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doc
4页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本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没有理性概念让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课题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表现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本质上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为后面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和质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2、新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点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亲身体验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3、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动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突出重点的方法:1、巧设鲜活真实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从而诱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想象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2、设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并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微观粒子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3、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比如水的蒸发、湿衣服晾干等例子让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一是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二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突破难点的方法;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刺激学生的眼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思维兴奋点抓住学生思维高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恰当巧妙地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设计讨论题,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归纳,给学力不足的学生再一次提供了突破难点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没有形成微观粒子的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是突出的障碍。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时,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力,尤其易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因此要用现象明显的实验、用日常生活熟悉的例子来激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教法分析 巧创情景,点燃学生的灵感火花,引入新课;精心设计了两组学生实验,架起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精心设计PPT动画,创设了生动的情景,与学生一起在愉悦的氛围中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采用恰当的比喻、类比引导学生步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产生空间想象能力;给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新知,并让学生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五、教学设计程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孕育新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瞧,小红最近就遇上了这样的“不解之谜”投影:湿衣服在太阳下晒干及糖在水中融化,水变甜的图片 很久以前一些学者就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产生了兴趣,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些学者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这些现象才得以解释看,这就是通过隧道扫描拍下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图片投影:教材图3-6和图3-7)今天,我们就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一起去探究构成物质奥秘投影课题:分子和原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分子和原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猜想设问: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发挥空间想力,悟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创设情景,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思考,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探究 探求新知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给学生讲清要求,分发每一小组的实验报告设计:1、 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品红在冷水和在热水中扩散的对比实验2、两个学生探究实验:一是氨气的扩散;二是量酒精与水(滴入红墨水)的混合实验做完,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对每一组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配合多媒体微观演示动画),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证明猜想是否正确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是否可以帮助小红解开她的困惑? 做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积极与同学合作,针对观察的现象,积极思考,正确解释现象并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组际间交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由于微观粒子的作用 ,产生宏观现象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观察动画 发现规律 获得新知 设计疑问,承上启下: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蒸发,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水电解后水分子变了没?是怎么变的?从而引出新的探究点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而原子不变,教师顺势利导引出分子的概念,教师再通过设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出原子的概念 观察动画,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大胆发言用动画把“微观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获得新知,也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通过设问,回忆旧知,孕育新知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分子的概念 反馈训练 巩固、运用新知 精心设计习题,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设计了四道习题,第一道至第三道是基础题,第四道是拓展训练题学生做导练单,然后交流收获。
巩固运用新知,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与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