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doc
4页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明确指出:“音乐是人 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 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 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 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丿力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 精神文化需求;人类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 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所以充分利用音乐课程,大力开发学习者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理所当然 地成为了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 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学习 者的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索质得到提高具体來说,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 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按理说,凡具冇听觉的生物就该具冇感觉音乐的能力,但这种感觉未 必准确,因为咅乐并非单指声音而言,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 强弱,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感情、形象,平常所说的“对牛弹琴”, 即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不理解,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 的学习、记忆,以及视唱、听写练习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対声音的高 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这是音乐的基木常识,是理解音乐 的基础。
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是感 受音乐,因为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使精神受到陶冶,故在中学咅乐教 学中应视为重点任务去完成,这方面的任务主要体现在欣赏教学当中,在 全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确也占了较大的比重但 就课本的要求来看,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在 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当然 是必耍 的但由于人们対音乐的感受能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所 以,同一段音乐对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完全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 反映,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 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 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映是冇道理的,而且的确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 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给予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 理反映,而这种反映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实践证明,在欣赏 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能使想象自由驰骋的空间,不仅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 成,而且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如本人在让学生欣赏古曲《阳关三叠》 时,竟然冇个学生联想起自己家中亲人别离时的情景,故听得感情十分投 入,经他一讲,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很好的启迪,对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段音 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引发心理反映的手段,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精神受到陶冶,绝非只限于让学生联想符合作 品的标题即了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 映有别是可能的,但对咅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 正常人产生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 大家出现分歧,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导致 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 切莫轻易否定,要细心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有新发现因为凡声音 都能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反映,所以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和感受往往同时产 生,故而对音乐感觉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割裂进行具体来说,实际教学中怎样落实这个任务呢?首先,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增加信息量现今,科技 高速发展,在许多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已电脑联网,再加上生活中的影视、 广播等许多领域都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音斥信息的接受量,增加了我们感 受多种音乐风格的机会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年龄阶段、 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设备扩大上课的信息,充实课堂的容 量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它能使抽象的具体化,枯燥的描述形象化, 并能创设情境、高度调动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给学生情的感染,美的感受, 从而达到了全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善于评价,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现在很多学生 的心灵是脆弱的,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我们讲究方法。
每一 个学生都冇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 咅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致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 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 的可能和空间,对于学生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处,应巧妙运用评价使学生体 验到教师的期待,进而化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我们教师对学生应以描述性评价和 鼓励评价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 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和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最终真正 落实音乐教学的主耍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