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育》教学大纲.docx
4页《大学生美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大学生美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大学生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音像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需播放部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努力做到直观、形象、深刻;审美实践环节可根据条件适当安排观赏演出、参观展览、分析文学或影视作品等活动,使课堂教学上的理论讲授能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要鼓励学生课下善于发现美、课上积极交流美,并给学生提供创造美和展示美的平台。
三、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在结构上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二章组成上篇:认识美—美与美育的了解第一章 美育的本质1.美的含义2.美育的内涵3.中国美育思想4.国外美育思想5.马克思主义的美育思想第二章 美育与全面发展1.美育与德育2.美育与智育3.美育与体育4.美育与劳动教育第三章 大学生美育1.大学生美育的意义2.大学生美育的特征3.大学生美育的路径中篇:感受美—无处不在的美第四章 大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1.审美意识的概念2.审美意识的特征3.审美能力的概念4.审美能力的结构5.审美心理的概念6.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第五章 自然美1.生态美的内涵2.生态美的类型3.风景美的内涵4.风景美的类型第六章 社会美1.行为美2.健康美3.包容美第七章 艺术美1.造型艺术美2.表演艺术美3.综合艺术美4.文字辞章美下篇:创造美—让生活更美好第八章 精神美1.民族精神美2.时代精神美第九章 制度美1.中国之志美2.中国之制美3.中国之治美第十章 劳动美1.行业美的内涵2.行业美的类型3.职业美的内涵4.职业美的类型第十一章 科技美1.科技人文美的内涵2.科技人文美的体现3.科技伦理美的内涵4.科技伦理美的体现第十二章 校园美1.校园环境美2.校园文化美3.大学生如何践行校园美四、学时分配表章序内容课时备注第一章美育的本质2第二章美育与全面发展2第三章大学生美育2第四章大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2第五章自然美2第六章社会美4可安排审美实践1次第七章艺术美2第八章精神美4可安排参观展馆1次第九章制度美2第十章劳动美4可安排志愿者活动1次第十一章科技美2第十二章校园美4可安排参观校园1次合计32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大学生美育》 主编:姚勇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2月参考书:《大学美育讲义》 主编:王德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7月《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 主编:胡燕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美学原理》 主编:叶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4月《大学美育》 主编:仇春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4月六、考核方式与评定标准1.考核方式:考试2.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占30%;考试成绩占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