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课件.ppt
113页封建社会前期建筑(475年—589年)1概况1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概况2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概况3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整体概况2战国时期建筑zz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11年 计264年zz城市建设城市建设--------- --------- 齐临淄、赵邯郸、燕下齐临淄、赵邯郸、燕下都都zz宫殿宫殿--------- --------- 秦咸阳宫殿秦咸阳宫殿zz陵墓陵墓--------- --------- 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群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群zz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34zz临淄齐国故城遗址规模庞大,为先秦国都遗址临淄齐国故城遗址规模庞大,为先秦国都遗址之冠;都城各功能分区均保存完整,虽历经三千之冠;都城各功能分区均保存完整,虽历经三千多年风雨,仍可清晰的窥其多年风雨,仍可清晰的窥其“ “海内名都海内名都” ”的风采 5zz燕下都城址平燕下都城址平面为一不规整的面为一不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长方形,东西长83008300米,南北宽米,南北宽约约40004000米,中部米,中部南北纵贯一条古南北纵贯一条古河道(运粮河),河道(运粮河),河东侧有一平行河东侧有一平行的城垣,从而将的城垣,从而将故城分为东城和故城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
燕西城两部分燕下都古城是战国下都古城是战国时期的燕国都城时期的燕国都城之一,位于保定之一,位于保定市易县城东南市易县城东南, ,介于北易水和中介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易水之间 zz 东城平面 东城平面近似正方,中间近似正方,中间偏北处有一道东偏北处有一道东西横贯的西横贯的" "隔墙隔墙" ",把东城又分成,把东城又分成南北两部分南北两部分. .6zz从春秋至战国,宫殿建筑的新风尚是大量建造台榭——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再分层建造木构架房屋这种土木结合的方法,外观宏伟,位置高敞,非常适合建造宫殿的要求留存至今的台榭夯土基址有:战国秦咸阳宫殿、燕下都老姆台、邯郸赵王城的丛台、山西侯马新田故城内夯土台z宫殿78zz邯郸邯郸 赵王赵王城城 丛台丛台9zz战国时期的陵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并且在封土之上建有祭祀性质的享堂或祭奠至今发现的战国墓的遗址有:河南辉县固村魏国王墓遗址,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王墓群以及自成系统的战国楚墓z陵墓10zz中山王陵兆域图中山王陵兆域图111213z陶质建筑材料逐步提高了质量,增加了品种z铁器的使用,促使木构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z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青瓦已大量使用在屋面上,板瓦、筒瓦的见识程度和半圆形瓦当上所饰花纹,比西周、春秋时期都进步了。
z战国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砖和排水管z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在春秋时期的基础又进一步发展,在一些铜器上还镂刻若干二三层的房屋z战国时期的木椁已出现榫卯,制作精巧,形式多样z在建筑艺术方面,战国时期燕下都的瓦当有20多种不同的花纹,在色彩方面,则遵循春秋时期的规定并加以发展z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14浙江绍兴战国铜屋15河北平山中山战国墓案161718zz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画面生动流畅圆当也有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画面生动流畅圆当也有少量出土汉以后,半瓦当消失,全部为圆瓦当少量出土汉以后,半瓦当消失,全部为圆瓦当19第二节 秦朝建筑zz公元公元221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历史上第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zz城市城市--------- --------- 秦都秦都 咸阳咸阳zz宫殿宫殿--------- --------- 阿房宫阿房宫zz陵墓陵墓--------- ---------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zz工程工程--------- --------- 秦长城秦长城20城市zz咸阳zz秦朝都城秦朝都城zz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前,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咸阳年前,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咸阳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使咸阳赢得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使咸阳赢得了了“ “中国第一帝都中国第一帝都” ”的美誉。
的美誉21zz咸阳选址咸阳选址zz中国古代城址的选择十分慎重,古人认为其关系到国中国古代城址的选择十分慎重,古人认为其关系到国家是否兴旺、未来前途与命运古都选址也充满了礼家是否兴旺、未来前途与命运古都选址也充满了礼仪规范和天人相应的文化意识仪规范和天人相应的文化意识zz秦都城咸阳的建设早在战国中期秦孝公已经开始,到秦都城咸阳的建设早在战国中期秦孝公已经开始,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在布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在布局上摒弃了传统城郭制度,具有独创性局上摒弃了传统城郭制度,具有独创性22宫殿zz阿房宫zz人们只能跟随着杜牧的人们只能跟随着杜牧的《《阿房宫赋阿房宫赋》》去想去想象这座万世之宫的精美与宏大象这座万世之宫的精美与宏大:“ :“覆压三百覆压三百余里余里, ,隔离天日五步一楼隔离天日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十步一阁; ;廊腰廊腰缦回缦回, ,檐牙高啄檐牙高啄 ”zz历史上关于阿房宫记载最详细的就是司马历史上关于阿房宫记载最详细的就是司马迁的迁的《《史记史记》》:“ :“先作前殿阿房先作前殿阿房, ,东西五百步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下可以建五丈旗。
