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开关电源环路控制之传递函数.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4359356
  • 上传时间:2017-08-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6.9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开关电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反馈 可以说是开关电源的难点,相信很多电源工程师对开关电源的反馈懵懵懂懂,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一些 ,敝人 也是水平有限,借此机会将我知道的告诉大家,有许多不知道的还有请大家告诉我呢 ………….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 本文分为两部分: 1 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 2 输出到控制的传递函数 1 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 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往往离不开传递函数,开关电源也不例外,要知道传递函数 又要通过小信号建模,这需要《控制理论》和《信号与系统》的知识,还要很强的数学功底,我也查阅过一些电源书籍关于 开关电源的建模,比较复杂,在此就给出结论就好了 1.1 电压型 CCM 模式 三种基本拓扑的 控制到输出 传递函数 Buck 变换器 211,21 ( )1,2O I N E SRP E SRE A P OPPOPLOsVVV E S R fssV V E S R CQCL C f Q RLLC为锯齿波峰值, 零点输出 双重极点 品质因素 Boost 变换器 222( 1 ) ( 1 )1,( 1 ) 21 ( )( 1 ) 1, ( 1 )2 2O I N E SR R H ZP E SRE A P OPPOLR H Z P LOssVVV E S R fssV V D E S R CQCDR Df LC f Q D RLL LC          为锯齿波峰值, 零点右半平面零点 输出 双重极点 品质因素Buck-Boost 变换器 222( 1 ) ( 1 )1,( 1 ) 21 ( )( 1 ) 1 , ( 1 )2 2O I N E SR R H ZP E SRE A P OPPOLR H Z P LOssVV V E S R fssV V D E S R CQCDR Df LC f Q D RD L LLC          为锯齿波峰值, 零点右半平面零点 输出 双重极点 品质因素CCM 模式中, 从 Boost 变换器和 Buck-Boost 变换器 的传递函数可以看到,这两种变换器都有右半平面 零点,这是个“不好的零点”,随着频率的增加,这个“不好的零点”将会导致相位滞后,使系统趋向不稳定。

      为什么在 CCM 模式中会有右半平面零点呢?你可以这样理解:负载加重,输出电压下降,通过反馈占空比增大, 截止时间缩小,释放能量减少,输出电流减小,输出电压下降更多, 这是右半平面零点典型的 临时响应特性 ,而在 DCM 模式中,占空比增大促使输出电流增大,故不存在右半平面零点 我们在设计变换器时要让穿越频率远离右半平面零点,否则将会导致变换器工作不稳定 另外这个品质因素 Q 也非常重要, Q 过大会导致输出电压过冲,相位迅速滞后 180 度 1.2 电压型 DCM 模式 三种基本拓扑的控制到输出传递函数 Buck 变换器 12 11,,2211221O O E SR OP E SRE A P I N OPPLOsV V VMM V E S R fsV D V M V E S R CMfR C M      为锯齿波峰值, 零点输出极点Boost 变换器 12 11,,2 1 211 2 121O O E SR OP E SRE A P I N OPPLOsV V VMM V E S R fsV D V M V E S R CMfR C M     为锯齿波峰值, 零点输出极点Buck-Boost 变换器 1 1,2122O O E SRP E SRE A P OPPLOsVVV E S R fsV D V E S R CfRC  为锯齿波峰值, 零点输出极点电压型 DCM 模式 ,三种拓扑都只有一个输出单极点, 而不是双重极点, 而且 Boost和 Buck-Boost 变换器都没有右半平面零点 ,相位补偿相对容易。

      2.1 电流 型 CCM 模式 三种基本拓扑的控制到输出传递函数 Buck 变换器 1 11, 221O E S RLS E S R PE A S O L OPsV R R E S R f fsV R E S R C R C  为M O S 管取样电阻, 零点 输出极点Boost 变换器 2( 1 ) ( 1 )1,221( 1 )12O E SR R H ZLS E SRE A S OPLP R H ZLOssV RR E S R fsV R E S R CDRffR C L  (1-D) 为M O S 管取样电阻, 零点输出极点 ,右半平面零点Buck-Boost 变换器 2( 1 ) ( 1 )( 1 ) 1,( 1 ) 21( 1 )122O E SR R H ZLS E SRE A S OPLP R H ZLOssV DRR E S R fsV D R E S R CDRDffR C D L    为M O S 管取样电阻, 零点输出极点 ,右半平面零点需要注意的是 Boost 和 Buck-Boost 变换器都有右半平面零点。

