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刘辰翁词对其词体观的实践.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8244836
  • 上传时间:2021-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55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刘辰翁词对其词体观的实践 苏映华摘 要:刘辰翁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既存词丰富,又提出了进步的词体观念:一是豪放词独立于婉约词自成一派,二是牵俗入雅,三是词应寄托深切内涵《须溪词》体现出词人独特的词体观念,贯彻于词人不同阶段词的创作中,因此刘辰翁在词坛中有独特的地位关键词:刘辰翁;词体观;《须溪词》;地位:I207.23文献标志码:A:1001-7836(2020)02-0115-04引言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散文家、词人、诗人刘辰翁是宋末元初极具影响的学者,一生著述丰富,现存词358首(含补遗)、诗203首,文249篇,且有各种诗文批点,现存三十余种,内容囊括经、史、子、集各个方面由于年代久远,刘辰翁的许多作品也已经散佚,对于词论只留存下一篇《辛稼轩词序》,它与范开的《稼轩词序》、刘克庄的《稼轩集序》三篇词论被称为宋代辛派词论的代表作,其提出并在《须溪词》中实践了自己的词体观,对后世影响极大目前,学术界对刘辰翁的词体观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篇,即毛雨先的《一篇系统研究豪放派的重要词论——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从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的文本出发,对苏辛豪放派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有许多超过前辈的地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单芳的《刘辰翁“特以意高下”的词体观》认为,刘辰翁词论中有对词“别是一家”的反拨,也有雅俗兼容,以意为先,这两点表达出刘辰翁的词体观及创作原则。

      其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的是刘辰翁的词作本文论述了刘辰翁的词体观、刘辰翁词论在词作中的体现,以及刘辰翁词作的影响与地位一、刘辰翁的词体观刘辰翁现存诗歌203首、文249篇、词358首,因此可见刘辰翁对于诗、文、词重视的程度一致,而后人对其词作的评价极高清代词人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中评论须溪词曰:“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的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1]况周颐的评点直指须溪词有稼轩和东坡的优点,风格苍劲自然、深婉跌宕,又寄慨遥深刘辰翁不仅在词作上造诣较高,在词论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一)推崇“苏辛”的豪放词传统的词论家认为,只有严声律、重情致,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起来,才符合词的当行本色[2]如李清照的《词论》,对词在音律、形式上的特点都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认为词经过百年的发展,有它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式,“词别是一家”强调词的独立于诗的独特审美要求词自唐五代到北宋,都未打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此后“苏辛”豪放词派的兴起,打破了词的传统规模,开拓了词的新内容而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对传统词论有一定的反拨在《辛稼轩词序》中: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异于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知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故词至此亦足矣然陈同父效之,则与左太冲入群媪,相似亦无面而返嗟乎!以稼轩为坡公少子,岂不痛快灵杰可爱哉!