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史109页.ppt
109页• 美国电影史• 一部没有美国和好莱坞的世界电影史就不成其为世 界电影史 • 有人说,一部世界电影史,就是好莱坞对全球电影 市场的征服史;也有人说,一部世界电影史就是一部反 好莱坞电影的历史 1• 本章主讲内容• 一、美国早期电影 • 二、经典好莱坞时期 • 三、新好莱坞时期2一、美国早期电电影• 1、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 ”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 2、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 众性放映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 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 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 演出之后放映 3• 4、1903年,鲍特以其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拍摄出 了他最著名的影片《火车大劫案》和《一个美国消防队员 的生活》,使得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 影片中使用了交叉剪辑技巧,鲍特因此成为用交叉剪辑 手法营造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从而也确立了他在美国 电影中,以及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地位。
• 交叉剪辑,是指两个场景按顺序拍摄,但以在两个场 景之间来回切换呈现交叉剪辑给人一种两个情节在不同 地点同时发生的感觉交叉剪辑经常出现在第三幕,用以 形成高潮场面交叉剪辑也可以用于其他目的4鲍特与《火车大劫案》 • 《火车大劫案》是一部 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 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的 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 而受到惩罚的故事作为依托 ,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具有强 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 的作品 • 影片共分13段,每一段 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 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 5• 5、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niè]币影院(入场券 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 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 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 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 镍币影院,电影业发展初期美国电影院的通称,因入 场费只需一枚五分镍币而得名,是今天电影院的前身 6• 6、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 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电影理论 家、公认的电影艺术的奠基人。
• 在格里菲斯之前的电影基本上离不开戏剧美学的范畴 ,但从1908年以后,格里菲斯开始进行探索、吸收别人的 发明并融会贯通,加以发展,他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比 较完备的电影叙事语言《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 异》就是格里菲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因此,他被称为“ 现代电影之父” 7• 《一个国家的诞生》于1915年拍摄 完成长12本,耗资10万美元 • 格里菲斯将他在拍摄短片时所获得 的经验汇集起来,在这部以美国南北战 争为背景进行表现的影片中,出色地发 挥了电影艺术的分镜头和剪辑的独特表 现力,并运用不同景别、多变的角度、 机位和移动摄影等方法,运用“化”、 “圈人圈出”、“淡人淡出”、“闪回 ”等技巧,最后以1500个镜头精心构制 而成 • 在长达3小时的影片中,银幕上既有 壮观的场面、历史伟人,又有细腻的温 情、平凡百姓;既有残酷的战争、节奏 紧张的营救,又有安逸的生活、美妙情 趣的抒发 8《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是格里 菲斯1916年摄制完成的另一 部重要作品影片由4段相 隔数千年互不相关的故事连 缀而成 :《母与法》、《 基督受难》、《圣巴多罗缪 的屠杀》和《巴比伦的陷落 》。
故事虽不相关,但反映 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祈求和 平,反对党同伐异格里菲 斯描述他自己的构想:“四 个大循环故事好象四条河流 ,最初是分散而平静地流动 着,最后却汇合成一条强大 汹涌的急流 9• 1908年,在欧洲出现“艺术电影运动”的同时,在美国围绕着“专利权”的斗争,最终以爱迪生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公司各自形成托拉斯系统而宣告结束• 就在这一年,曾在鲍特影片中做过演员的格里菲斯,进入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开始了他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涯• 格里菲斯与“艺术电影运动”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重叠,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发展电影的叙事功能;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即如何对待文学的叙事形式 •格里菲斯对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10• (1)电影的叙事形式 • 格里菲斯的电影的叙事形式明显地受到了狄更斯小说 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 • (2)电影的叙事时间 • 格里菲斯在影片宏大的叙事时间的表现中,以具体的 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 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这就大大超越了影片实际叙事 时间,扩大了影片叙事的心理时间,给人以感染力和震撼 力。