      2.2 电流 型 DCM 模式 三种基本拓扑的控制到输出传递 函数 Buck 变换器 12 11,,2 3 211 2 321O O E SR OS E SRE A S I N OPPLOsV V VMM R E S R fsV R M V E S R CMfR C M    为M O S 管取样电阻, 零点输出极点Boost 变换器 12 11,,2 1 211 2 121O O E SR OS E SRE A S I N OPPLOsV V VMM R E S R fsV R M V E S R CMfR C M    为M O S 管取样电阻, 零点输出极点Buck-Boost 变换器 1 1,,211O O E SR OS E SRE A S I N OPPLOsV V VM R E S R fsV R V E S R CfRC  为M O S 管取样电阻, 零点输出极点 3.1 电流 型 CCM 模式 FlyBack 控制到输出传递 函数 ( 1 ) ( 1 )( 1 ),( 1 )1O E S R R H ZLSCSPssV n R D n R M O SsV R D  为匝比, 为 管取样电阻 2222m a xm inm a x( 1 ) ,2( 1 )2LR H Z PPLR H ZPn R DfLLDn R DfLD右半平面零点 为初级电感量在输入电压最低满载时右半平面零点最低11,22E S R PO L ODffE S R C R C 输出电容零点 输出极点3.2 电压 型 CCM 模式 FlyBack 控制到输出传递 函数 2 2( 1 ) ( 1 ),( 1 )1 ( )O I N E S R R H ZPCPPPssVV nVssV V n DQ  为匝比, 为锯齿波峰值2222m a xm inm a x( 1 ) ,2( 1 )2LR H Z PPLZ R H PPn R DfLLDn R DfLD右半平面零点 为初级电感量在输入电压最低满载时右半平面零点最低1 ( 1 ), ( 1 )2 2 OE S R P LOP POCnDf f Q n D RE S R C LLC     ESR 零点 输出双重极点 , 品质因素2 输出到控制 的传递函数从上文的传递函数可以看到,对于不同拓扑不同控制模式,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是 不一样的,接下来 要讲的是输出到控制的传递函数,分为三种类型,具体要用哪种类型要根据不同拓扑来选择。

      4.1 一型补偿 ' 11' 2 1 1 111COV Z sCV Z R sR C     , 幅频曲线只有一个零极点, 增益以每十倍频 20dB下降,与 0dB 相交的频率为1112f RC 相移滞后 恒定 270 度 4.2 二型补偿 3'321 2 1'12211 1 2 31211( ) //1( ) ( 1 )CORV sR CZ sC S CCCV Z R sR C C sRCC       ' 3221 ' 1 2 3 11 (1 )COV s R CCC V s R C s R C 当 时,有 3 1 3 211,22PZffR C R C幅频曲线有一个零极点,一个极点 一个零点 4.3 三型补偿 3'3 2 1 4 31 2 1'12241 1 1 2 4 3 33 1211( ) //( 1 ) [ 1 ( ) ]1( ) // ( ) ( 1 ) ( 1 )CORV sR C s R R CZ sC sCCCVZ RR sR C C sR C sRsC CC            ' 3 2 1 312 1 1 4 ' 2 1 2 4 3 3 1( 1 ) ( 1 ), ( 1 ) ( 1 )COV s R C s R CZC C R R V Z s R C s R C s R C    ,当有123 2 1 3124 3 3 111,2211,22ZZPPff R C R Cff R C R C幅频曲线有一个零极点,两个零点 两个极点4.4 TL431 与 PC817 的结合 1 2 3 132'6 3 2 6 3 2'5 1 2 3 1 5 1 2 3 16 3 25 1 2 3 1( 1 )( 1 ) [ 1 ]1 ( 1 ) ( 1 )( 1 ) ( 1 )( 1 )( 1 )C X XOS R C S R CS R CV R S R C R S R C S R CCTR CTRV R S R C S R C R S R C S R CR S R CCTRR S R C S R C                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