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性质.docx
12页文献解读:企业的性质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和流派渊源《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的创始人科斯1937年的经典文献新制度经济学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但是最早作品发表在英国,出自年仅27岁的年轻英国人科斯 之手1937年11月,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的科斯在本国的《经济学》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一、关于科斯罗纳德•科斯,1910年12月29日生于英国 主要经历:1932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1932年-1934年任丹迪经济暨商业专校助理讲 师1934年-1935年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 1935年-1938年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 师1938年-194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 1947年-1951年任伦敦经济学院高等讲 师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1958年任布法罗大学经济学教授1958年-196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64年-1970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1964年-1981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教授1991年任堪萨斯大学法律与经济学荣誉客座教授1982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重要著作:《英国的广播:垄断的研究》、 《厂商、市场与法律》、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论文集》阳光从未停止照耀——科斯 1937年,27岁的科斯当时还默默无闻,他完成了一篇名为《企业的性质》的文章,在 被好几家杂志拒绝以后,最后终于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起先并没有人注 意到这篇文章,直到20多年后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问世后,《企业的性 质》才引起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这篇被埋没20年的文章今天被看作是新制度经济学开始 的标志。
由于他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的重要性,1991 年获得诺贝尔经 济学奖这位老人已是年逾花甲,不过当他回忆起自己的往事,他在获奖时无比欣慰的说: “当年我只有21岁,阳光从未停止照耀对于这位白发苍苍的这位老人来说,80岁时对他在20岁做的工作加以褒奖,实在是一 种奇特的经历科斯的困惑在《The Nature Of The Firm》这篇文章中,科斯首次提出了交易存在(成本)的观点但是这一观点早在几年前就形成了1932年,科斯利用一笔旅行奖学金去美国研究工业的 纵向和横向联合问题在考察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的谜底,这个问题也是困惑他很久的, 即“把价格系统作为一种协调机制的同时,为什么还存在着管理的协调功能”按照科斯自 己的叙述:1932年夏季我找到了答案,我觉察到利用价格机制是要有费用的,必须去发现 价格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起草合同,检查货物,做出安排解决争议等,都是需要成本的虽然在文章中科斯并没有明确使用交易费用这个词,但他指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 的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这篇论文也因此看作是新制度经济学 的奠基之作,同时这也是1960年科斯另外一篇宏著《社会成本问题》的萌芽思想的起点。
但是在以往正统的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中,并没有交易费用的位置参加交易的人都是具有完善理性,他们之间的交易一拍即合,从不翻悔交易费用为零和完全竞争市场的 假设确实给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便利,它使新古典经济学在形式化和数量化方面取得了 辉煌的进展,但同时也为之付出了代价 缺少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科斯的问题之一:既然传统经济学讲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会出现企 业?亚当.斯密曾经描述过一个生产扣针的工场,在这个工场中有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 有一个工人来作问题是,如果市场非常有效,每道工序的工人也可以独立生产,然后再到 市场中将半成品卖给生产下一道工序的工人但是为什么这些工人不这样作呢?为什么非要 结合成一个企业呢?这就是科斯的问题之一这在新古典经济学是无法解释的,因为在那里, 企业是市场中的最小单位,并且被视为是一个生产函数科斯想,如果将一个产品从上一道 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视为一次交易,在企业内转移和通过市场转移如果只是交易形式的不 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企业?科斯发现,市场中的交易其实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从搜寻交易对象,讨价还价,订立 契约,监督契约执行,维护交易秩序,解决交易纠纷以及对违约加以惩罚,等等;在一定范 围内,企业内的交易要简单得多:工人之间的固定分工节约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经理对 工人的指挥代替了讨价还价,工人和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同减少了在市 场中多次反复地订立契约的麻烦,因而人们很自然地要选择企业的形式。
也可以说,企业的 存在节约了交易费用科斯的问题之二:企业合并可以节约交易费用,那么为什么还要有市场交易呢?为什 么不在一个大企业内进行所有的生产活动呢?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管理难度会增加,对工人的监督会愈发困难,企业 官僚机构的弊端会越来越严重,企业内的交易成本会非线性地增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 就是边际交易成本在递增当企业内边际交易成本增长到和市场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企业 规模就不再增大,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边界这样,科斯就完满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 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科斯可以在价格机制与企业家指挥协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作为价 格机制的替代物”科斯结论性地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 许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当在边际上,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 本等于等于由价格机制组织这笔交易所包含的成本时,就决定了企业的规模边界虽然文章中,科斯既没有使用交易费用这个词,也没有把交易费用的内涵说明白,但是 它首次发现了交易存在成本的问题,并率先将交易费用引入经济分析之中,这是一个了不起 的发现交易费用使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结合了起来,它使人们可以用前者的成熟方 法去实现后者的目标。