• (3)电影的叙事空间 • 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的叙事空间的更大的贡献,则是他 那冲破故事空间的束缚和冲破画框的束缚的空间观念 11• (4)电影的叙事语言 • 格里菲斯认为:“一幅图画是普遍的象征,而一幅动 的图画(指电影)则是普遍的语言 • 在格里菲斯的影片中,每一个段落通常是由若干个镜 头组成而每一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了其中的某一个部分, 但同时也构成了格里菲斯所创造的那个世界的整体视觉印 象 • 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语言上的独特表现,最突出的往 往被人们认为是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的运用 • 我们知道特写镜头并不是格里菲斯的发明,但他却是 最早地意识到这一镜头的特征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化的叙事 语言 127、查尔斯·卓别林的喜剧观念• 卓别林出生于1889年,他的童年有着狄更斯小说中的 人物遭遇,饱经磨难为了谋生,这位出生于贫苦演员家 庭中的孩子,最终仍旧选择了演艺生涯17岁时卓别林进 入英国卡尔诺剧团成为一名哑剧演员23岁时他随卡尔诺 剧团赴美国巡回演出,卓别林喜剧表演的才华随即被启斯 东的老板凯塞尔和赛纳特所发现,从此卓别林步人了美国 电影业。
• 1914年当格里菲斯准备拍摄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 的时候,卓别林在赛纳特导演的《谋生》中开始了他的第 一部影片的拍摄13• 1915年,卓别林开始转向爱赛耐公司,主演了14部影 片,之后又转向了缪区尔公司,制作了12部影片在这个 过程中,卓别林在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主题和探索着人物 形象的表现,同时在形式技巧上也日趋成熟 • 他在《移民》、《狗的生涯》、《田园诗》、《寻子 遇仙记》以及后来的《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 时代》、《大独裁者》等大批优秀影片中,深刻地表现了 个人与未卜命运的冲突、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与强权政治 的冲突、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与工业化文化之间的冲突 • 为此,卓别林曾遭到过种种中伤和迫害,甚至被美国 政府称作“不受欢迎的人”而驱逐出境然而,全世界人 民喜爱卓别林的影片,喜爱他所塑造的夏尔洛这一流浪汉 的银幕形象14• 卓别林对于电影的贡献正如霍华德·劳逊所指出的那 样: • “卓别林和格里菲斯一样“他们着手解决的是类似的 技术问题和美学问题,他们在方法上和题材上相互影响, 彼此得益格里菲斯梦想创造宏伟的群众性艺术,而卓别 林出色地而又朴实无华地铸造了一种为群众服务的艺术” 。
• 为此,我们这里便把卓别林的电影喜剧观念和特色,以及 他对于电影的贡献放在电影艺术观念演变的发展中来作一 具体地分析和概括 • (1)人物形象的塑造 • 里菲斯的影片特点是以电影的形式创造史诗般规模的 人类社会活动,而在卓别林的影片中是突出了以电影的形 式来创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 15• 无论是《马戏团》 中失恋的夏尔洛,还是《 城市之光》中赢得了复明 姑娘的感恩之情的夏尔洛 ;无论是《寻子遇仙记》 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 尔洛,还是《摩登时代》 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 常的夏尔洛,人物形象都 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 郁、快慰 16• (2)影片的结构观念 • 在卓别林的影片中,特 别是他的长片创作中,情节 只是作为一个编造的框架, 影片动作的结构基础是那些 寓意隽永,甚至可以独立存 在的一个个插曲 • 如《淘金记》在表现一 个淘金狂的故事和一个爱情 故事中,一个是在饥饿中拿 刀叉吃着破皮鞋,一个是在 梦境中用叉子叉着面包跳舞 17《淘金记》• (3)影片的空间观念 • 卓别林强调着单镜头 的空间表现力,强调画面内 部的场面调度的作用。
卓别 林善于使用全景镜头,借助 全景镜头交代不同的与人物 动作相适应的空间环境,无 论环境之间相距多么遥远, 观众都可以从镜头的空间环 境中,从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中获得视觉效果,以长镜头 的形式表现动作本身喜剧冲 突的视觉效果和连贯性 18• (4)影片的时间观念 • 卓别林的叙事时间更注 重具体动作的实际时间的表 现,换言之,更注重叙事时 间的瞬间效果的表现这种 时间观念上的特点无疑是由 于特定的喜剧形式迅速而又 短促的噱头时间所决定的 如在《马戏团》中,夏尔洛 被当作小偷在遭到警察和失 主的追捕时,他在多棱镜前 的躲闪和装作木偶人的表演 ,就是最精彩的一个时间段 落的表现 19《马戏团》• 卓别林共拍摄了80余部影片,他的一生、全部献给 了电影艺术 • 晚年曾接受了来自全世界的,特别是英、法、美等 国家给予他的各种荣誉 • 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 • 1971年在第二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上法国政府授予他荣 誉军切高级缓带 • 1972年卓别林重返好莱坞并接受了奥斯卡荣誉金像奖 • 1975年伊丽沙白女王授予他“爵士”称号。
• 1977年圣诞夜,当卓别林磕然长逝之后,世界各国的 报刊都以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各个不同的民族以 不同的语言都给予了这位电影喜剧大师以极高的赞美和评 价 20• 8、电影收益高,竞争激烈 • 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 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 权 • 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 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 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机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 出诉讼便可逃离 • 21二、经典好莱坞有声电影的形成类型电影的发展代表导演及作品电影体系的建立221、有声电影的形成• 电影史上最初把声音带人电影的是美国人 • 1927年10月6日,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并上映的一部 音乐故事片《爵士歌王》,便标志了有声电影的诞生 • 严格意义上讲,《爵士歌王》并非是一部真正有声片 ,它只有几句话和几段歌词然而,它却受到观众们的热 情欢迎,影片在发行上的成功不仅使得当时濒于破产的华 纳兄弟公司赚得了起死回生的利润,而且,促使美国所有 的电影制片厂在两年之内都改为拍摄有声片,美国的电影 观众也从1927年的6000万,猛增到1929年的l1000万。
电 影的无声时代就此宣告结束23• 声音进入美国电影的最初阶段曾造成了电影技术、 艺术和商业上的混乱在有声电影初期,有关电影声音 的探索是十分活跃的,而好莱坞在声音工艺上和创作实 践上的初步成功,的确提高了美国电影的声望 • 此后,声音进入电影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者和电 影理论家们清楚地意识到,这的确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 大革命,是人们掌握电影这门艺术沿着“真实性”的电 影美学向前迈进了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