而愁髻龋齿作折腰步者,阉然笑之[3]952刘辰翁认为苏轼的词,“以诗、文为词”,囊括天地奇观,开拓了词的内容,与“群儿雌声学语”“愁髻龋齿作折腰步者”是不同的在词论中,刘辰翁进一步证明了“苏辛”是和婉约派不同的流派,即“以稼轩为坡公少子,岂不痛快灵杰可爱哉”,与范开提出的“非有意于学坡”是不同的,恰恰相反的是辛弃疾从苏轼的诗词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4]苏辛”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艺术流派,而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明确表现出了这一点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中反对“而愁髻龋齿作折腰步者”,可见其审美取向是欣赏东坡、稼轩词的豪放酣畅,尊重豪放词不同于香软柔美的婉约词的存在,这是刘辰翁对苏辛豪放词的推崇二)提高词的言志地位词在初起时,多被当作言情的诗体加以应用,多局限于男欢女爱的范围,文人词最为明显北宋继承了这种传统,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创作时便根据抒发的情感、题材内容加以选择,严肃的论道言志作品即是当作诗文来写。

      若是想要抒发内心要眇之情时,便会选择词这一题材南宋时期,词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因国家的灭亡和词坛的风气影响,内容开始由富艳婉丽之作转变为多写亡国之思、思乡之情,词风也转变为慷慨悲凉、凄凉黍离之感、爱国豪放随着词作的大量衍生,词人开始愈加重视音律的推敲,“深加锤炼,字字推敲”,风格上也更注重骚雅空灵之感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中:《敕勒》之歌拙矣,“風吹草低”之句,与“大风起”语高下相应,知间者少顾稼轩胸中今古止用资为词,非不能诗,不事此耳斯人北来,喑呜鸷悍,欲何为者,而谗摈销沮,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此意何可复道,而或者以流连光景、志业之,终恨之,岂可向痴人说梦哉!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世儒不知哀乐善刺人,及其自为,乃与陈若山等嗟哉!伟然二丈夫,无异吾怀此久矣,因宜春张清则取《稼轩词》刻之,复用吾请清则少游杭浙,有奇志逸气,必能仿佛为此词者[3]952辛弃疾是爱国主义词人,22岁便率军杀敌,在南渡后主张北伐,收复失地,安定中原,但因朝廷腐朽,壮志未酬,最后带着忧愤去世词论中“谗摈销沮”“白发横生”写出辛弃疾在面对朝廷的猜疑和排挤时,心生愤慨,由此把心绪都写入词中,明卓人月的《古今词统》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刘辰翁认为,辛弃疾将词作为陶写壮志的工具,是令人钦佩的,词不仅可作为一种“妇人孺子间”即抒写花前月之情,亦可作为抒发“奇志逸气”的大丈夫的词,内容应是多样化的,这是将词提高到言志的地位从《辛稼轩词序》中,由“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到“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便可知刘辰翁所展现的词体观是词也应该和诗文一样,作为言志载道的工具,这是刘辰翁词论最重要的观点,也是与传统词论家不同的而刘辰翁的词体观形成的原因则是多样的,大体可从时代和自身两方面来说三)词体观形成的原因在仅存的一篇《辛稼轩词序》中可见其词体观,刘辰翁词体观的形成有两大原因1.深刻的时代影响刘辰翁为南宋末的词人,南宋王朝的覆灭对刘辰翁的词体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绍兴八年(公元1138),靖康之变后,南宋定都临安府,金国几度南征都无法消灭南宋,南宋也几次北伐无法消灭金国此时位于北部的蒙古汗国暗自积蓄力量,开始崛起金国与蒙古汗国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后南宋联合蒙古汗国一举攻陷了蔡州城,金国灭亡但此时南宋面对着一个更大的威胁——蒙古汗国,金灭亡后,南宋希望乘胜追击收复三京,平定中原,蒙古大军却以此为借口,讨伐南宋。

      从端平元年起,南宋与蒙古就战争不断在面临强大外敌的情况下,南宋积重难返的政治弊端并没有得到改变,而是愈加显露后期,统治者日趋昏庸,任用奸臣贾似道为相,整日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南宋皇帝及依附贾似道的朝臣们寻欢作乐、不思进取,使南宋朝廷情况愈加恶化,最终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南宋走向灭亡2.人格的影响景定三年(公元1262),当时奸相贾似道专权,刘辰翁直言贾似道的恶行刘辰翁在廷试对策中触怒贾似道,可见其生性耿直,如其在《二乐斋记》中写的“乐莫乐于无愧怍,而王天下不与焉”[5],也正是刘辰翁坚持的道德标准后因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度宗咸淳元年(1265),在江万里的举荐下,出任监安府学教授咸淳四年(1269),江万里任太平州江东转运使,刘辰翁为其幕僚,德祐元年(1275),宰相陈宜中举荐居史馆,辞而不受十月,又授太学博士,但是元兵已快兵临临安,江西至临安的道路被阻,未能成行不久后南宋灭亡,江万里殉国自杀,刘辰翁千里奔丧祭奠,祭文悲怆文天祥起兵抗元,刘辰翁参与其江西幕府南宋亡后归庐陵隐居不仕杨升庵《刘辰翁传》载:“辰翁事母孝,慷慨立风节,见抑于时,而天下知名士,多钦其忼直平生耽嗜文史,淹博涵深,为文祖先秦、战国、庄、老等,言帅奇逸,自成一家。

