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pdf
3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福建自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19)拥挤名词-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 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它又可以分为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实际密度和可知觉密度、内部密度和外部密度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是密度的两个最基本形式社会密度指面积不变而变化个体数目;空间密度指个体数目不变而变化面积名词-可知觉密度:)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就是可知觉密度名词-内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内部空间面积的比值,也就是房间内的密度名词-外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外部空间面积的比值是户外的密度 5.拥挤和密度的区别是什么?名词-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拥挤对动物行为后果的影响: 许多研究发现拥挤会引起动物的攻击和变态行为,如实验发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当大鼠数量不断增长,密度过高时,成年雄鼠对雌鼠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会吃了刚出生的幼鼠名词-消沉:)卡尔霍恩把大鼠的这种极度无组织、拥挤的围栏现象称为行为消沉。
行为消沉可以理解为,当某个空间内的人口分布不平衡,或人口密度超过物种所应具备的,维持正常社会组织秩序的能力时,就会出现分裂行为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1、情境因素:物理情境 A、物理空间的特性或结构会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当容易逃离威胁时,所需个人空间较小,所以,坐着比站着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B、个体在房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空间的大小,一般在角落里要求个人空间更大; C、在室内比在室外需要更大的空间 D、建筑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人空间,例如,天花板低,空间要求更大房面积小,所需空间也大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相互吸引与人际距离 A、当异性在一起时,人际距离也随相互吸引的增加而缩短; B、当都是女性时,人际距离也随相互吸引的增加而缩短; C、但如果同为男性,相互吸引并不会使人际距离减小相互作用的类型与人际距离 A、当相互作用表现为讨厌等负面情绪时,个体间的人际距离较大; B、当表现为喜欢等积极情绪时,人际距离较小 C、处于合作状态,人均距离较近, D、处于谈判竞争状态,人际距离较远。
2、个体差异:文化和种族霍尔把不同文化差异总的分为两种: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 地中海、阿拉伯和西班牙等国家属于接触文化,这些国家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离得更近,交往中有更多的身体碰触和眼神接触; 而北欧和高加索属于非接触文化,他们的人际互动表现出更大的人际距离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小的人际距离,而男性对较小人际距离的忍受性要比女性低, 男性入侵者给他人带来的恐惧和压力要大于女性然而,并不是一切情境下都如此, 当受到同性威胁时, 女性会要求更大的空间 异性间交往的空间距离要看交往双方的关系,关系亲密的异性,其空间距离比亲密的同性小儿童在 45-63 个月时表现出信人空间行为个人空间随年龄增大而扩大埃罗和海达克通过研究得到三个结论:首先,他们发现在5 岁以前,儿童的个人空间模式与成人的不一样;6 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空间要求稳定地增加;到青春期以后,形成了大小与成人相似的个人空间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也会影响个人空间距行为内控的个体与外控的个体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不一样, 外控的人要求有更大的个人空间有暴利倾向的个人空间要求更大性格内向的个体所需个人空间比外向的个体大最适空间) 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师生间的互动。
研究者提出, 如果按霍尔划分的人际距离,师生如果处于亲密距离或个人距离,教学效果最好;教室的座位会影响师生间的互动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最适空间) 小群体中的最适距离: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可分为两种:促进社会交往,阻碍社会交往个人空间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也同样有这两种情况个人空间的侵犯: 当个人空间受到入地会引起消极情感和逃避行为,特别是当入侵者具有消极特征时,这种逃避更加迅速对侵犯他人空间的影响: 大多集中于受侵犯者的反应,事实上,侵犯者本身也会有很多体验 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也会产生消极反应和不愉快的情绪所以很多人都会去避免研究:实验员站在距离饮用水喷泉30,150,300C 名词时的地方观察人们饮水情况,发现,当实验人员距离喷泉30C 名词与距离 300C 名词相比,使用喷泉的人数减少了简答私密性的形式及其功能名词-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这个定义受到大多数环境心理学家的认同 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所以,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威斯汀把私密性分为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们分别会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 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其他人分隔开,或者避免被他人观察到的状态; 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如和亲人、 朋友或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 匿名是指一个人隐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 保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 不愿意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私密性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 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自治可以使个体自由支配个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从而获得个人感; 情感释放可以使个体放松情绪, 充分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 自我评价是使个人有进行自我反省、 自我设计的空间; 限制信息沟通是让个体与他人保持距离,隔离来自外界的干扰。