旗 ”但司马迁在详细描述了阿房宫前殿但司马迁在详细描述了阿房宫前殿后后, ,对阿房宫的总体规模和形式却只字未提对阿房宫的总体规模和形式却只字未提23zz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1270米、南北宽米、南北宽426426米、现米、现存最大高度存最大高度1212米,夯土面积达米,夯土面积达541020541020平方米24zz根据根据《《阿房宫赋阿房宫赋》》绘制绘制的阿房宫的阿房宫25zz遗址景点内现代仿建的遗址景点内现代仿建的阿房宫阿房宫26zz遗址景点内现代仿遗址景点内现代仿建的阿房宫建的阿房宫2728陵墓zz秦始皇陵秦始皇陵zz位置:陕西位置:陕西 临潼临潼 骊山主峰北麓骊山主峰北麓zz规模:现存陵体为三层规模:现存陵体为三层 方锥形方锥形 夯土台夯土台zz选址: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侧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选址: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侧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制,二是受“ “依山造陵依山造陵” ”传统观念的影响秦始皇传统观念的影响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秦代三面环水之势秦代“ “依山环水依山环水” ”的造陵观念对后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陵“ “依山环水依山环水” ”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293031zz秦始皇陵假象图秦始皇陵假象图32zz1974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1.5公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皇陵兵马俑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210年,葬于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的历史价值33秦长城zz战国时期,地处北方的秦、赵、燕三国为了战国时期,地处北方的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御匈奴,在北部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之防御匈奴,在北部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之后,将北方长城连为一体,西起甘肃临洮,后,将北方长城连为一体,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宁遂城,长达东至辽宁遂城,长达3000km3000km多zz秦长城所经地区地质各异,建筑时采取了就秦长城所经地区地质各异,建筑时采取了就地取材的方法在黄土高原一般用土版筑,地取材的方法在黄土高原一般用土版筑,在无土处用石块垒筑,在山岩溪谷处用木石在无土处用石块垒筑,在山岩溪谷处用木石构筑zz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大都对长城进行了修葺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大都对长城进行了修葺和扩建,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汉代和明代著和扩建,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汉代和明代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名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34zz黄土黄土高原一高原一般用土般用土版筑版筑35zz在无土处用石块垒筑在无土处用石块垒筑36zz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37第三节 两汉、三国时期建筑zz公元前公元前206206年,西汉统一中国,经济不断发年,西汉统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建筑的进步,形成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建筑的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时期。
而三国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时期而三国时期,连年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建筑时期,连年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建筑基本停滞不前基本停滞不前zz城市城市--------- --------- 西汉西汉 长安长安 / / 东汉东汉 洛阳洛阳 / / 魏魏 邺城邺城zz宫殿宫殿--------- --------- 未央宫未央宫 长乐宫长乐宫zz宗庙宗庙--------- --------- 王莽九庙王莽九庙zz陵墓陵墓--------- --------- 茂陵茂陵zz住宅住宅zz技术技术--------- --------- 制砖、刻石、斗拱制砖、刻石、斗拱38城市zz长安zz西汉都城西汉都城zz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史记》》::“ “汉长安,秦咸阳也汉长安,秦咸阳也” ”此后西汉、东汉(献帝初)、西晋(晋愍帝)、西汉、东汉(献帝初)、西晋(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定都于此皆定都于此3940城市zz洛阳zz东汉都城东汉都城zz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北依邙山、南临洛水zz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是全国政治、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
