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第三单元第四单元.doc
11页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之二)第三单元一、字音狼藉(jí)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呼啸(xiào) 停滞(zhì) 磨蹭(cèng) 吮(shǔn) 吸瞅(chǒu) 馍(mó) 病笃(dǔ) 恸(tòng) 瞥(piē) 憧憬(chōng) (jǐng) 脸颊(jiá) 嘱 (zhǔ)托 颓 (tuí)唐 琐屑 (xiè) 惦 (diàn)记二、成语(1)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理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3)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4)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5)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6)唏唏嘘嘘: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发出的抽咽声 (7)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8)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9)一饱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10) 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11)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12)辗转反侧: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
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13)无精打采: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14)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三、课文知识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人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2、《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1)立意新奇;(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4、《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5、《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四、背诵内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五、古文、古诗词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1、“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2、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己亥杂诗》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人琴俱亡》(一)字词解释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3. 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了,完全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既,已经6.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二)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三)课文内容理解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3、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六、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实战示例]你正在为希望工程募捐,面对的是马路上的行人。
根据自身性格特征,就下列情境,设计一段独白,要求配以适应的表情、身姿、手势、目光,增强表达效果独白:希望工程是帮助困难家庭子女继续上学,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情系失学儿童、奉献一份诚挚爱心!爱心就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自己开心着,他人也开心.募捐开始了,感谢您对希望工程的关注,谢谢……第四单元一、 字音坻(chí) 屿(yǔ) 堪(kān) 悄怆(chuàng) 佁yĭ 然 就寝qĭn藻荇(xìng) 风靡mĭ 山岚(lán) 骤(zhòu)然傣(dǎi)族 山寨(zhài) 船舷(xián) 瑰(guī)丽 鳞次栉(zhì)比器皿mĭn 啄(zhuó) 眦(zì) 堤(dī)岸脸颊(jiá) 靴(xuē)子 稠(chóu)密 椽(chuán)子 翕(xī)忽深邃suì 翠蔓 (wàn) 寂寥 (liáo)二、 成语1).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2).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变化的感慨3).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4).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5).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6)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7)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8)可见一斑: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可证明事物或事情的一个理由9)人迹罕至: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10)大饱口福: 吃够了很好的东西或指在物质或精神上嘴部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 三、课文知识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3、《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4、《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5、《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6、《望岳》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钱塘湖春行》选自朱金城《白居易笺校》,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世称荆公,谥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四、 背诵内容《小石潭记 》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五、古文、古诗词理解《望岳》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1、 首联写出了远望中的泰山的山势2、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