      [6]556刘辰翁一生著作丰富,后人对其词评价颇高,以其为辛派词人的后劲刘辰翁正逢宋元易代之时,一生受奸臣的排挤,他的抱负虽没有得到相应的施展,但是他的品行却得到了当时及后世的肯定当时的张孟浩有《寄赠须溪》诗曰:“首阳饿夫甘一死,叩马何曾罪辛已渊明头上漉酒巾,义熙以后为全人[7]称赞了他的高洁品行刘辰翁对奸佞误国非常愤恨,失败后仍坚守民族大义,不仕新朝在宋末的词人中,刘辰翁的爱国思想反映得最直接《四库全书总目》道他:“于宗邦沦覆之后,睠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8]这是对刘辰翁其人及其作品思想的高度评价同时,刘辰翁是一位熟读经、史、子、集的大学者,既有儒学的影响,又精通佛老,因此他的词作中,能涉及诸子百家、佛教典籍、前人著述等内容,并将这些融合起来,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刘辰翁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他的创作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间接对其诗、词、文的创作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使其作品在宋元之际自成一家二、刘辰翁词论在其词中的体现对词的明确观点现存只有《辛稼轩词序》,从中可知刘辰翁对词的基本看法和要求,在须溪词中其词论得到充分的印证,刘辰翁的词体观应是从创作中得出的一)“用经用史”的表现方式《辛稼轩词序》中明确提出“用经用史”是作词应具备的特点,在须溪词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刘辰翁作为优秀的文学家,平生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能纯熟地运用唐诗、汉赋等,这表现为词作中大量的典故第一,刘辰翁用典极具特色,会灵活运用,将旧典、僻典、成语故事融于词中如擅长化用熟典,将其变化出新意《南乡子香雪碎团团》中“天上人间一样寒冷”,化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6]14—15;《祝英台近水后》中“是谁力挽天河,误他仙客,并失却、乘槎来路”,化用杜甫《兵车行》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6]245,词中却认为不应挽天河阻碍异乡人返乡为表达情感,反用其意而用,令人耳目一新又如善用僻典《摸鱼儿和谢李同年》中“种槐不隔鞭蛆恶,更祝二郎儿做”[6]495,寓意难明,取其艰涩之感第二,刘辰翁用典善于运用《论语》《世说新语》《三国志》《汉书》等, 将史汇入词中,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南乡子乙酉九日》中“旧日诸贤携手恨,匆匆”[6]13化用《世说新语》中周侯与诸人对话之典,风景不殊,而山河却异,词人内心的抑郁之情转化至典故中,含蓄地传达着沉郁悲愤;《水调歌头寂寂复寂寂》中“我饮呜呜起舞,我舞僛僛白发,顾影可怜生”,运用《三国志魏书何晏传》中“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表达出词人孤寂惆怅之感;《水调歌头百千孙子子》中“故侯瓜,丞相柏,大夫松”,化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岁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6]430—431,用这些景物来表达淡泊功名、通达之意在须溪词中,一词可能用数典,极少词不用典,可见其对诗、词、文都很熟悉,无论是当时的时事还是书籍中的故事,都信手拈来刘辰翁将自己熟悉的事物、故事、诗词化用进自己的创作中,这都符合他主张的“用经用史”,借古论今,减少词语的繁坠,使詞更加整饬二)牵俗入雅的语言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强调“牵雅颂,入郑卫”,既要保持词的雅化,又要将俚俗、浅白的语言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在须溪词中此特点也较突出须溪词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刻画自我,营造真实氛围如《蝶恋花感兴》:“过雨新荷生水气高影参差,无谓思量睡梦里不知轻别意醒来竟是谁先起去路夕阳芳草际不论阑干,处处情怀似记得分明羞掷蕊自知不是天仙子[6]311词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