其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侧即汉魏故城都市其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侧即汉魏故城遗址41城市zz邺城邺城zz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zz邺城在河南安阳东北,北临漳水,平面成长方形邺城在河南安阳东北,北临漳水,平面成长方形东西长约东西长约3000M3000M,南北长约,南北长约2160M2160M,以一条东西大,以一条东西大道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住宅,北部为园囿、道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住宅,北部为园囿、官署,分区明确,交通方便,为南北朝、隋唐的都官署,分区明确,交通方便,为南北朝、隋唐的都城建设所借鉴城建设所借鉴4243宫殿zz未央宫zz未央宫在西安市汉长安城西南处,是汉代长未央宫在西安市汉长安城西南处,是汉代长安主要宫殿之一,由永明、清凉等四十多个安主要宫殿之一,由永明、清凉等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宫周长宫殿台阁组成宫周长1111公里,自西汉至隋公里,自西汉至隋初初800800多年间是汉、秦等八个朝代的行政中多年间是汉、秦等八个朝代的行政中枢。
枢19801980年曾在其前殿西侧发现一批汉代木年曾在其前殿西侧发现一批汉代木简宫在唐末被毁,现遗留地面的有前殿、简宫在唐末被毁,现遗留地面的有前殿、麒麟阁、石渠阁、无缘阁等高台遗址据测,麒麟阁、石渠阁、无缘阁等高台遗址据测,前殿台基长前殿台基长200200米,宽约米,宽约100100米,北端最高处米,北端最高处达达1010多米遗址曾有汉空心砖、水道等文物多米遗址曾有汉空心砖、水道等文物出土44454647宗庙zz王莽九庙zz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末,在今西安市西郊枣园、阎年代末,在今西安市西郊枣园、阎庄一带,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组王莽时期的庄一带,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组王莽时期的建筑遗址该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安门、安建筑遗址该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安门、安门以南门以南1 1公里处,由公里处,由1111个大小相仿的个大小相仿的“ “回回” ”字形建筑组成,每组建筑都是由中心建筑、字形建筑组成,每组建筑都是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和围墙四隅的曲尺形配房组成围墙、四门和围墙四隅的曲尺形配房组成围墙平面呈方形,边长围墙平面呈方形,边长270270米,中部各开一米,中部各开一门每座建筑都有围墙,围墙夯土筑造,平门。
每座建筑都有围墙,围墙夯土筑造,平面方形,大小差不多,每边面方形,大小差不多,每边260-280260-280米48zz四神瓦当zz王莽耗费巨大人力、财力修建的九庙,拆王莽耗费巨大人力、财力修建的九庙,拆用了长安西苑十余所宫殿的材瓦,而九庙用了长安西苑十余所宫殿的材瓦,而九庙每组建筑围墙的四门专门特制了全新的四每组建筑围墙的四门专门特制了全新的四神瓦当,即东门使用青龙瓦当,西门使用神瓦当,即东门使用青龙瓦当,西门使用白虎瓦当,南门使用朱雀瓦当,北门使用白虎瓦当,南门使用朱雀瓦当,北门使用玄武瓦当玄武瓦当4950zz四神瓦当四神瓦当51陵墓zz茂陵zz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北40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139年年——前前8787年间建成,历时年间建成,历时5353年在西汉的年在西汉的1111座帝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其高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其高4646..5 5米,顶端米,顶端东西长东西长3939..2525米,南北宽米,南北宽4040..6060米5253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54555657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585960616263646566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午门午门单檐庑殿顶单檐庑殿顶————天坛祈天坛祈年门年门67重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故宫保和殿重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天安门天安门6869重檐攒尖顶重檐攒尖顶————祈年殿祈年殿70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zz两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两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民族的大民族的大融合时期融合时期zz在这在这300300年里,生产上发展比较缓慢,在建年里,生产上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革新但由于佛教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革新但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和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绘画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圆淳。
更加圆淳zz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大的成就大的成就71zz城市——邺城、洛阳、建康zz寺院和佛塔——永宁寺、建中寺、永宁寺塔、嵩岳寺塔zz石窟——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 石窟zz陵墓——西善桥大墓、萧景墓、邓县 画像砖墓zz住宅、园林、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72城市zz邺城邺城zz城墙用砖建造城墙用砖建造, ,每百步建一楼每百步建一楼, ,转角处建角楼转角处建角楼zz宫殿在大朝左右建东西堂,用于处理日常事务宫殿在大朝左右建东西堂,用于处理日常事务zz洛阳洛阳zz从东周起,东汉、魏、西晋、北魏均建都于此从东周起,东汉、魏、西晋、北魏均建都于此zz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平坦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平坦zz有宫城和都城两重城垣有宫城和都城两重城垣zz建康建康zz六朝都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zz面临长江,北枕后湖,东依钟山面临长江,北枕后湖,东依钟山后湖(后湖————玄武湖)玄武湖)zz建康城南北长,东西略狭,周长约建康城南北长,东西略狭,周长约8900m8900m。
