进北京新农村本主题包括“京郊农业的发展”、“科技支农到田间”、“美丽乡村展新颜”三个课题通过认识京郊农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科技农业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等,认识当代新农村的建设,党的三农政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中的巨大作用课时分配:本单元共8课时,其中单元检测1课时主题一 生活离不开农业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调查了解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与相关知识,让学生感悟到农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农业、尊重农民、珍惜农业成果的情感2.技能:通过调查农业生产的情况与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调查与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一日生活,培养学生的分析(农业与生活的关系)能力。
3.知识:初步了解关于“五谷”的几种说法,认识一些农作物;知道农业的结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初步渗透“农业生产”的概念(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知道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教学重点:1、三农问题2、关于农业的相关概念与知识(知道农业的结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知道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3、通过调查农业生产的情况与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调查与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一日生活,培养学生的分析(农业与生活的关系)能力教学难点:1、农业文明2、自己家乡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3、理解农业的结构教学准备:1、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学生观察自己家的一日生活,填空记录表格调查家乡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主要种哪种农作物、主要是哪一方面的农业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主题一 生活离不开农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牧业 (“五谷”) (种植果树) (养殖鱼、虾……) (养羊、牛、鸡……) 农业 栽培植物 饲养动物一、引入新课(4分)1.出示“先农坛”照片,学生观察,谈自己的了解。
2.教师介绍:先农坛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和举行亲耕的地方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但不是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在俱服殿更换亲耕礼服,随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观耕台位于先农坛东南,方型台面,方石铺墁,周围有汉白玉石栏东南西三面各有台阶八级台前有一亩三分田地,是皇帝亲耕的地方3.学生听过介绍谈想法或感受预设:中国古代人很重视农业生产,说明农业很重要)4.板书揭示课题,学生齐读板书:一 生活离不开农业)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34分)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农业的理解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2.教师出示关于农业的古诗(句):《悯农二首》谈话:古代的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重视农业;古代著名的诗人也以农业为题材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农业3.板书名词:五谷五谷)指名谈自己对“五谷”的认识学生阅读教材P4页“链接”,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出示一些图片,使学生认识“五谷”(结合教材P5页的谜语)教师谈话:种植五谷是农业,我们称之为“种植业”(板书)。
4.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还有哪些也可以归在农业一类?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如:种植果树 (养殖鱼、虾……) (养羊、牛、鸡……)(预设: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这些,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还包括这些;如果学生已经提到,则这些图片用于深化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下面的概念)教师谈话:种植果树、其他树木——林业养殖鱼、虾等——渔业饲养牛、羊、鸡等——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都是农业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谈谈自己对农业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前面谈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初步认识到农业与生活的关系:生活离不开农业))6.渗透——教师谈话: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的生产活动,如果分类的话,种植业和林业都是栽培植物的活动,渔业和牧业都是饲养动物的活动,所以农业生产就是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板书: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农业生产)7.分组说一说农业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是农业生产?指名说8.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9.整理知识点,学生记录在书中空白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现在的“五谷”主要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农业生产就是人们从事的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
·人类的文明首先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三、布置作业(2分)课下观察自己家的一日三餐,记录所吃的食物,想一想它们与农业的关系我家的一日三餐食物原料与农业的关系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一 生活离不开农业 衣 各 食 离不开 离不开 行 住 农业 各 行 支持 业 一、导入新课(3分)1.复习:农业包括哪些方面?现在的“五谷”指什么?(板书:农业)2.引入新课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35分)1.指名汇报交流:“我家的一日三餐”(指二三人汇报即可) 四人一组交换阅读“我家的一日三餐”表格,根据调查内容讨论,得出本组的结论汇报交流预设:家里的一日三餐离不开农业)教师小结,板书:食 离不开农业2.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与农业有没有关系呢?举例说明。
指名交流预设:学生会从住、衣、行等方面举例说明,如果学生没有从这些方面说明,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衣、住、行(离不开农业)3.教师小结:衣食住行是人们的生活,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练习: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农产品做成的,属于农业的哪个方面?(衣服、汽车、家具、皮鞋……)课件出示或学生阅读教材P7页:农业是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居所、出行等生活的基本问题过渡: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的中,除了农业,还有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它们与农业之间有没有关系呢?4.学生观察教材P8页图片,用铅笔写出图中人物或工作与农业的关系汇报交流预设:从事各行各业的职员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生产原料离不开农业)小结: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板书: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出示图片:今冬,北方地区异常干旱,还会有其它原因导致农业减产,如果农业大量减产,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小结5.学生观察教材P9页图片,教师谈话:农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必需的原材料,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比如:农产品需要运输到工厂,加工厂成品,化工厂为农业提供化肥等。
板书:支持)6.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7.整理知识点:·农业是衣、食、住、行、用的主要来源,它解决了人类吃饭、穿衣、居所、出行等生活的基本问题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为各行各业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三、布置作业(2分)课下调查:我国土壤的分布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土壤特点或适宜种植的农作物黑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