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的复习资料范文.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09756112
  • 上传时间:2023-0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8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类社会文化的同质性、多样性与差异性1、 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中国人、印度人、美国人的 比较2、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人与美国人的比较第二节: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一、 基本功能清单:1、 人员再生产2、 社会化:角色区分和安排、社会/家庭教育和交往3、 维持目标概念:共识的价值取向、共识的相互衔接的目标4、 物资与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生活物质的生产消费5、 秩序的保持二、 什么是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是建立在民族志田野调查基础上的不 同文化的比较研究它通过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中取得的调查材料 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和假设,来分析人类行为的共同性以及文化 的差异性,并试图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三、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对象1、 宏观的比较: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 法律规范等等2、 微观的比较:如在具体的生活方式中的建筑、饮食、婚丧嫁 娶等等四、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1、 人类学研究方法之一田野调查的方法2、 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韩国申报端午节第二章1、 交流的概念2、 交流的特征① 交流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活动,双方是动态的交流过程, 一旦完成,信息就不能收回。

      ② 交流具有社会性3、 如何进行交流:①信号、代号、象征符号;②直接交流,包括语 音、影像;③简介交流,包括书信、文字交流4、 交流派① 说服派② 共享派5、 交流的模式① 5W 模式(Who/What/which/Whom/With What)② 施拉姆传播模式6、 交流的功能① 获取信息② 社会化功能③ 教育功能④ 说服功能第二节: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一、 文化迁移1、 避免文化迁移:2、 预设差异3、 文化冲突——误解自己不了解的文化二、 文化定势知道了差异就有了模式化的想法三、 逆文化迁移过分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第三节:文化的特性与差异一、 文化的特征1、 主观:心里特征、观念、价值2、 客观:主观的外在体现二、 跨文化互动:用自身价值去衡量他人的心里观念1、文化事实是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三、 德国社会学家特尼斯“二分法”——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1、礼俗社会的特征与构成的现实社会特征:① 社会团体奉行传统的习俗和传统习惯② 社会财产共有③ 社会处罚与政治控制由非正式选举产生,按惯例由拥有权力的精英 掌握④ 舆论与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私人性的,因为它们和社区的习 俗紧密相关,而不是公开的公众讨论来决定的。

      ⑤ 个人身份的高低,根据他在社区所占的财产份额而定,个人出身决 定社会地位⑥ 礼俗社会的社会品质为其成员制造了一种人际现实2、法理社会的特征与构成的现实社会① 社会关系基于理性的协议及个人兴趣之上,并受到法律的制约② 社会团体按具体目标而形成③ 个人身份与财产分离四、中西文化差异及渊源1、形成国家前的政治形态就存在着差异:① 西方国家:落——村落——部落——部落联盟(民族议事)——城 邦——国家② 中国:落——村落——部落——部落联合体(帝王性质,自上而下 的统治,有酋邦、酋长) 国家第三章:中西文化比较与文化人格理论一、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特点1、和谐思想为其基本文化理念2、 强调整体观念:国家、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3、 强调家族意识,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4、 强调正统思想,排除异己,提倡大一统观念,社会结构超稳定5、 重人治,轻法律;重人文,轻科学二、 西方社会的文化特性(一)西方文化划分:① 狭义:欧洲文化② 广义: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产生与西半球的文化体系、基督教世界③ 现代以美国为代表,古典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代表的欧洲大陆 文化二)特征:1、 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2、 强调自由竞争和斗争意识3、 强调法制,提倡民主平等、博爱。

      4、 重视理性、科学5、 重逻辑思维,尚直观严谨三、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自我人格上的差异1、 中国人:他律人格① 以人际自我为核心,铸造自己的人格② 是从他人对自我的要求出发进行自我设计③ 是建立在他人意识上的群性伦理2、 西方人:自律人格① 强调内在自我决定② 是建立在自我伦理上的意识③ 以人际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决定四、 自律人格和他律人格的优点和缺点1、 自律人格:2、 他律人格:人际和谐,但依赖性太强,缺乏创造性,安于现状不思 进取中国重融合会通,西方重人格独立”(钱穆)五、 “南海三部曲”——三部重要著作1、 《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 原始教育的比较2、 《萨摩亚的成年》 青春期与文化的关系,三个萨摩亚村落女 孩子与美国青春期少女的比较3、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六、 文化人格理论的发展路径:1、 客位研究探讨文化与人格2、 主位方式研究文化与人格3、 两者结合综综合式研究文化与人格4、 20世纪80年代,“文化与自我研究”——运用解释学和符号学方本尼迪克特的国民性研究 《文化模式》 《菊与刀》许良光《家族、种姓、俱乐部》第四章:对各种文化要素的跨文化比较极少有对社会整体的比较,而是对范围有限的某些方面进行比较。