宫城平面呈长宫城平面呈长方形73寺院和佛塔zz永宁寺永宁寺zz永宁寺是北魏后期都城洛阳的重要佛寺故址当时位于北永宁寺是北魏后期都城洛阳的重要佛寺故址当时位于北魏宫城的西南侧魏宫城的西南侧﹐﹐占地面积达占地面积达9 9万平方米它是一座以佛万平方米它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永熙三太后礼佛的场所永熙三年年(534)(534)被大火焚毁被大火焚毁 zz永宁寺遗址中央永宁寺遗址中央﹐﹐迄今尚存塔基遗迹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遗为高大的土台遗址于址于1963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zz寺院围墙经勘察寺院围墙经勘察﹐﹐平面长方形平面长方形﹐﹐南北南北305305米米﹑﹑东西东西260260米塔基位于围墙内正中部位塔基位于围墙内正中部位﹐﹐平面呈方形塔北有一片较大平面呈方形塔北有一片较大的夯土台基遗迹的夯土台基遗迹﹐﹐东西东西6060馀米馀米﹐﹐建筑面积达建筑面积达13001300平方米以平方米以上上﹐﹐为正殿基址为正殿基址﹐﹐据记载据记载﹐﹐该殿豪华绚丽该殿豪华绚丽﹐﹐可与宫廷中的可与宫廷中的太极殿相比太极殿相比﹐﹐两侧向南延伸两侧向南延伸﹐﹐连接东西廊檐。
围墙内正南连接东西廊檐围墙内正南又有一处殿基又有一处殿基﹐﹐建筑面积约建筑面积约10001000平方米围墙南壁正中是平方米围墙南壁正中是寺院的山门寺院的山门﹐﹐面阔面阔7 7间间﹐﹐进深进深2 2间间﹐﹐正对著佛塔门上原有正对著佛塔门上原有门楼三层门楼三层﹐﹐通三阁道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又记围墙的东去地二十丈又记围墙的东﹑﹑西西﹑﹑北三壁亦各有一门北三壁亦各有一门﹐﹐均直对佛塔均直对佛塔﹐﹐东西两门各有门楼二层东西两门各有门楼二层﹐﹐北门无楼北门无楼﹐﹐似乌头门似乌头门﹐﹐遗迹今已不明永宁寺遗址的山遗迹今已不明永宁寺遗址的山门门﹑﹑佛塔及正殿均位于中轴线上佛塔及正殿均位于中轴线上﹐﹐而以塔为中心而以塔为中心﹐﹐殿在塔殿在塔後後﹐﹐这是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典型布局这是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典型布局 74zz永宁寺复原鸟瞰图永宁寺复原鸟瞰图zz永宁寺遗址全景永宁寺遗址全景75zz乌头门,一种源远乌头门,一种源远流长的大门样式流长的大门样式它与古代两柱一横它与古代两柱一横木的衡门属于同一木的衡门属于同一系统,甲骨文系统,甲骨文“ “囗囗” ”字正是为其写照字正是为其写照宋代宋代《《营造法式营造法式》》载有乌头门图样载有乌头门图样(图(图5 5)。
乌头门还)乌头门还是世宦显贵的标志是世宦显贵的标志76zz永宁寺塔永宁寺塔zz楼阁式塔楼阁式塔zz永宁寺塔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永宁寺塔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516年),在北魏国都年),在北魏国都洛阳城内,现已不存,遗址在今洛阳市东洛阳城内,现已不存,遗址在今洛阳市东zz据史料记载,永宁寺塔为木结构,九层,高四十九丈或四据史料记载,永宁寺塔为木结构,九层,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十余丈,合今136136米左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永宁寺米左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永宁寺塔平面正方,每面各层都有三门六窗塔的装饰十分华丽,塔平面正方,每面各层都有三门六窗塔的装饰十分华丽,柱子围以锦绣,门窗涂红漆,门扉上有五行金钉,并有金柱子围以锦绣,门窗涂红漆,门扉上有五行金钉,并有金环铺首zz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38.2米,高米,高2.22.2米,周边米,周边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塔身四角加厚成墩,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塔身四角加厚成墩,使塔显得十分稳定。
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使塔显得十分稳定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77zz永宁寺塔永宁寺塔7879zz嵩岳寺塔zz密檐塔密檐塔zz河南河南 登封登封zz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523年),为我国现存年),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年代最早的砖塔80zz嵩岳寺塔为砖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下两段的塔身,是密檐塔的早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zz嵩岳寺塔塔高嵩岳寺塔塔高37.637.6米,底层米,底层直径直径10.1610.16米,米,内径内径5 5米余,米余,壁体厚壁体厚2.52.5米,米,由基台、塔身、由基台、塔身、1515层叠涩砖檐层叠涩砖檐和宝刹组成和宝刹组成81zz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分界其中下段高为分界其中下段高3.593.59米,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米,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高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高3.733.73米,为全塔最好装饰,东、米,为全塔最好装饰,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门与下段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门与下段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