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背景研究任何一门经济理论和学科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从天而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时代 背景,新制度经济学萌芽和科斯伟大思想的诞生也不例外一)时代背景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西方国家的两次合并浪潮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计划经济 体制实践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主要诱因第一次企业合并浪潮在1895-1904年,以横向合 并为特征;第二次合并浪潮在1916年-1929年,这次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数量大大增加 在《企业的性质》里,科斯是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开始的:1既然传统经济学讲市场是资 源配置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会出现契合和企业合并?他的结论是企业和企业合并可以节约 交易费用企业合并可以节约交易费用,那么为什么还要有市场交易呢?为什么不在一 个大企业内进行所有的生产活动呢?如同列宁说:整个苏维埃是一个大工厂科斯的结论是企业规模扩大会增加管理费用(另一种交易费用),所以,企业的规模存 在边界显然,科斯交易费用思想的形成,是离不开上述时代背景的二)理论背景和流派渊源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就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在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经 济问题而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作为变量,建立了更为接近现实经济活动的方法论。
实现了 realistic 和 manageable科斯指出:主流经济理论经常把企业描绘成一个黑箱,这是非常离奇的事情,因为在现 代经济体系中,大部分资源是在企业内部使用的,这些资源怎样使用依赖于行政性的决策, 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市场的运作结果,经济体系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当然特 别是现代公司是如何处理他们的事物甚至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经济学家的兴趣在于价 格机制,他们却忽略了市场这种支配着交换过程的更具体的制度安排由于这些制度安排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什么,所以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一个非常不完整的理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新古典经济学里,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是市场体系的价格理论, 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交易活动所依赖的制度结构新古典经济学家对企业制度和市 场制度的忽视显然是科斯写《企业的性质》的重要原因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有:1•科布-道格拉斯函数Q=ALaKB ;2. 均衡分析:即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且资源流动只服从价格信号,没有其他障 碍根据公式,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被归结为资本和劳动力两个要素的 投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学家都是用这个模型来解释经济增长的。
但是在实际经济 运行中要素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都要依赖一定的制度框架下,那些经济要素才能以一种 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核心-均衡分析中,均衡价格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价格,它是 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反之亦然, 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新古典经济学暗含的假设前提是:世界是和谐的,制度并不存在,所有 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市场的完全运行来实现,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在,除了 市场外不存在任何组织和制度这是不现实的三、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异同相同: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这种是有继承的批判, 是对其的修正它保留了新古典主义的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分析这三个主要的 分析工具,前者更注重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主张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 题的答案,后者则过于强调研究的形式化、数学化和抽象性差异: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制度是外生的、不重要的这一新古典假设,借助主流经济学 的方法,新制度经济学已将领域大大扩展:1.增加外生约束,主要是交易成本2.试图解释 市场组织和其他一些合约结构使之内生化。
各种经济组织像企业等都被模拟为一个合约网 络,各种组织形式间的竞争最终会产生均衡合约3.社会政治制度同样被看作单个主体间相 互交易的产物,制度间的生存竞争也会产生制度均衡科斯指出:过去的岁月里,在杂志和教科书上所见到的和在大学经济系课堂所听到的全 都是主流经济学的内容,而且它正变得越来越抽象,尽管它自己不那么说但是,一个不争 的事实是它与真实世界越来越疏远了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的所有努力都在试图构建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经济体制运行 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体系这曾经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研究成果但他们却忽略了那 些在市场中决定什么商品和劳务被交易且因而被定了价的因素这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蔑视 态度,但是它已成为经济学家们的习惯,且他们自己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主流经济 学在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在理论上的主导地位掩盖了他的不足之处,因为主流经济学向 来重理论而轻事实科斯把这种情况称为“黑板经济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每节课 都在黑板上写满了公式和教条,而不是去关注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走向是,在分析框架上与标准微观经济学模型相一致的同时, 更接触制度现实,摒弃黑板经济学,实现realistic和manageable。
纳入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有一种里程碑式意义正如科斯在1991年获奖感言中说 到的:让我们研究具有正的交易成本的世界!第二部分:文献主体部分一、文章脉络0、引言1、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2、企业的起源与规模确定3、 与其它企业起源学说的比较:劳动分工与不确定性4、 与其它企业规模确定学说的比较5、 检验与结论二、两条线索明线:1、 企业的起源:文章的第2.1和第3部分2、 企业规模的确定:文章的第2.2和第4部分 暗线:方法论上,对假设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反复探讨1、 引言:前人对企业的假设,可操作但不现实,本文界定企业的性质的必要性2、 文章第2.1部分,对企业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