      以 全面整体的比较,或者属于对已经发现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的解释一、 克拉克•威斯勒的文化模式与文化要素观1、 文化特质的概念:即具有部落文化特征的文化单位2、 文化要素包括:① 言语:语言、书写体系等等② 饮食文化:栖息地(环境建筑),运输交通,服装,生产和生活用 具和工具,武器,职业与产业(经济贸易)③ 艺术活动④ 神话与科学知识⑤ 宗教活动⑥ 家庭与社会制度:婚姻制度⑦ 财产⑧ 政府⑨ 战争二、 建筑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住所各有特色,这与他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 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类型和生活习俗有密切的关系跨文化比较研究对建筑除通过比较了解各民族的居住形式、发现 某些共同文化特征和发展脉络外,还可以研究不同的建筑技术、居住 特点和住宅史、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建筑的某些风俗习惯或是忌讳、 居民点的变迁等,从而与其他文化要素有机结合,更加全面掌握民族 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中日建筑民俗比较研究》从中日建筑变迁中,体味两种文化 背景所造成的民俗品格及所构造的文化空间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 文化精神三、饮食(一) 、世界上许多不同民族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不同 的饮食喜好1、 牛肉——猪肉——马肉——狗肉(当成是朋友,饮食禁忌)—— 美国人喜爱程度。

      由高到低2、 马肉(禁忌,龙马精神) 牛肉 猪肉 狗肉 中国人的喜爱程度由低到高(二) 、饮食禁忌和文化心理1、 弗雷泽曾在《金枝》中分析未开化的原始人的饮食禁忌2、 生与熟食禁忌:列维斯特劳斯,先始神话;道格拉斯《洁净与危 险》对食物的禁忌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分析三) 饮食人类学的两大理论学派以法国列维斯特劳斯为首,玛丽.道格拉斯继续发扬的从心理结 构解释四) 当代的研究1、 本能需要饮食与文化饮食2、 食物研究五方面:① 食物的获得与调制,生食到熟食的发展过程② 菜系的研究(文化意义,族群认同意义)③ 饮食变迁反映出来的文化变迁以及族群的文化适应等④ 仪式上的食物⑤ 食物的禁忌3、 饮食习俗研究4、 饮食符号的象征意义5、 饮食文化的变迁四、 风俗礼仪——《人类学和跨文化比较》周小红主编(一)研究对象和意义1、 风俗2、 人类学家将不同形式分为:成人礼:分离 过度 聚合(组合)生产仪式、年节庆祝、时序仪式生命礼仪,年节庆祝庙会五、 民族风俗礼仪中的跨文化比较1、研究的意义学习研究的资料第五章:宗教信仰的跨文化比较第一节:宗教与人类文化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在人类文化史上,宗教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宗教属于一种世 界观和仪式形态,是以虚幻二、 宗教信仰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世界各地宗教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东正教、穆斯林、非教徒、印度教中国民间宗教、部落宗教、无神论者三、 宗教中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1、 进行宗教比较研究是认识各民族精神世界的途径2、 是研究了解各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宗教信仰崇拜社会信仰体系与社会发展是一致,成正比的一、 对自然崇拜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火的崇拜:世界个民族都存在相同的特点:火把、火塘等都被赋予女性形象,象征为祖母、母亲是 一种升值崇拜的表现火呢过产生光和热,这是生命的源泉,所以火 也成为生殖神加以崇拜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炎帝、祝融(炎帝的 孙子)都是为男火神;也是女神的形象爱德华.泰勒在对火崇拜的研究也发现了这样的特征二、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杜尔干《自杀论》通过比较欧洲各国自杀者的情况分析造成自杀 的原因2、气候3、婚姻家庭:感情、子女的出现可以整合家庭,具有整合性第六章:语言与思维的跨文化比较一、 索绪尔提出的三个阶段(索绪尔用对语言的分析方法来分析 社会结构)1、 语法研究阶段2、 出现了语文学3、 可以把语言互相比较人类学与比较语言学研究,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转换成语言学引起的语言革命后,语言学模式被广泛的运用做文化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在结构人类学和人治人类学中尤为明显20世纪50—70年代“民族语义学” “新民族志”二、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该假说认为语言结构制约着思维模式,并由此决定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文化语言学”四、对语言进行跨文化研究的意义1、 人类精神力量的不断更新与升级2、 语言与行为拉德克里夫.布朗: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从文化整体方面研究语言的效用,语言与民族精 神和民族心理。

      三、语言环境与文化差异——霍尔《超越文化》1、 高语境文化:话中有话,高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于有形 的语境中或内化于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传递给他人的清晰的语言信 息中,单凭语言很难把握其中的内涵2、 低语境文化:有话直说,侧重于语言本身的交流一般的低语境 文化中的个人信仰、态度和生活经验的方面的差异比较大,所以交流 时需要提供明确的交流信息,存在于陌生人社会第二节:语言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及应用一、 民族识别中的应用二、 运用语言比较方法探寻民族的来源和迁徙过程1、 对吉普赛人历史的探寻2、 对龙家与布依族关系研究三、 民族教育的认识第四节:文化交流译介与语言思维模式历史上翻译佛经,翻译是作为一种语境三、不同文化的语言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1、 翻译要求:信、达、雅2、 接受其它文化,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上注意问题第七章:非语言的跨文化交流比较研究第一节:非言语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非言语符号交流的历史比语言符号古老得多,在猿类时期就使用非言 语符号非言语语言包括体态语、副语言(说话时的语气)、客体语(外貌、 气味等)、环境语、图画、颜色、艺术及动植物等象征语言、代号与 负号只有形成相应对照才有意义。

      一、非言语语言与语言的关系1、 非言语言语具有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双重特征,语言则只有社会性2、 非言语语言交流的特征:普遍性、先天性、可信性上述特征决定了非言语语言在交流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 非言语语言与言语的使用:加强、重复、补充当语言与副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