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82zz中部是十五中部是十五层密叠的重檐,层密叠的重檐,用砖叠涩砌出,用砖叠涩砌出,檐宽逐层收分,檐宽逐层收分,外轮廓呈抛物外轮廓呈抛物线造型,其内线造型,其内部则是一个砖部则是一个砖砌大空筒,有砌大空筒,有几层木楼板几层木楼板83zz最高处有砖砌塔刹,通高最高处有砖砌塔刹,通高4.754.75米,以石构成,其形米,以石构成,其形式为在简单台座上置俯莲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式为在简单台座上置俯莲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84zz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非常柔合丰圆,饱满韧健,似乎塔内蕴藏着一种勃勃生廓线非常柔合丰圆,饱满韧健,似乎塔内蕴藏着一种勃勃生气塔体通刷白色,高高耸出于青瓦红墙绿树之上,为山色气塔体通刷白色,高高耸出于青瓦红墙绿树之上,为山色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8586石窟zz云冈石窟zz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16公里处的武周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 (公元公元453453年年) ),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 (公元公元494494年年) ),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 (公元公元520520~~525525年年) )87zz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 1公里,气势恢弘,内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45个,大小窟龛个,大小窟龛252252个,石雕个,石雕造像造像5100051000余躯,最大者达余躯,最大者达17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米,最小者仅几厘米88zz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89zz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zz早期的早期的“ “昙曜五窟昙曜五窟” ”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布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zz昙曜五窟昙曜五窟90zz昙曜五窟昙曜五窟91zz昙曜五窟昙曜五窟92zz昙曜五窟昙曜五窟93zz昙曜五窟昙曜五窟94zz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95zz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 “瘦骨清像瘦骨清像” ”的源起96zz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活的反映97zz天龙山石窟zz天龙山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天龙山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24个洞窟,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 3窟。
现存石窟现存石窟造像窟造像1500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生活气息浓郁9899100101敦煌石窟zz敦煌北魏石窟的壁画具有原始的粗犷风格敦煌北魏石窟的壁画具有原始的粗犷风格着色用笔雄健壮丽,朴实古拙,层层晕染,着色用笔雄健壮丽,朴实古拙,层层晕染,立体感很强色彩方面,以褐、绿、青、白、立体感很强色彩方面,以褐、绿、青、白、黑为多,一般多在赭红色的底色上绘石青、黑为多,一般多在赭红色的底色上绘石青、石绿、黑等颜色壁画题材多为本生故事及石绿、黑等颜色壁画题材多为本生故事及经变,色彩构图及用笔较粗犷,其中人物、经变,色彩构图及用笔较粗犷,其中人物、佛、飞天的面貌、花纹等受外来影响较多佛、飞天的面貌、花纹等受外来影响较多102103104105陵墓zz萧景墓表106zz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
古人以为仁兽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瑞兽拿它象征祥瑞107zz辟邪南方人称貔貅又名天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辟邪南方人称貔貅又名天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zz传说中的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传说中的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为军队的称呼它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出,神通特异108zz墓表是陵墓墓表是陵墓神道的标志,神道的标志,萧景墓墓表萧景墓墓表由柱础、槽由柱础、槽柱、方版、柱、方版、束柱、盖盘束柱、盖盘和蹲兽几部和蹲兽几部分组成,高分组成,高约约6 6米,整米,整个比例匀称,个比例匀称,造型优美造型优美109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zz1 1、砖、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与金属材料的运用砖、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与金属材料的运用2 2、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水平。
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水平3 3、木结构形成的风格使建筑构件在两汉的传统上更为多样化,不但、木结构形成的风格使建筑构件在两汉的传统上更为多样化,不但创造若干新构件,它们的形象也朝着比较柔和精美的方向发展创造若干新构件,它们的形象也朝着比较柔和精美的方向发展4 4、砖结构的运用砖结构的运用5 5、石工技术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石工技术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6 6、建筑装饰花纹在北朝石窟中的普及,不仅应用于建筑方面,还应、建筑装饰花纹在北朝石窟中的普及,不仅应用于建筑方面,还应用于工艺美术等方面用于工艺美术等方面 概括的说,现存的北朝建筑和装饰风格,最初是拙壮、粗壮,概括的说,现存的北朝建筑和装饰风格,最初是拙壮、粗壮,略带稚气,到北魏末年后,呈现雄浑而带巧丽,刚劲而带柔和的略带稚气,到北魏末年后,呈现雄浑而带巧丽,刚劲而带柔和的倾向110提问与解答环节Questionsandanswers111结束语 CONCLUSION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会!112最后、感谢您的到来·讲师:XXXX·时间:202X.XX.XX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